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肃州回民起义及其领袖马文禄

张世海


  清同治年间,在西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回民反清起义。当时,除陕西的回民以外,甘肃的回民起义形成了四大中心,即以河州(今临夏)为中心的马占鳌;以金积堡为中心的马化龙;以西宁为中心的马桂源;以肃州(今酒泉)为中心的马文禄。本文主要介绍肃州回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失败的经过及其领导人马文禄的事迹。
  肃州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重镇,是甘肃省回族聚居区之一。由于清朝统治者对回族群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肃州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反抗的情绪日益增长。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肃州南山回民猎户因不堪忍受清军勒索军饷而吹响了起义的号角,其首领马文禄。马文禄原名马安良,又名马四,是河州回民,他曾经是甘州(今张掖)提督索文部下的猎户长,驻防嘉峪关外赤金地。起义后,马文禄率回民军攻占了嘉峪关城,直接威逼肃州。
  回民起义军的进逼,使安肃道恒龄与护总兵成桂甚为恐慌。为了防止起义的发展,他们密谋策划了一个恶毒的计划:即准备在预定的日期召集四乡团练猝不及防地将肃州东关的回民全部杀死。恒龄又把这个计划告诉知州陈墉。陈墉认为“肃回善良,不如前往窥察,果露痕迹,则继之以兵”(《甘肃通志稿》卷四十七)。恒龄只好允从。恒龄、成桂的恶毒计划,回民早已风闻。故当陈墉于二月二十五日带领仆役出城到东关礼拜寺窥探动静时,回民将计就计,把陈墉等扣留在寺内,当晚二鼓时分,借用陈墉的“舆盖旗灯”诈开了城门,攻占了肃州城,很快消灭了守城清军。恒龄在顽抗时,被鸟枪击中,“退入东街关帝庙,伤重不能起,令焚庙尽节”(《肃州新志》卷七)。成桂受伤落壕而逃,狼狈至极。马文禄进城之后,利用安肃道关防发布安民告示,整顿城内秩序,并加紧准备城防。肃州回民起义的胜利,鼓舞了邻近地区的回族人民,起义很快蔓延开来,东自古浪、民勤,西至敦煌、玉门、甘州、凉州、安西州等广大地区,到处燃起了回民起义的烽火。
  河西重镇肃州的失守,使清廷大为震惊,连连派将前往肃州镇压回民起义军。先是饬令提督曹克忠率军西进,但甘肃这时烽火四起,曹克忠被拖在甘肃中部而无暇西顾。清廷于是又派甘凉道黎献带兵开赴肃州。同治五年(1866年)初,马文禄设计向黎献诈降,以麻痹敌军,然后突然发动攻势,黎献部十营清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军械物资全部被回民军夺获。同治五年五月,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率军由兰州抵达高台县境,向回民起义军展开进攻。起义军分路反攻,杀得官兵大败,死伤达千余人。成禄军推进到肃州后,与回民起义军呈对峙状态,并开始与马文禄媾和。
  同治十年(1871年),主持甘肃军务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派遣提督徐占彪(字昆山,四川人)督带蜀兵先开赴肃州,与成禄会合。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占彪部进攻肃州城,遭到起义军的狠狠打击,徐占彪部无功而退。这年五月二十七日(1872年 7月2日),徐占彪率领所部夜袭肃州西南30里的塔尔湾。起义军虽然作了顽强抵抗,但是,由于兵力不足,最后只得放弃了塔尔湾这个要害之地,打通通往肃州的要道。六月,双方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恶战,徐占彪部攻占了起义军的许多堡垒,并进至离肃州城只有3里的沙子坝,但仍不能攻入肃州。十一月,左宗棠增派陶生林、金庆元、戴宏胜等马步五营前往助攻。十二月,清廷又从宁夏调金顺一军西进增援。这时,甘肃的另三处回民起义已先后被左宗棠镇压下去了。白彦虎等率领的陕西回民起义军以及金积堡、西宁、河州等处回民军陆续退却到肃州,肃州遂成为西北回民起义军的最后基地。
