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伊宁回族大寺

马玉林


  (一)
  坐落在新疆伊宁市新华东路的回族大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一座古老的著名清真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又进行续建而完成了全部工程。这座寺院的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现存3000多平方米,其建筑的造形和布局是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兼有阿拉伯装饰风格,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伊斯兰教建筑物的独特形式。此寺外形和西安市化觉巷的清真寺大体相似,前有山门和正门,两侧为双重八字影壁,正中门楼高耸,是一座三层亭式建筑,其二层呈平面四角形,三层为六角尖亭形式,教徒称之为宣礼楼(即邦克楼),从山门到大殿中间有鱼池和玉带桥,今仅存遗迹。进入山门之后,即面对坐西朝东的礼拜殿,是这座寺院的主体建筑物。礼拜殿的殿堂楼亭,大小适宜,青砖对缝,结构严整,造形古雅优美,布局考究而气势宏伟庄严。大殿由外殿、中殿和里殿三个部分组成,面积有600多平方米,为全寺面积的1/6左右。除前后两侧卷棚走廊外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礼拜。大殿的顶端由三个屋顶环以围廊,构成连塔形式,内部形成一个大空间。  
  里殿是一座外形四层八角形的攒亭式窑殿建筑,内部为穹窿结构,此即领拜人所处之位置——小窑殿。小窑殿上面前壁的雕刻和绘画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色彩。雕刻的阿拉伯字是清真言,意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钦差”。教内称此句话是“洁净真言”。小窑殿两侧雕刻着古兰经选段第六章(艾奈阿母章),右侧一段意为:“举行一件喜事的人,可获类似它的十倍”;左侧一段意为:“举行一件恶事的人,仅只照样还报,并不亏损。”窑殿两侧各有一个挖空的窗棂和两个门,右门内壁上刻着的经文意为:“作尘星之重的喜事者,将要看见它”,“作尘星之重的恶事者,将要看到它”。右门外壁上雕刻着“认主独遵”四个大字,右侧是:“一点霞光两世照”;左侧是“认主难保本来真”;左门外壁上刻的四个大字是“赞主清静”,其右侧是“一道真光”,左侧则为“绕亮天地”。中殿两侧也有窗棂,左右内壁雕刻的经文意为:“安静的性灵啊,你满意且获喜爱着归到养主吧,你入到我的众仆一流吧,你进我的园林吧。”里外殿由玻璃窗隔开。
  大殿北面和东面原来均有讲堂,是教长和学生们讲解经典和学习的地方。从山门到大殿以及北讲堂、东讲堂都是檐廊阁式建筑,檐廊卷棚,两廊对厅,照壁绘画,园门走廊等建筑物齐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1958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曾将这个建筑群重新油画一遍,更显得彩艳夺目,庄严肃穆。可惜旧中国这里战乱纷纷,因而很多有历史价值的石碑、匾额、寺谱等都被破坏和遗失,无从修复原样了。
  (二)
  伊宁市清真大寺原名宁固寺,以后又取名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等。解放初期,各地来伊犁的穆斯林不断增加,为了有利于内部团结,取名回族大寺,该寺的坊民现近千户。
  建寺的历史渊源,因碑石、匾额多数被毁,现无确实记载可查,根据传述有两种说法:
  (一)清乾隆年间,该寺附近坊民50多户为了开展宗教活动,在掌教人吴元科、肖成柏和众乡老人马代、马霞、马登魁、杨宗成、周玉、李坤等带动下,前后两次修建,贾银830两,用20年时间,在原沼泽地上建筑起来的。由于坊民多数来自宁夏、固原,故取名宁固寺(现殿有一小匾额,可以为证)。
  金顶寺位于伊宁市东西哈尔墩梁,现名花果山,该处原有一座喇嘛寺,因殿顶部分披金色,故名金顶寺,当时对伊宁市也有称金顶市的。喇嘛寺被拆后,由于老百姓叫顺了口,对回族大寺也叫起金顶寺来。
  1790年前后,即回族大寺建成后的30年前后,在回族大寺西面约一英里处整修了白吐拉大寺。此后,在回族大寺南面又修建了乌孜别克族的按占寺。北面则修建了塔塔尔寺。以上两寺原皆有尖塔。从远处观望回族大寺像凤凰头,两面的寺像两只翅膀,白吐拉寺则像凤凰尾。因此,回族大寺又有凤凰寺之称。
  (二)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准噶尔贵族首领达瓦齐勾结沙俄在格登山发动了叛乱,清政府派兵平息叛乱之后,为了纪念格登山一役战死的25位勇士,在昭苏县西苏拜河东岸竖起一座格登碑。当时边界发生的外国侵略事件也引起了清廷对伊犁的重视,为了维护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清廷采取了若干实际措施,修建宁固寺即其中之一。因为从回教历史上看,清真寺在平时是传播伊斯兰教教义的讲坛,而一旦有事,又是号召、动员和组织穆斯林进行政治斗争的指挥部。据传当时地方政府曾允许乡老到关内捐收虔良(银两),还派关内建筑师帮助修建大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即是在政治上有所考虑的。
  (三)    
  这座大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外享有盛名,是伊宁市重点文物保护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回族群众和各族穆斯林施行宗教礼仪和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他各族群众也常到这里遊览参观、摄影留念。但是,十年动乱期间,这里的建筑群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在马玉堂、马文炳等回族老前辈的带动下,坊民们自费维修了殿顶,铺了砖瓦,殿内铺了席单,整理了寺院。粉碎“四人帮”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真正得到了落实。1979年以来,人民政府拨了专款,又将路面和大殿维修了一遍。经过整修后的清真大寺面目一新,重新开放,各族穆斯林前来进行宗教活动,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有几千人欢聚一起参加会礼。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七章 教派门宦与清真寺)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