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美术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美术之乡

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木版年画之乡


简介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全国著名木版年画品种之一。它的主要产地在凤翔县田家庄镇南小里村、北小里村和陈村镇上营村一带,延续至今的只有田家庄镇南小里村一处。 
    凤翔木版年画起始的确切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在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被视为下九流,不入史籍,所以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推断。依据县文化馆和博物馆收藏的年画古版和艺人家藏古版推断,凤翔木版年画的起始年代应当在宋元之间。县文化馆馆藏古牌中,就有明正德(公元1506至1522)年间刻制的年画版。此版刀法苍劲有力,线条流畅舒展,造型优美大方,人物精凝神聚,画面构图完整,风格相当成熟,艺术品位极高。若不是积数代人之功力,很难想象会有人一创始就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另外,根据《凤翔县志》记载,“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南小里邰氏家族中,有八户人家从事木版年画工艺。”也说明到这个时代,南小里的木版年画生产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而绝非起始状态。木版年画艺术在发展了百余年后的“明末清初,南小里村有十多户人家开办作坊,印制年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世纪的发展,木版年画的从艺者只增加了两户,充分说明了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发展,是需要时日的。同时也证明至15世纪初,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规模相当可观,并非是一时新创。 
    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独特。它有别于天津杨柳青那种市民文化,是比较纯粹的农民画,是中国内地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民间风俗画卷。在版画雕刻艺术手法上,它继承了本地蕴藏丰富的秦、汉、唐、宋石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端庄、 凝重、大方的特点,使画面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民风粗犷、豪放的特征;揉进了本地刺绣、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技巧,注重画面细部刻划和物象内涵的表现,注重夸张和变形;借鉴了秦腔等表演艺术的身段造型,使画面变得鲜活灵动。同时,它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地方木版年画的长处,在布局、设色、造型及印刷技巧上,一直处于木版画的前列。
    凤翔木版年画的工艺水平以及艺术成就都相当高。它由初创时期的墨线画,逐步发展到了以墨画线、线间染色的彩墨画,直至纯粹套色、不着墨痕的彩画,接近了现代印刷技术。而南小里“世兴画局”独创的“墙画套金描银”工艺,使本来就已经艳丽多姿的多层套色板画的画面,更加富丽堂皇,美不胜收,被世人誉为“金三裁”。据中国美术学院某教授讲,这种“套金描银”的年画,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里还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在原材料使用上也相当讲究。最初使用的是各种质地较好的手工纸,此后改为使用四川土产的竹黄纸、手工连史纸、机制白纸。在颜料的使用上,开始使用的是传统的石色和草色,即各种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随着工业的发达和商业流通领域的扩大,逐渐改为使用进口的化学酸、碱物颜料。 
    凤翔木版年画艺术的刻版、印刷技艺,一直由家族作坊相传承。据《凤翔县志》载:“清顺治55(公元1790)年,南小里村邰顺继承祖传画业,经营‘万顺画局’。道光15(1835)年,邰正荣改‘万顺画局’为‘荣兴画局’”。正是这世代相传的家族作坊,才使得凤翔木版年画艺术有了连贯性;才使艺人的技艺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不断完善;才有效地保留了凤翔木版年画传统的独特艺术风格。 
    凤翔木版年画具有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凤翔木版年画从初创起,就是一种农民的艺术。它无论是刻版、印刷、销售还是主要消费对象,都是西北地区的农民。艺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赢得农村这一最大份额的消费市场,在创作时非常注意题材的选取。再加上广大消费者长期以来通过市场这一特殊形式,对木版年画进行了最严格最挑剔的筛选,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也就是消费者认可的品种,几乎都是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作品。农村供奉的神祗年画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汉民族的多神习俗;为数众多的“谷雨画”,是西北地区节令习俗的真实记载。“女十忙”、“男十忙”等作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我国西北地区民俗风情画卷。“东头吹胀,西头捏坍”,“得风扬碌碡”,“有钱买得鬼推磨”等,更是把人民群众的爱憎刻划得惟妙惟肖,讥讽得入木三分。 
