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辛亥革命中潼关的三次攻守战

张钫


  清军第一次东来
  清政府为要挽回陕西的局势,从河南开封调派新军一个混成协(旅)以八百里旱路的急行军于九月十六日到达潼关,潼关道瑞清亲至灵宝迎接。东征军兵马都督张钫于九月十九日向潼关进攻,二十日占领西塬,居高临下,炮火俯射城内,二十一日清军不支委弃弹药三十车填塞道路,向东溃逃,至灵宝待援。当时民军夺获管退炮一门,辎重无数,克复潼关。这是民军东征第一次胜利。
  清军第二次增援
  清政府因调派到潼关的河南新军兵力不够,即从北京调派毅军计步马炮十八营由赵倜率领于十月一日到达陕州,增援灵宝。先是河南巡抚宝芬派河南巡防队十营据守灵宝,到达两日,因进攻潼关的新军败退灵宝,民军跟踪而至,初一日袭击灵宝,从拂晓战至日午,巡防队退至曲沃镇东(灵宝东二十里),适增援毅军赶到,迫使反攻,已动摇的阵线,转为进攻的劲敌。据守天齐庙的河南新军,正与民军接洽起义,形势突变,新军乃佯攻,向空放枪,掩护民军向函谷关转移阵地。
  这一天下午,河南民党杨勉斋(清进士,河南公学校长)刘镇华等从南山迂道来至军中,报告敌人大举西来的企图,说豫西参加革命的武力必须十日方可到达。大敌当前,众寡不敌,决定暂避其锋,诱使深入,予以分段歼灭。当夜便移营西去。敌人搜索前进,经过七天才逼近潼关。十月初九日敌用山炮二十门,集中火力向城内射击。城内居民伤亡甚众,民军苦战三日,不得已于十月十一日退出潼关。
  民军二次克复潼关
  民军集结兵力于十月十八日三面围攻潼关,于二十一日克复。当时战况:敌布置重兵于城外东西高塬上,炮兵阵地设在塬顶,集中火力以威慑进攻的民军,利用天然险要的地势,欲作持久之战。兼之毅军官兵多系行伍出身,富有作战经验,又拥有优势的军事装备,可称是当前的劲敌,民军非用最大的力量不能取胜。这时民军采取的战略是:先以西南两方面更番进攻,日夜不停,使敌人疲劳,又从东南面出大军迂廻敌后,先占领牛头塬东侧。民军冒大雪攻入敌阵,雪深达二三尺,在腹背受敌之中战斗激烈,敌人大炮的威力失效,遂遗弃尸体和辎重,乘雪夜退出阵地。民军二次克复潼关,距上次克复潼关,恰是一个月的时间(九月二十一——十月二十一)。
  民军二次东征的战略与策划
  潼关当秦、晋、豫三省绾毂之冲,为军事必争地,系陕西省东方的门户,从事东征必须以此为根据地。清军西犯,民军竭尽全力得到第二次的胜利。这次胜利,由于人力物力迅速集中,形成压倒的优势,应付这—战役。那时,豫西民间武力由河南民党组成,都迅来会合,学生士绅与民众团队都争先恐后参加军队,增长了民军的实力与声势。
  这时山西省民军自娘子关失利后,副都督温寿泉率领所部退至蒲州,他到潼关商洽收复晋南。秦、晋、豫三省的同志举行联合会议,次定了分三路东征的战略计划。以秦豫两省兵力编制五千人援晋,是为左翼,由陈树藩、井勿幕为正付统领,于十一月初一日由大庆关过黄河,协同晋军收复了晋南各县。
  同时编组游击队十队,都是民间武力,为民军的右侧卫,向豫西嵩洛一带进攻,是为右翼。