  同治十二年(1873年)五月,湖南提督宋庆率马玉昆、蒋东才部九营到肃州。这样,肃州城下,清军云集,但面对坚城(肃州城高三丈六尺,厚三丈有奇,城外环以深壕,壕深二丈余,阔十丈),竟一筹莫展。徐占彪于是筑炮台于肃州城西礼拜寺,开始用大炮攻城。“六月朔发 150炮,次月发120炮”(《清平定甘回纪略》),疯狂攻城,但终未打开缺口。闰六月徐占彪又挑选亡命之徒越壕攻城,占领东关正门楼。在激战中徐占彪脚被飞子打穿,不能临阵指挥,于是让宋庆、金顺所部仍驻东关,将自己所部各营移扎大南门外长壕。马文禄见有机可乘,便指挥数千回民起义军从城内杀出,猛攻长壕附近堡垒炮台,起义者个个奋勇,杀伤清军甚众。徐占彪在养伤营内闻讯,急调各营增援,起义军见众敌扑来,始退入城中。
  清军大兵压境,将肃州城围攻了一年有余,仍未攻下,清廷对此甚为不满,连连催促左宗棠速破肃州,限令“克期攻拔,以安边圉” (《平定关陇纪略》卷十二)。七月十九日,左宗棠由兰州起行,亲往肃州督战。八月十二日,到达肃州。回民起义军面临着同清军的生死决战,肃州保卫战进入最后的艰苦阶段。左宗棠令副将赖长(大炮专家)的炮队轰击城池,于是用后膛炮克虏伯大炮轰击着厚厚的城墙,大批清军在硝烟中冲向城墙,登城进攻。八月十五日夜,大批清军在城西南强攻,登上城腰,但城上起义军英勇还击,“炮石如雨”,清军在丢下大批尸体之后,只得退却。失败之后,徐占彪、杨世俊又在城下挖掘地道,埋雷轰城。八月十九日夜,克虏伯大炮与地雷齐声轰鸣,清军又发动了一次强攻,邀功心切的杨世俊持刀指挥所部弁勇拚死登城,但回民起义军沉着应战,从城上施放密排叉子枪,打得清军抱头鼠窜,伤亡五六百名,杨世俊片功未得,反受枪子贯脑,死于非命。宋庆、金顺在城的东北面发动进攻,但未得手。强攻接二连三的失败,使左宗棠越发焦急,又调刘锦棠的老湘军全力合攻。九月初十日(10月3日),刘锦棠率湘军五营及部分收编的回军赶至肃州。左宗棠见强攻难以奏效,便让降回首领崔伟、马福寿等骑马环城呼喊,“马文禄速降”,想劝降马文禄。在清军一年多的围困之下,肃州城内粮草已尽,回民起义军“宰骡马充饥”(《平定关陇纪略》卷二十),许多人被饿毙,起义军的处境极端艰困,并且这时各地溃退来的回民军多已四散,白彦虎带领其部回民军退往新疆,肃州已成孤城,内外交困,面临空前的危机,起义军已无法继续坚守下去,人心惶惶。马文禄见此情形,也动摇起来,想亲自出城投降,以小的牺牲来保全大部。九月十五日,马文禄亲至左宗棠大营投降。左宗棠让他先缴马匹枪械,次造清册,然后听候处置。马文禄交出劈山炮、过山炮、狗头地、鸟枪和抬枪数百件,叉子枪1170余件,矛1000余件,刀叉无数,战马70余匹。马文禄交械后,左宗棠于九月二十三日下令将马文禄、马永福、马照、马金龙、马凉臣等主要回民起义军将领杀害。同时,左宗棠令各军对回民起义军骨干1573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当天夜晚,清军入城纵火,竟对赤手空拳的回民进行肆意屠杀,“枪轰矛刺,计土回5400余名”,“即老弱妇女亦颇不免”(《平定关陇纪略》卷二十),这真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至此,坚持了十年之久的马文禄所领导的肃州回民起义最后失败了。左宗棠在镇压了肃州回民起义后,又将肃州残留的回民与河西其它地方幸存的回民一起迁往甘肃南部。对此,左宗棠曾得意地写道:“自此,关内甘凉肃三郡可无遗种,而关内外可免勾结之患。”(《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十三)。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一章 揭竿而起的反清斗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