    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规模相当宏大。据《凤翔县志》记载,清道光15年(1835年),凤翔北小里村、陈村镇有画局30多家(这里还没有算南小里村的十几家,总数应该为40几家),年产各种年画、谷雨画、春牛图等十余万张。而从事木版年画印制的农户就有100多户。至民国18年(1929年),全县从事木版年画工艺的画局有六、七十家,其中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作坊,就有南小里村的“世兴画局”、“忠兴画局”、“树德画局”,北小里村的“复盛画局”、“兴盛画局”、“新盛画局”以及陈村镇的“张记画局”、“李记画局”以及“郝记画局”等。这些画局的年画生产,均具有了一定规模,也具备了对外销售应有的知名度。 
    为数众多的画局,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自然而然地给年画生产引进了竞争机制。为了能使自己的画局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画局的艺人们不断创新,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技艺,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工艺,增加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竞争的结果,使艺人的视野迅速扩大,作品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品种日趋齐全,质量不断提高,市场日益扩大。到了上世纪30年代初,凤翔木版年画中仅门神一类就达到大小四十多个品种,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需要;以戏剧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组画,一套达到30余幅。到了民国25年(1936年),凤翔木版年画无论从生产规模、生产技艺还是工艺水平,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据县志记载,这一时期,仅南小里“世兴画局”一家,一年内就印刷各类年画四百二十多万张。凤翔木版年画除供应陕西关中地区外,已经覆盖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四川、河南的部分地区。
    社会是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凤翔木版年画艺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阶层人们的要求,为木版年画设计了多种规格。特别是春节等大型节日的用品,更是每一个品种都有大、中、小多种规格,横、竖等多种形式,粗画与细画等多种类别。比如门神画,大的与真人相差无几,完全可以满足城门、宫殿、祠堂等高门大户上贴用;而最小的高不过十几公分,宽也就十公分左右,可以解决穷苦人家过年装饰板门柴扉的需要。 
    凤翔木版年画,按工艺可分为套色画和墨线画两种,以套色画为主导产品。墨线画是以单色线条为主要形式表现绘画内容的画种。因为这种画绝大多数以墨做为线条的颜料,所以艺人称它为“墨线画”。墨线画虽然与现代版画即西洋版画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同为木版印刷,同为单色等,但它们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现代版画是以众多线条以及块、面表现物象的明暗层次,力求立体地表现物象质感;凤翔木版年画中的墨线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只以线条表现物象的外部形状,细部的描绘借助于变形和抽象,内涵的展示主要依赖于民间艺术的特殊符号。 
    套色画是墨线画的进步,也是木版年画的主流产品。它是在墨线画的基础上,对物象相应的部位套染色彩,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套色画开始是用手工在墨线画中填染色彩,此后逐渐发展到直接用不同的木版套印。套印层次可达十色以上,印染颜料以红、桃红、黄、紫、绿等品色为主,色彩对比强烈鲜明,画面清新明快,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无论是墨线画还是套色画,凤翔木版年画总体格调简洁、质朴,风格浑厚、豪放。给人以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 
    凤翔木版年画的取材相当广泛,不论神、佛、仙、道,达官贵人,庶民百姓,还是城堡车船,宫室桥梁,流水落花,鸟兽虫鱼,大千世界中凡是上得了画的,都在艺人取材之列。画的种类也相当广泛,从题材可以分为各种祭祀神画,吉祥画,节令画,戏文画,风俗画等。 
    祭祀神的作品有中国民间家庭供奉的财神、灶君、土地神、龙王、天神、仓神、菩萨、寿星等数十种,几乎囊括了中国民间所有的神礻氏。这类画的代表作是各类门神,如神荼、郁垒,秦琼、敬德,天王、韦佗等。大的高一米以上,与真人相似,小的高仅20公分左右,几乎全部是套色作品。
    吉祥画是狭义年画的一种,以表现欢乐情绪、祝福吉祥为主要内容。最常见的有“吉祥如意”,“连年有余”,“吉庆有余”,“连理生子”等。其取材多为我国吉祥语、祝福语的谐音构图。如“连理生子”为莲花上坐着一个天真可爱的胖小子;“吉庆有余”的造型为一个骑在鱼身上的胖小子,手中拿着一支画戟,再饰以古磬等等。这类画有时与门神画混同使用,如《状元进宝》、《天官赐福》、《加官》、《进禄》就常常被做为房门(卧室门)上的门神。 
