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记录

胡宗南黄埔系军事集团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王应尊


  一、胡宗南黄埔系军事集团的产生
  胡宗南黄埔系军事集团是由蒋众之陆军第—师发展起家的。这个第一师不是广东出师北伐的第一师,而是一九二八年蒋军在军阀混战中打到山东济南与日本军队发生冲突,即“五三惨案”以后,蒋军撤退至曲阜、兖州一带由几个师改编而成的。改编后的第一师师长是刘峙。师的编制是三个步兵旅和炮工通辎四个直属营、一个骑兵连及一个野战医院组成的。每旅两团。第一旅是由原北伐时的第二师(三团制)编成的,旅长是由原师长徐庭瑶充任的;第二旅是由原北伐时的第二十二师编成的,旅长是由原师长胡宗南充任的;第三旅是由张克瑶第三十三军的张乔龄骑兵旅改编为一个团和刘毅的一个团编成的,旅长是由唐俊德(保定生系刘峙同学)充任的。原来北伐时期的第一师(三团制)这时已改编为第九师的一个旅了。因此真正讲胡宗南集团的发展史应从这个第一师算起,而且人们一般说胡宗南是由第—师起家的,也是指这个,而不是指那个由广东出师北伐的第一师。
  由于连年内战,蒋军的第一师一直在用各种形式发展着。一九二九年,在蒋介石与冯玉祥内战之前,第一师在河南信阳附近又扩编了一次。这次扩编是从原有部队为基础扩编为三旅九团制,实际上增加了三个团。扩编的具体情况是:原一、二、三团编为第一旅,胡宗南任旅长;原四、五、六团编为第二旅,黄杰任旅长;以彭进之的第三十三旅改编为第一师的独立旅,彭进之任旅长。师长仍由刘峙担任,原第一旅旅长徐庭瑶调升为副师长。
  一九三○年夏,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发动了内战,刘峙调升为第一路总指挥,副师长徐庭瑶代理了师长。不料在陇海路的野鸡岗的第一仗徐庭瑶就被打伤了,因而代理师长很自然的就落在胡宗南的身上了。蒋、冯、阎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认为第一师打的不坏,遂把伤愈后的代师长徐庭瑶调为第四师师长,而把第一师就正式交给胡宗南了。这一事实,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蒋介石蓄意培植黄埔系胡宗南的企图,而胡宗南也因此而开始骄横发展了。
  第一师在刘峙任期,经过两次扩编,在编进来的部队中,有不少是因刘峙的关系编进来的保定系和其他系的军官。胡宗南正式掌握第一师以后,为了造成青一色的黄埔系,取宠于蒋介石,因而不顾一切的进行了比较彻底的人事调整。其人事调整的情况是:第一旅旅长李铁军(黄埔一期,原三团团长),第一团团长袁朴(黄埔一期),第二团团长廖昂(黄埔二期),第三团团长李文(黄埔一期,原第四团中校团附),第二旅旅长黄杰(黄埔一期),第四团团长梁化盛(黄埔一期),第五团团长罗历戎(黄埔二期),第六团团长丁德隆(黄埔一期)。以上两个旅因为原来就有基础,所以变动还不太大,变动最大的就是彭进之的独立旅。首先把彭进之(保定生),调为空杆副师长,旅长由伤后的第六团团长丁德隆接替了。第一团团长夏季屏因为是黄埔三期的,所以未更动,其余两个团长都调换了,第二团团长换了李庞(黄埔一期,原炮兵营中校营长),第三团团长换了刘超寰(黄埔四期,原第四团中校团附)。经过这次调整,胡宗南第一师团长以上的军官完全变成了青一色的黄埔系统了。至于中下级军官,由于连年军阀内战,在不断的伤亡中,不断的补充黄埔学生,经过几年之后,在这两级的军官中,黄埔学生不但得到了充实,而且已有了储备,这就为胡宗南的以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以后由湖北“追剿”红军,于一九三三年到达甘肃天水后,为了阻止红军北上抗日,在兰州附近又成立了一个补充旅和骑兵团。补充加旅长是杨德亮(回族,黄埔三期,原第五团团长),第一团团长史明(黄埔一期),第二团团长江志高(黄埔二期),第三团团长李捷发(黄埔一期),骑兵团团长许良玉(黄埔四期)。这时共拥有四个旅十三个团的兵力,并储蓄了不少干部。以后胡部在蒋介石的蓄意培植下,不断的发展,直至发展到抗日战争末期达到了最高峰,都是与他这个第一师分不开的。
  二、胡宗南黄埔系军事集团的发展
  (1)一九三六年扩充为第一军
