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专辑》陕西省暨西安市纪念活动——千古功业 光耀神州——西安事变旧址参观散记

西岳


  城西安,乃一代风流称雄之地,喜剧壮歌交汇之处。曾在中国历史上掀起轩然大波的西安事变,无疑是十分壮观的一幕。
  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前夕,我同中国新闻社记者刘荣庆、省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张波一行三人,驱车采访了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十一处西安事变旧址。参观旧址,追溯张、杨二位爱国名将的丰功伟绩,觅寻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踪迹,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的采访是从西安新城开始的。新城的黄楼当年为西安绥靖公署所在地,杨虎城将军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半个世纪过去,黄楼仍不减当年风貌。宽敞明亮的会议大厅,给人一种宁静肃穆之感。接待室的同志告诉我们,西安事变的前一天下午,张、杨两将军曾联名在此设宴招待来陕的国民党军政大员。然而,一夜之间,风云突变!翌日上午,在临潼被扣的蒋介石就送到这里,拘留于黄楼的东北房内。随之,张杨对蒋实行“兵谏”的消息,张杨暨西北将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即从这里传遍全国。与黄楼隔路相望的杨虎城公馆,原是唐代的皇城,明代的秦王府,四面墙壁坚固,易于警戒。西安事变发生时,这里是指挥部。我们步入杨公馆的会客厅,这里的陈设熟悉而亲切。五十年前的十二月八日晚,张、杨进行秘密商谈,下决心对蒋介石“兵谏”,并确定东北军负责去华清池扣蒋,第十七路军(西北军)负责拘禁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大员。十一日深夜,张、杨分别召开紧急会议,对“兵谏”进行了具体布署。时值十二日凌晨,张学良带员来到杨虎城公馆。张一进门就风趣地说;“虎城兄,干不干?不干就取绳子,我把我的十几员大将都到来了,你赶快去拴,拴了送往南京领赏升官。”杨也笑了:“当然得干,不过领赏升官却干不了!”不愧为两位抗日英雄,叱咤风云中埋藏着周密细致,坚定刚毅中充溢着自信乐观。一切安排就绪,他们同心协力,坐阵指挥。就在这小小的客厅,却孕育了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事变的当日上午,张、杨就是围在杨公馆的电话机旁,等待临潼的消息。我们在室内的地板上徘徊,仿佛听到了张、杨二人急促的脚步声,空气也似乎顿时紧张起来。“叮铃铃……”我们几个人同时伸出手去抓话筒。哦!原来电话里传来的不是捉蒋的消息,而是“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询问这里的布置情况。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座落在建国路金家巷的张学良公馆,是一幢三层西式楼房,谓之西楼。花墙东面的两幢同样的楼房谓之东楼、中楼。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来西安后住在东楼。中楼是张的侍卫、后勤人员的住所。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何江亚同志带领我们参观了张公馆。公馆外形仍是五十年前的老样子,而内部结构却是近几年重新修复、复制的。我们在张公馆二层的会客厅逗留片刻。事变的前一天,蒋介石召集张学良等将领开会,准备最后决定大规模内战的军事行动计划,以便十二日发布第六次总攻红军的命令。张对蒋最后一次“苦谏”无效,便下决心实行“兵谏”。宴会散场后,张学良在会客厅即召见白凤翔、刘桂五等人,吩咐扣蒋任务。夜半十二时,张学良在这里召开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进行“兵谏”动员。张严肃地说:“我现在宣布,我已和杨主任商量好,明晨五时,临潼、西安一齐行动,采取非常措施,把他捉起来,请进城里,逼他答应我们抗日!”果断、练达、萧洒的张将军,英雄气质溢于言表。现在参观的人,一走进这间房子,则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昔日旧景犹在眼前。