    节令画以谷雨画为主。谷雨为我国24节气中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既兆示着丰收将近,也预示着各种冬蛰毒虫的彻底复苏和危害开始。因而,谷雨画中既有预祝丰收的内容,也有降治毒虫的镇物。其代表作为一只口中衔着一只蝎子的大公鸡,鸡的造型伟岸,活灵活现,口中衔着一只大蝎子,鸡头上扬,直视前方,那种雄视天下的神态呼之欲出;它口中的蝎子也是神形毕肖,虽为公鸡的俘虏,却又蝎螯对钳,蝎刺上卷直冲鸡脖,反抗之情跃然纸上。既是降邪镇宅的镇物,又不失为一件有极高品位的艺术品。 
    戏文画是年画中的主要品种,它的种类繁多,凡当年在群众中稍有影响的秦腔戏的戏剧故事,多有年画作品印行。如表现三国故事的《回荆州》,表现英雄故事的《穆柯寨招亲》等。流传较广的神话故事和古典名著故事,也多有画作写真,如《刘海戏金蟾》,《钟馗》、《八仙》等,仅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年画作品就有数十种之多。这类画一般结构为组画,一组画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有点儿类似现在的连环画。 
    风俗画也叫生活画,是艺人依据当时当地的风情习俗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创作出的写实性年画。其中最为流行的作品有《女十忙》,《男十忙》,《耕读渔樵》,《纺织图》,《十二相》,《二十四节气》、《小人图》,《鱼乐图》等。风俗画画面构思活泼,题款诙谐风趣,不但是极好的生活情趣画,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平民生活的忠实记录。而南小里世兴画局的《雄鹰图》,《富贵长寿图》等,虽可算作风俗画之列,实质已经超出了风俗画,成了文人写意画。 
    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成就相当高。它多采用工笔重彩手法,对画面处理采取刷天染地,上象粉,开红光,套金描银,极力烘托;构图饱满传神,雍容华贵。刀法刚劲有力,舒展大方;色调清丽古朴,鲜艳洒脱;风格粗旷豪放,简炼清新,高度地概括了西部黄土地文化的精髓。它既是一件件非常精美的绘画艺术品,同时,由于它广泛地取材于民间百姓的真实生活,大量地运用写实手法进行创作,使它同时成了一件件难得的历史风情画卷,难得的历史民俗记录。有人评价风俗画中的《男十忙》和《女十忙》,说它和《天工开物》可以媲美。 
    作为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凤翔木版年画的兴衰当然地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属于精神产品,更是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密不可分。当然,它产生在封建社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几乎都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进行,因而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烙印,成了那段历史的注脚。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都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也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对于今天的人们,木版年画所展现的内容已经远离生活,成为遥远的过去。就是木版年画本身,也已经成为一本历史教科书,成为一份活着的档案,一份中国近千年民俗的形象记录。 
    凤翔木版年画,是凤翔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中受现代物质文明冲击较历害的一个品种。近于写真的现代彩印术,以其不可抗拒之优势,在短短十数年间,将木版年画几乎完全挤出了年画市场。在民间,只有在现代印刷品还没有触及的地方,木版年画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如各种祭祀神画。就这,现在的印刷厂也把触角伸进了不太敏感的门神印刷中,与木版年画争夺地盘。由于凤翔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生产规模虽然已经不能和它的鼎盛时期同日而语,但其发行范围却不但没有缩小,还扩展到了华北、东北、河南、四川一带。其从艺人员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审美观念不断更新,制作也由原来的只求数量转而成为寻求精品。但真正的木版年画作品,已经成了活着的文物,从民间退出,走进了艺术殿堂,成了美术领域的学者们的收藏品。 
    凤翔木版年画自创始至今,一直以家族作坊承继的方式作为它的主要传承手段。凤翔县南小里村的《世兴画局》,就是凤翔众多木版年画作坊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著名木版年画艺术家、陕西省木版年画协会主任邰瑜先生,便是《世兴画局》的第14代传人。 
    在凤翔众多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中,木版年画是最富于文人色彩的一种。它是融中国画的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为一炉的高级艺术品种。木版年画艺术对艺人的学识要求,相对于其它民间工艺美术品种要高些。邰瑜先生出生于木版年画世家,自幼年起,他便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建国初期,他开始随父辈从事木版年画艺术,对于木版年画艺术各种风格和流派的画,都有所建树。

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