  一九三五年冬,胡部由四川松潘“追剿”红军到达了甘肃甘谷一带,由于情况的变化,胡部奉蒋介石命令就地停顿下来。一九三六年春,因陕北红军东进抗日,蒋介石企图乘机进入山西,遂令胡部经陕西开往潼关,并派一部兵力挺入晋南运城、闻喜一带,准备北进。但当时一方面,因为阎锡山不希望第一师继续北进,另一方面,由于南方局势不大稳定,所以又停顿下来。斯年夏,两广酝酿事变,湖南何键动摇不定,于是蒋介石命令胡部秘密开赴长沙、岳阳一带,进行监视和镇压。不久,两广事变平息,蒋介石在广东召集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后,胡宗南回长沙,宣布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的命令。胡宗南升任了军长,范汉杰升任了副军长。该军辖两师(即第一师和七十八师,均属两旅四团制)和一个补充旅(过了不久改编为一九一师),一个骑兵团。两个师的具体编配是:第一师师长由胡宗南兼任,李文任副师长。师属两个旅,第一旅以原第一团和第二团编成,以李正先任旅长;第二旅以原第三团和第四团编成,以詹忠言任旅长。这时的团长第一团是熊志一,第二团是杨杰,第三团是刘超寰,第四团是李友梅。第七十八师师长由丁德隆升任,罗历戎副之。所属第二三二旅以原五、六团编成,旅长由廖昂升任;第二三四旅以原独立旅三个团合并编成,旅长以李用章升任。团长第四六三团是晏俭,第四六四团是徐保,第四六七团是许良玉,第四六八团是谢义锋。军部和两个师的直属部队均由原第一师的直属部队分拨,然后加以补充。补充旅和骑兵团除骑兵团团长以蔡仲调升外,其余无大变动。经过这次扩编,由于高级人员和中下级人员的升调很多,因而胡军士气一时大振,同时通过人事的调整,胡宗南对全军的控制较之过去又加强一步。
  (2)一九三七年成立第十七军团
  扩编以后,胡部重返西北,继续“剿共”。斯年冬(双十二)西安发生张、杨兵谏,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六项诺言,此后,胡部即开赴徐州和海州一带,准备抗日。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上海抗战军兴,胡部遂于九月初旬全部开往上海杨行刘行一带进行抗战。由于该地区的战事激烈和扩大,部队的不断补充和增加,胡宗南由军长跃升为第十七军团军团长。这时胡所指挥的部队除了他的基本部队第一军以外,还有周磊的第六师,陶峙岳的第八师和第十六师等部队,上海撤退后,胡部开赴陕西整补。一九三八年武汉会战时,因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的结合部——信阳一带空虚,第一战区命令胡部开往信阳,抗击日军。经过一度激战后,由于情况的变化,大军西撤,只派马载文团守信阳,后因马临难脱逃,致信阳失守。胡部又开回陕西。此后第十七军团所辖部队,较之上海战后,又有所扩大。计有李铁军的第一军、范汉杰的第二十七军、陶峙岳的第七十六军和李文的第九十军等四个军。
  (3)一九四○年胡宗南就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蒋介石企图调升胡宗南为集团军总司令,早在一九三八年冬,西安会议时就有拟议,因李宗仁和白崇禧借口胡部在信阳作战不力,影响第五战区(李宗仁是五战区官长)作战,坚决反对后,才没有成为事实。西安会议后不久,又举行武功会议,蒋又企图把胡宗南调升为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白仍然反对,这时蒋介石玩弄了手法,命令第十战区长官蒋鼎文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为副总司令。事实十分明显,一个战区长官兼集团军总司令,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必然是总司令挂虚名,副总司令负实责;同时蒋鼎文当然深知蒋介石的用心,他又为什么不作个顺水人情呢?因此,胡宗南在第三十四集团军时期是以副总司令之名而负总司令之实责的。一九四○年发表胡为正式总司令,不久,他又兼任了第八战区的副长官。因为他的资历关系,总是做官在先,命令在后。这时他指挥的部队除了上述的四个军之外,又增加了董钊的第十六军。本来第十六军是蒋鼎文长官部直接指挥的部队,但由于蒋鼎文兼了总司令,所以胡宗南可以用总司令的名义调动第十六军,更重要的是董钊是黄埔第一期的,胡宗南调西北后,他们老早就有了勾搭了。
  (4)一九四二年胡宗南在西安成立第八战区副长官部
