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宝鸡申新纺织厂史》(第二章 申四在宝鸡建厂 四、建筑原动工场)

萧尹


  申新修建了十几间平房作纺纱工场,安装了几台粗纱机和一台细纱机,准备先开始小量生产。从汉口运来的大发电机安装尚须时日,暂时从哪里找到动力呢?
  这时的陕西全省只有一个西京发电厂,发电能力仅有2200千瓦,只能供西安市部分照明用。西京电厂建于1935年,翌年1月10日正式“放光”。与汉口申四迁到宝鸡的同时,西京电厂在宝鸡、汉中设立分厂,不久宝鸡开始“放光”。西京电厂宝鸡分厂的设备只是一部75匹马力的柴油机,供给宝鸡县城几家机关和少数几盏路灯用电。这个电厂经常停电,供电时也是电力微弱,电灯光无异星光萤火。这时无论西安或宝鸡,所谓有电也只是照明而已,至于作工业动力则是不可能的。在西安等地的工厂均须自行发电,中型厂用蒸汽发动机,小厂子多用木炭机。于是,申新纺织厂也寻求木炭机这样的小动力。1939年,申新从近邻大新面粉厂借到一台“兰克夏”锅炉,又借善昌新染织厂蒸汽引擎一部、发电机一台,还向汉口煤气制造公司宝鸡经理处买到集成式木炭炉二部、旧汽车引擎二部,每部为25匹马力,以木炭炉与引擎相联,挂上皮带开火,运转后带动纺纱机。
  1940年,申新从陕西省农本局棉业改进所借到一部木炭机,又买到一台75匹马力蒸汽机和锅炉。申新搜寻到的旧汽车头引擎大大小小有12台……
  申新的电机工程师和工人从未见到过那些近乎古董的木炭机,所以面对它和旧汽车头引擎,谁也不知该从何处开动。于是厂方出高价招聘汽车司机,而汽车司机多喜欢跑码头,不愿进工厂。只有自己动手了。申新电机工程师龚一鸥和技工陈阿狗等慢慢摸索,就是不起火。他们想拆开活塞观察一下汽压情况,刚一拆,突然火又爆发。他们或者头发眉毛被烧,或者眼睛烫伤。不过从此他们掌握了汽车头引擎的奥秘,并由此解决了其它几部木炭机的技术问题。
  时间是1939年夏天,一部75匹马力的蒸汽机被驱动起来了。发电的夜晚,给斗鸡台火车站临时装上了电灯,电机开动时,全站台顿时变得雪亮,耀人眼目。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车站窗户外扒满了好奇的赤膊壮汉。这时一列东来的火车开了过来,火车司机远远望见前方灯光通明,不解到了何处,连打讯号。他们没有料到:斗鸡台有电了。 
  1939年8月9日,一台细纱机开始出纱。宝鸡申新纺织厂开车生产了。
  申四重庆厂和宝鸡厂这时已明显地站住脚了,发展的前途亦毋须怀疑。李国伟将宝鸡厂的地形情况等向荣德生写信作了详细报告。在上海的荣德生鼓励李国伟“在荒僻处开创事业”,建设申新宝鸡厂。荣德生要李国伟寄上地形草图,标明方向,画出宝鸡城到斗鸡台火车站的路,以便考虑在附近何处设置堆栈,存放物资。荣德生指示:“建筑亦望从轻入手”。意思是建筑要以土木结构为主,“少用铁料水泥”。他说“建筑身轻,成功快”,可早完工。
  鉴于日寇时常空袭,须设法使建筑物少受损失。荣德生指示“保障之法”:“分开造,使不延及”。他在信中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意思要把房屋分散开,一座与另一座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荣德生的“分开造”指示被贯彻实行了。当时可以避免大火延及,战后却显得在生产中不甚方便了。
  荣德生根据李国伟寄的宝鸡厂地形图,提出可在厂子附近造一街镇,“使往来花纱有一小市场可以站脚”。
  宝鸡申新没有特意建设斗鸡台地区,十里铺街市也不是申新投资建造的。申新顶多只是奉县府命令修过一段煤渣路,又很快被成群拣煤核的难民扒坏了。不过,斗鸡台地区终究由于它的建厂而繁荣起来了。
  申新开始小量生产后,由于电力不能保证,仅有6台细纱机在运转。章剑慧、瞿冠英等都绞尽脑汁寻找别的动力机器。陇海铁路两旁弃置不用的火车头引起他们的注意,不知谁灵机一动,想出用火车头带动纺纱机。