  当我们来到青年路杨虎城别墅——止园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楼房的风格,体现着主人的性格。室内展出的杨将军的生平、史迹,足以表明他是一位坚毅、自信、深沉、乐观的铮铮铁汉。工作人员介绍说,西安事变前后,杨将军多是住在新城的公馆,会见重要客人则是在止园。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杨将军在此先后接见和招待过中共代表王世英、王炳南、南汉宸等同志。周恩来到西安的第二天,就应邀前来这里进行长时间交谈。杨将军赞成抗日,拥护共产党,旗帜是鲜明的。他和许多共产党员,同舟共济,以诚相见。事变爆发后,杨的好友南汉宸从天津赶回,见到了阔别几载的杨虎城,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十二日那天对部下讲,摔了这个摊子,响,值得!”杨将军说:“一想起蒋介石的为人,我当初抓他一点也不后悔!”杨、南并非一党,但为着民族解放的共同利益,密切往来,共商大计,在当时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被列为西安事变旧址的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和王曲军官训练团所在地、学兵队驻地西安东城门楼、延安天主教堂等,在西安事变五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大都已重新进行了修缮和整理。高公馆与张公馆仅一墙之隔。蒋介石被拘禁后,为安全起见,十二月十四日由新城大楼迁居于此。二十四日晚,周恩来同志与蒋介石在这里举行了谈判,蒋以所谓“领袖人格”作保证,口头答应“全面采纳”救亡要求,即达成六项协议,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
  汽车离开西安,急驶“兵谏”的发生地——临潼华清池。临潼距西安三十公里,为古今游览胜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坑的发现,更使人们认识到这块土地的神奇。近些年,我不知去过临潼多少次,可这次却全然是另一番心境。和当年东北军官兵一样,我们赶往临潼的心情是急切的。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蒋介石再次亲临西安部署“剿共”,下榻于华清池五间厅。张、杨迫于无奈,毅然对蒋实行“兵谏”。十二月十二日,爱国将士包围了华清池。蒋闻枪声自五间厅仓皇踰墙沿山而逃,至骊山虎斑石处被东北军搜扣,即日上午送西安新城黄楼。华清池管理处魏基智同志带领我们,边参观、边介绍五间厅重新修复的情况。当我们走进蒋介石当年住过的五间厅二号房间时,发现现在的陈设与过去截然不同。一张双人床变成了两张单人床,办公桌、转椅、圈椅、茶几之类的位置也有变动。老何解释说,管理处的同志为了恢复当时的面貌,先后走访了十多位当年在华清池的工作人员,根据他们的回忆,才对原来的摆设作了更动。接着,我们沿石阶小径攀山而上,直达骊山虎斑石。蒋介石当年匿身的石缝,尽管狭窄险要,但好奇的游客总是争相登攀,要去领略一下蒋先生的“苦衷”。竖在虎斑石下的“捉蒋亭”,经中央统战部批准,现已改为“兵谏亭”。
  伫立山头,极目远眺,华清池亭阁争晖,风景如画。就是在这里,曾发生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抗日的热血在这里沸腾,救亡的怒火在这里燃烧,中华大地在这里颤动,民族的正气在这里升华。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抗日将士正在向着这同一方向合拢。劝蒋——促蒋——逼蒋,直至“兵谏”。抗日的怒涛与妥协的让步在这里相撞,民族的生存与亡国的危机在这里相搏,尔后,成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民族力量。正是这长时间的对立和民族利益的一致,凝聚了这历史性的一瞬间。
  五十个春秋,风风雨雨。惟西安事变旧址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当年的一代风流,一个壮志未酬陷囹圄,一个为雪国耻身先去。八十六岁的张学良在台湾长期过着幽禁生活,失去人身自由,空耗一腔热血。杨虎城被监禁长达十二年之后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在重庆惨遭杀害。然而,时间的流逝,并没有磨灭张、杨两将军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名字和建树的千古功业将永垂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在激动、惊叹的情感交融之中,我们参观了西安事变旧址。一路风尘,一路思索,西安事变的完整印象在心中连成一片。当我们重返西安的时候,正值“西安事变史实展览”在陕西美术家画廊进行预展。我们兴奋地看到,在一张巨幅的毛主席与蒋介石合影的橱窗前,参观、拍照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和海外侨胞,谁不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何日海峡两岸一桥飞架,炎黄子孙晋天同乐。这,无疑将是中国历史上更为光辉灿烂的一章。
  (原载《支部生活》)
  《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专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