  胡宗南总司令发表不久,因为他的部队散布在第一战区所属的河南、山西两省和第八战区所属的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的关系,为了指挥的方便,所以接连着又发表了第一战区的政治部主任和第八战区的副长官。到一九四二年六月在西安正式成立了第八战区副长官部(长官部设在兰州,长官朱绍良),同时除了他原先的第三十四集团军外,又成立了第三十七集团军和第三十八集团军两个总司令部。这时他所辖的部队及主要负责人是:第三十四集团军由胡自兼(以后是李延年)所辖部队是李铁军的第一军,董钊的第十六军和李文的第九十军;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是陶峙岳,所属部队是赵锡光的第三十六军,孔令恂的第八十军和刘元唐的新编第十二军(以后没成立起来);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是范汉杰,所属部队是杨德亮的第四十二军,丁德隆的第五十七军和郭希鹏的骑兵第三军。以后因为新疆发生事变,又成立了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辖第四十二军(军长赵锡光)和第六十九军(军长李铁军兼),另外在河西还成立了二个河西警备司令部(总司令是赵寿山)。此外,还有李世龙的第三军,廖昂的第七十六军(曾一度开往四川泸州)和刘晋的第二十七军(在晋南长治附近)归副长官部直接指挥,总共有十五军,两三个独立师(番号记不清楚),如果连同他指挥的特种兵部队算在一起,总兵力不下五十万人。先后归他整训的部队如第九军和新七军还不计算在内。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胡的副长官部改为西安绥靖公署,这时高桂滋的第十七军,鲁崇义的第三十军,张耀明的第三十八军和马法五的第四十军,也正式归他指挥了。这时,胡宗南的声势十分浩大,他的发展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军队不断发展的同时,从一九三八年起,胡宗南在西北还领导和控制了许多军事训练机构,与军队发展有关的,主要有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和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简称战干四团),前者是培养军事初级干部,后者是训练政治干部,这两个单位在名义上都是蒋介石兼任校长、团长,但实际上都是胡一人负责的,他兼了七分校的主任和战干四团副团长。这两个机构十分庞大,在抗战后期,第七分校的学生人数竟达一万余人,而战干四团的学员虽不及七分校之多,但在它的极盛时代也有七、八千人了。这两个机构的成立与胡的部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毕业的学生分配到非嫡系的部队中去,而且可以通过这两个机构把他自己的嫡系干部调来直接带领学生,与学生建立关系,为这些人以后到部队中去改造非嫡系部队打下了基础。同时,还可以借口学校与部队干部轮换工作,调整非嫡系部队的人事。最后他还通过这两个庞大的机构吸收了所谓不少的人才,所有这些都为胡宗南军事集团的大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不仅如此,胡部的兵源和装备的补充也都享受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因为他的部队散布面广,在兵源上不但保有陕、甘两省的源源补充,而且经常能够得到河南和四川的新兵供给。西北有的是军牧场,对于骡马补充更是近水楼台了。关于各种装备和各种军事器材,也享有优先供应的特权,有的主管部门通不过,胡宗南可以直接找蒋介石下手令。因此,部队的装备虽不全是第一流的,但是均在一般水平之上。所有这些都与胡部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谈到胡部发展的同时,补充提出这些有关资料是必要的。
  (5)一九四六年副长官部改为西安绥靖公署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的副长官部改为西安绥靖公署。蒋介石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在日本投降之初,即指使胡宗南立刻占领了陇海路的开封、郑州和洛阳等地,并在郑州设立了指挥所(裴昌会为主任),因为这些地区有大量的日本军队和很多的军用物资。同时,派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文率领李正先的第十六军开往北京,接着又派罗历戎的第三军、鲁崇义的第三十军和马法五的第四十军开往华北抢夺解放军的胜利果实。以后这些部队除第三十四集团军总部和第十六军随傅作义在北京起义外,其余三个军都在石家庄以南和漳河一带被解放军消灭了。