  中路主力计有步兵十标,骑兵一标,炮兵一营。王天纵为先锋官,标统张冶公(后任护军使)、柴云升(后任军长)、丁同陛,憨玉琨(后任师、军长)、张建魁(后任团长)、严纪鹏、周复兴、赵长荣、王荣镇、宋兴汉等,都以善战闻名,为东征骨干。当时豫西地方武力与河南巡防营接受编制愿意参加革命者,番号发到三十六标。大军十一月初一日自潼关出发,向河南进军。参议刘粹轩、刘镇华等五十人担任政治工作,杨勉斋任秘书长,杨西堂任军需长,以百倍的勇敢气吞河洛。
  此外,还组织学生队五队,每队一百人,担任前方宣传工作,让民众了解革命的意义,收效甚宏。
  民军进攻灵宝开始一连贯的胜利
  王天纵、张治公等均揭竿于豫西,与清军作战,挟其旧日经验,于十一月初五日开始向灵宝进攻。王天纵先据函谷关头,其他各标各攻一段地区,奋勇直前,将敌军截为数段,阵地战持续了四昼夜,敌人不支,遗弃辎重,轻装逃走。初九日天明敌到陕州,闻民军标统严飞龙占领茅津渡(陕州东十五里),本想据城喘息,得到这个消息便又向东逃跑。王天纵追踪至观音堂,张治公、憨玉琨等追踪至渑池,方始停止。敌人不食不宿跑了四百里,直到洛阳才停留下来。
  各参议刘粹轩等参加民军,常向各标官兵说明革命伟大的意义,因恐各标统都是揭竿起于民间,有勇无谋,影响战事。果然因这次胜利,各标统都滋长了轻敌之心,致酿成下次失利,遭受了重大的牺牲。
  清军第三次增援
  这时已是武昌起义,清军攻下汉阳,停战一个多月了。袁世凯认为江南独立的省分,距他尚远,秦晋起兵却是肘腋之患,开始调兵应付。晋军退出雁门,晋南又退蒲州。秦军东征气势甚盛,彭氏乃调驻在京汉铁路线上的北洋陆军进驻洛阳,为毅军后援。没料到毅军迅速失地四百里,中原震动。袁即令第二镇统制王占元、第六镇协统周符麟集中兵力,挟野炮山炮五六十门向民军进攻,又增调毅军十营,令赵倜任前敌司令,戴罪图功。敌人骑兵先冲到渑池,与民军打了一天搜索战,十一月十八日战于渑池,十九日战于英壕,二十日战于观音堂。敌人挟优势装备压迫民军,致使损失严重。民军欲诱敌至崤山硖石一带,使重炮火失效,彼此相持四昼夜,民军因粮援不继,又值大风雪,不得已转移阵地于张茅。王天纵恃险轻敌,于其他部队撤退后,在次晨三时始撤,敌人伪造民军臂章,跟踪在后,王疑是友军未予注意,天明至张茅,参议刘粹轩往迎,王言滑动有队伍在后,刘随带八人出街察看,马兵王友仁发现对面是敌人,并非友军,连发数枪,大喊敌人!敌人!飞报陕州。王天纵初下马即又上马出店门奔驰,敌人已进入街市,刘粹杆被俘身死,同来七人均战殁。张治公率领从睡梦中惊醒的战士,与敌混战半日,救出些战友,却死伤了官兵八百余人。敌人下午追至会兴镇,因严飞龙截击,敌始停留。王天纵等才脱离了敌人的追击,这是东北军最大的一次失败。
  二十七日民军退守函谷关,与敌人三千骑兵对抗半日,当夜退回潼关。二十九日敌人进攻城关,敌炮兵分列三个阵地,用交叉火网向城内射击,步骑兵沿隘谷西进,战至十二月初一日,民军弹药耗尽,不得已退出潼关,这是清军第三次又占领了潼关。
  民军第三次以和平方式收复潼关
  民军退出潼关后,沿秦岭各山谷拒守,敌军进入关内三十里,因到处遭受侧击不敢西进,又复退保城关,相持至十二月半。南北双方要求停战议和的电报纷纷传来,袁世凯命令赵倜、王占元传达他的电信说要派员议和,从此双方信使往还,交换意见,达成协议。于民国元年正月初一日,民军由张钫代表,北洋军由赵佣、周符麟代表会面,在协议书上签字。当天北洋军撤退,民军进入潼关。东征战事,从此遂告结束。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