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张家川私立新民中学

李文著 李生民


  甘肃张家川私立新民中学是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前身,成立于1946年秋天,到现在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张家川是回族聚居地。解放前,这里没有一所初级中学,一些小学生毕业后要到清水县上中学。由于绝大多数回民小学生因家境困难,路途遥远,吃饭不方便,不能上中学读书。1945年夏天,回族青年李文著、李楷顺从重庆成达师范高师部毕业回到家乡后,分别应聘到南后街小学、阿阳小学当教员。当他们看到家乡教育落后,连一所初级中学也没有,便立志要创办一所中学,让各小学的毕业生就地上中学念书。他俩联系各方面的人士,并得到南后街小学任教的马霭堂老师的搭桥引荐,同地方绅士马桓武、马重雍、马振柯、马惠清等人会面,酝酿办学之事。马桓武、马重雍等人表示积极支持。经过多次协商,在1945年12月成立了董事会,推选马桓武、马重雍、马振河、马惠清、马仰融、马霭堂、李文选、麻鹏轩、杨国栋、肖子馥11人为董事,马桓武为董事长。董事会设想在张家川办一所清水县第二初级中学,并派人到国民党清水县政府去征求意见。当时清水县政府不同意,理由是张家川办中学,一是没有教员,二是学生来源不足。受阻后,便着手创办私立新民中学。马桓武将自己在东关的前后两个院子的18间屋和后院的一个梨园作为学校校舍,房院门前的5亩多地给学校做操场,其他绅士和群众也捐献了部分资金。学校将捐献的资金在双城门张榜公布。因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货币经常贬值,捐集都以小麦计价,折合成小麦贷给商人做生意,赚些利钱,填补学校经费的不足。资金由校董事会统一管理使用,指定由张华林具体管理,按月支付教师的薪水和办公费。解放前,私立学校要收很高的学费,而新民中学不收学费,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都能报名上学。
  董事会公推马重雍担任校长,不代课,不拿薪水。教员有李文著(任教导主任)、李楷顺、马霭堂。1946年8月招收初中一个班。原计划招收50名学生,实际招了48名,其中45名是回族学生。1946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开学时,校董事会聘请张家川邮政局局长刘振儒兼任学校英文教师。刘振儒是山东人,广东中山大学毕业,他看到张家川的教育很落后,愿意为发展张家川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量,不要任何报酬,义务给学生教英文。又聘请张家川税务所所长傅照林教动植物课,他是甘肃庆阳人,毕业于陕西武功农学院,愿尽义务教学。当时,李文著担任数学、地理、音乐课;李楷顺担任国文、历史、体育课;马霭堂担任公民课。学校还有两名职员,一名叫张浞,作秘书工作;一名叫杨国栋,做事务工作。当时,李文著、李楷顺通过重庆邮电局的朋友金宏发订阅的《新华日报》,用私人信件寄往张家川,被清水县邮政局发现,报告给国民党清水县党部。县党部派人到学校追查李文著、李楷顺的政治身份。校长马重雍认为他们是学校的主要创办人,对他们的态度是“爱屋及乌”,听之任之。第二学期开学后,国民党清水县县长刘福祥亲自到新民中学作政治考察,查阅了学校的图书目录,检查了学生的课程,在查到李楷顺给学生选编的国文教材中有高尔基、鲁迅、郭沫若、陶行知等人的著作时,把李楷顺叫到办公室质问:“是谁让你给学生灌输高尔基、鲁迅思想的?”李楷顺回答说:“是我自己这样做的。”刘福祥也没有吭声,回到县里后要下令逮捕他。李楷顺于1947年6月下旬离开学校,8月在上海投考了复旦大学。
  新民中学创办起来以后,先后又从天水市、清水县聘请了一批教师。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管理、行政事务等项工作都做得比较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新民中学是张家川地下党组织的活动重点。地下党的负责人沈遐熙刚来张家川时,活动的重点在农村,后来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给全国解放准备干部,1948年在新民中学的教师中发展了4名党员,在学生中发展了5名党员。这些党员为迎接张家川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张家川解放时,学校有学生三个班,计120名。解放后,因各方面需要干部,学校把第一班37名毕业生和第二班的一部分学生共50多人全部输送到清水县委工作,特别是张家川解放后成立区政府,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几乎全部都是新民中学的师生。他们在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和减租反霸中都起了积极作用。此后,新民中学由私立变为公立,改名为清水县第二中学。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学校又改名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杨建荣 王存珠整理)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五章 回族的教育事业)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