  蒋介石在发动全面内战的前夕,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初,在南京召开了一个整军会议。胡宗南在蒋介石的精兵政策下,将集团军总部改为军,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并编并了几个军和不少师。整编后的部队状况是: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辖整编第一师(师长罗烈),整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应尊)和整编第九十师(师长严明);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辖整编第十七师(师长何文鼎),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长钟松)和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廖昂);另外,还有整编第十五师(师长姓名不详),整编第三十师(师长鲁崇义)和整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耀明)归西安绥署直辖。这次整编除了住北京的第十六军和远住新疆的第四十二军等部队外,在西安附近编掉了第八十军和新七军,各军也编并了一些师。这次整编,胡的部队不但番号减少了,而且在各部队的编制也大大缩减了。例如:以前一个三师编制的军有三万六千余人,整编后的三旅制的师不过是两万余人,因此,胡部整编后的兵力较之未整编前(即抗战末期)差不多缩减了三分之一。当时汤恩伯同胡宗南见面时曾说过这次整编就是整了我两个,这虽是暗指陈诚整他两个,表示不满,但亦可以反映出胡部整编后兵力缩减的情况。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不到两年,被歼灭了大量军队,为了作垂死的挣扎,于一九四八年春,遂又恢复了原先的编制,把整编军扩充为兵团司令部,整编师扩充为军,整编旅扩充为师。这时,胡部辖有两个兵团,即第五兵团(裴昂会任司令)和第十八兵团(李振任司令),以后又增加了第七兵团(裴昌会调为司令,李文接替了裴的第五兵团司令)。所属的部队除了把上述的整编师扩充为军外,还从新成立了第三军(前在石家庄被歼灭)和第六十七军(前在新疆事变时被歼灭)。另外,把青年军二○三师改编为第五十七军(抗战末期调云南被编散);同时,指挥了刘劲持的第九十八军和甘肃王治岐的第一一九军,这时的总兵力又变成了十七个军,但这时的军同抗战末期的军比较,不但兵额不足,而且质量也十分差,特别是经过两年的反人民内战,更是溃不成军的了。
  三、胡宗南黄埔系军事集团的灭亡
  胡宗南黄埔系军事集团的灭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由它的反共反人民的性质决定的,正因为它是由于反动性质决定的,所以它不论如何挣扎,也是挽救不了它的灭亡命运的。
  胡集团的消灭,在形式上是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间成都解放前夕在川北和川南一带被最后消灭的,但实际上是在一九四六年六月从晋南就开始了的。原先在晋南运城住有胡部第一师之第一六七旅,六月间,首先派了整编第二十七师,接着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率领罗烈的整编第一师增加到晋南。在闻喜附近的第—仗就被陈谢大军打垮了他的三十一旅和一六七旅,两个旅的损失都在一团以上。胡见情况不佳,以后又调来了整编第三十师和第九十师,前后共调动了四个整编师,胡宗南满以为这一下可以横冲直闯,为所欲为了,不料在旧历八月十五日前后,董钊正得意忘形地占领了临汾以后,突然在临汾城东的鹳雀镇一带,胡宗南的王牌整编第一旅黄正诚部,即所谓“天下第一师”被解放军全部歼灭了,旅长黄正诚被活捉。这当头一棒,对胡宗南来说就是一个不祥之兆,也就是他走向死亡的开端。