  1940年1月,申新纺织厂向陇海铁路局商洽租借火车头。2月17日,申新致函西安铁路管理局,要求同时拨付自斗鸡台车站至申新厂内约250公尺的路轨,所需费用由申新厂方负担。4月申新铺筑路轨。双方签订租借合同,规定每月租金2000元。6月27日,火车头,即“平汉404”号机车进厂。经过改装,于7月23日开始运转,带动了清花机和纺纱机。
  1939年秋,日寇占领了山西省的全部,不断炮轰潼关,陕西是否安全也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原动部,即电机房与锅炉房,建与不建在宝鸡的申新职员们感到难以决定。厂长瞿冠英主张激流勇进。他对时局作了一番分析,认为日寇虽有精锐兵团横行中原,但要渡过黄河暂时尚属妄想。他说在山西山地有几十万中国军队开展游击战争,日寇想与那里的抗日力量一决胜负,非有重兵和较长的时间不可。瞿寇英认为我方河防巩固,河中淤泥深有数尺,船只不能行驶,仅有几个渡口可以通过,只要守住这些渡口,日寇纵有精良兵器,谅也不能插翅飞渡。他认为,无论如何日冠渡河决非短时期能够得逞的事,在这段时间内申新不能坐待。否则,一但战事敉平,那时才去建造原动则为时太晚。最后的结论是一方面要步步稳妥,不伤申新元本;另一方面也要抓紧时机,积极进取。只要战事不再向西蔓延,就应开始全面建厂。他注意到,中原战区铁路路轨都已拆掉,路基已改为农田,如果要恢复这些铁路则不是短时间可办到的。其时豫省棉花不能东运,沪汉方面的棉纱又不能西来,这正是宝鸡申新独家进取的大好时机。因此,不能不尽早着手将透平发电机安装起来。瞿冠英又说,万一形势恶化,安装与不安装的危险性并无大的区别,权衡利弊,应以迅速建筑原动部为上策。
  电机房和锅炉房如何建造,也使申新的负责职员再三考虑:按电机和锅炉的高度无法安装在窑洞里,而地面厂房目标太大,一旦被敌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决定在平地上盖一座具有窑洞功能的堡垒式建筑,把锅炉房墙壁和屋顶的厚度加大到通常建筑的三倍以上,在屋顶上堆积黄土10数尺,形同小山;厂房隐蔽在人工堆积的山丘下,敌机在上空不可能发现。
  原动部动工后已是1940年春天。锅炉房屋顶最初设计为拱形结构,施工困难,不久发现圈顶出现裂缝,后来坍塌。重新设计时改为平顶。屋顶上紧密排列着“T”字形水泥钢梁,钢梁中的钢筋不是普通建筑用钢筋,而是铁路路轨。
  1940年底,原动部建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英尺,耗资58万元。
  1941年1月5日,申新3000千瓦透平发电机正式运转使用,申新全面复工从此开始。申新建厂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告成,这在宝鸡是一件大事。翌日,宝鸡县长即前来祝贺,宝鸡《通俗日报》社社长亲自来采访报道。
  申新除了本厂包括面粉厂用电外,还供给附近的维勤纱管厂、民康毛棉厂等小厂用电。自1941年秋开始,还供给宝鸡城内照明用电。
  申新发电机容量虽是3000千瓦,但因两只锅炉须轮换清洗,常常只使用一只锅炉,所发电量仅有1000千瓦。申新大电机开始运转后,宝鸡要求用电的单位很多,厂方不得不经常向社会各界解释,说明实际困难,同时采取措施,节省用电。
  1943年,申新厂方制定了本厂员工住宅区用电管理办法,规定对各户据电表按月计价收费,每户每月限用8—20度。在限度内按市价6—8折优待,超过限度按规定价目加收50%;电炉及超过40支的灯泡均不得使用……等等。
  申新全厂每日耗电2.24万度。1944年,申新电机全年发电量为760万度。
  《宝鸡申新纺织厂史》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