  一九四七年春,蒋介石在全面进攻失败以后,为了挽救垂死命运,采取了重点攻击。在这次重点攻击中,胡宗南又独当了一面,担任了对陕北民主圣地延安的进攻。他原想打下了延安就可以扑灭革命,消灭解放军,而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其结果不但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反而从到达延安之日起,使他自己更加走上了不能挽救的死亡道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了一个空城不讲,在青化砭的头一仗,只几个钟头的时间,就送掉了整编第三十一旅部和步兵第九十二团,旅长李纪云以下官兵三千余人被俘。接着在瓦窑堡以南的羊马河又被歼灭了整编第一三五旅,代旅长麦宗禹以下官兵五千余人被俘。不到二十天蟠龙镇又被歼灭了整编第一六七旅,旅长李昆岗以下官兵五千余人,均未逃脱。胡宗南到达延安前后不过一个月,就接二连三的损失了三个整编旅,共约一万五千人左右。此后,在八月间钟松的整编第三十六师,在蒋介石的亲自策划下,在援助榆林后企图在佳县附近与刘戡会师。行至沙家店附近,不仅被歼灭了刘子奇的整编第一二三旅,全旅无一漏网,而且钟松的师部和李日基的整编第一六五旅,也被打的溃不成军,直落的钟松只身而逃。十月初,守备清涧的廖昂整编第七十六师,经过几天的战斗后,也被歼灭了,师长和第二十四旅旅长张新以下官兵一万余人全部被俘。过去是一个旅一个旅的被歼灭,现在发展到一个师被歼的时候了。就这样,胡宗南集团在陕北的半年当中,共计被解放军歼灭了一个整编师部,五个整编旅部,九个完整的步兵团,被俘将级军官七员,校尉级以下官兵约三万余人。其他没有被歼灭的部队,差不多找不到一个完整的部队,不是遭受过巨大的损失,就是刚才补充起来的新兵,士气涣散,军心不振,可想而知。
  胡宗南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无能为力。十一月间,在蒋介石策划下,为了保守关中,策应豫西,决定以一部留守陕北,主力撤回关中和豫西一带。这时陕北的兵力部署是:何文鼎整编第十七师留守延安,张汉初整编第二十四旅守备宜川,整编第二十九军刘戡总部和王应尊整编第二十七师控制在洛川一带,严明整编第九十师控制在黄陵整训。一九四八年二月下旬,宜川被围,张汉初告急,胡宗南令刘戡指挥整编第二十七师(欠炮兵团、九一团、九三团和一四一团)和整编第九十师(欠两营)前往解围,于二月二十八日行抵瓦子街附近遭遇解放军包围,经过两天的战斗后,刘戡所部全部被歼灭。此役除个别官兵漏网外,几乎全部官兵被俘,计将级打死四员,被俘三员,脱逃四员。校级以下官兵约三万余人被俘。连同张汉初第二十四旅将近四万人。这是胡宗南集团在死亡道上的一次具有决定性的打击,从此以后,官兵均已失去作战信心,只抱着一种苟延残喘,送光了事的思想。以后在关中永丰又被歼灭了李日基的第七十六军军部(此时整编师恢复为军)和两个师,李日基以下全军官兵被俘。以后又经过宝鸡、武功和大荔诸战役后,胡部已溃不成军,五月间被迫放弃了西安,企图据守秦岭,以资喘息,但在强大而英勇的解放军压迫下,最后不得不撤出秦岭退入四川。退入四川后,在蒋介石亲自策划下,还幻想集中所有在川的部队,在四川作一次垂死的挣扎。但由于解放大军从各方面进军的神速,在川东宋希濂和罗广文等部被击溃后,胡部即陷入四面楚歌之中,最后胡宗南不得不只身逃往西昌。除了事前空运了第一师五个连和刘孟廉的第二十七军在乐山附近被击溃后逃往西昌外,其余主力均被包围在川北三台、中江一带和成都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裴昌会率第七兵团所部在川北中江一带举行通电起义,随他起义的部队计有:周文韬(逃跑)的第十七军,薛敏泉(只身逃走)的第七十六军,刘劲持的第九十八军和王治岐的一一九军,另外还有第三十军的第二十七师和骑兵第二旅等部队,归裴指挥的第三十八军李振西部逃往松潘一带,以后被迫缴械。接着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率第六十五军(欠一师)和第九十军的第六十一师,鲁崇义率三十军在成都附近分别也宣布了起义。最后只剩下第五兵团司令李文,因系胡之嫡系,企图根据胡宗南意图向西昌突围,但在解放大军的重重包围下,逃到邛崃职附近,走投无路,经刘、邓首长电准,才投向了人民。这是胡部的一支主力,计有陈鞠旅的第一军、盛文的第三军、朱仙墀的第三十六军、冯龙的第五十七军(只有干部没有士兵)、胡长青的第六十九军和周士瀛的第九十军(欠第六十一师),还有重炮兵和战车各一部。至此,胡宗南这一支坚决反共反人民的所谓劲旅,终于在人民解放军的捶击下,结束了可耻的寿命。
  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