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论著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宝鸡民间美术论》(第三章 泥塑彩绘)

常智奇

    中国的泥塑,起源于人类史前史,在仰韶文化时期,泥塑技艺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秦朝时期的作品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兵马俑。两汉时期的艺术作品则擅长于刻划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又极富有生活情趣,例如东汉时期的说唱俑。隋唐时期的作品则更加传神、写实,题材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元代泥塑作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古期雕塑的高峰,宋元时期雕塑作品较前已更加精细、写实。泥塑在这一时期已较为流行,多为摆设于案头的把玩品。到了明清时期工艺雕塑和小品雕塑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历代雕塑艺术的影响下,业已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清末时期各地泥塑争相兴起,如:惠山(无锡)泥人、天津泥人张的泥人。
    而宝鸡凤翔泥塑始于周秦,盛行于唐,发展于明代初期,至今约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说起风翔泥塑还有一段故事: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打江山后,裁减军队,将风翔军队解甲归田留于驻地,发展生产。有一年,秋末冬初,第六营兵丁挖土时发现了沾性强、易成型的“板板土”,其中第六营士兵多为江西景德镇人,在家乡瓷艺的影响下,于是便始制泥偶。这样凤翔的泥塑工艺便流传下来。而此时的泥塑多以泥偶、玩具为主。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优秀的泥塑作品被毁(现能看到的只有胡深老先生家一只清朝中晚期的泥坐虎),泥塑工艺遭到了空前的劫难,几近失传。改革开放后,在胡深老先生及胡新民的发展下,现在凤翔的泥塑已走出国门,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节 分类与品种
    凤翔泥塑,形式多样,约有百余种,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坐虎类:高尺余,形体一般较大,内空,且内置一小泥球,呈圆雕体。置于室内,一方面用来镇宅驱邪,另一方面作为哄小孩的一种玩具。
    挂片类:小者二三寸,大者二尺余,呈浮雕形式,用于居室装饰、避邪之用。
    立人类:多为圆雕,内容主要以戏剧人物、传奇人物为主,如:《西游记》、《八仙》、《三国演义》、《钟魁》等。
    杂货类:内容较为丰富,以小孩玩具为主。如:《马》、《牛》、《单》、《猪》、《金瓜》、《狮子》、《兔》等。
    虎、狮: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高约五十公分,小的却不满十公分高,类似圆雕,供陈列欣赏。
    大货有:人骑卧牛,小孩骑公鸡、马、猪、羊等。全为立体造型,供陈列欣赏。
    小货有:青蛙、麻雀、狗、羊、马、番瓜等。一般不超过手掌大,主要供小孩玩耍。
    挂片:有虎头挂片和《福寿延年》、《麻姑献寿》等,类似浮雕。
    挂脸:如孙悟空和其他戏剧神话故事中人物脸谱等,很像浮雕。
    立人: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戏剧、神话故事和民间寓言传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泥塑一套就有七个,高度多在三十公分左右,立体造型。缘此,彩绘泥塑历史上又叫“泥偶”,极有欣赏价值。
    传统的式样有五十多种。近几年,经过艺人们的研究、创新,已发展到一百多种。五十多岁的民间艺人胡深祖传五代制作泥塑,且以动物彩绘泥塑见长。年近七旬的老艺人杜银全家制作泥塑,却以古典人物擅长。后起之秀胡新民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从形式上分有三种;
    其一,内空外实的圆雕式,立体感强。如卧虎、狮、卧牛、杂货、小货、立人等。
    其二,只彩画一面的浮雕式。如虎头挂片、脸谱挂片和《福寿延年》、《麻姑献寿》、《麒麟送子》和《福禄寿星》等。
    其三,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罐筒物,既可做装饰,又可实用。如《灯起罐》、《笔罐》等。
    从装饰方法上分有四种:
    彩画:即落墨后填彩装饰,用大红、大绿、大黄和桃红四种颜色。 
    墨塑:就是落墨后稍装一点颜色。
    黑白:落墨后即算完成,相当于绘画中的素描。
    本色:即泥塑本色,不粉白,也未上色。
    风翔泥塑的品种很多,现具体介绍几种:
    狮子乐乐:六营泥塑狮子乐乐,是泥塑新秀胡新民1998年6月创作完成的,被文化部选为“99巴黎中国文化周”的吉祥物。中国人常有“狮子滚绣球,好运在后头,狮子大张口,吐金又拉银”的说法。国泰民安,舞狮耍龙,象征祖国繁荣富强,百姓丰衣足食,喜爱和平。其狮的创作手法又充分体现了我国狮子造型的拾斤狮子九斤头的特点,又寓意中国是一头改革开放的雄狮,欢迎世界各国人民来中国投资旅游,一改古时的把门狮为今日的迎宾喜狮。
    壬午年泥塑生肖邮票马:六营泥塑生肖邮票马是胡深和胡新民在祖传泥塑手艺的熏陶、感染下,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别在传统基础上创作制造出来的作品。马的前面图案为秦汉时的双獾纹瓦当上的双獾纹,表示青梅竹马,形影不离。五个墨点表示,五子夺魁,一马当先,马到功成。马鞍上的图纹为青铜器上常有的角形阴阳纹,表示生生不息,永世其昌。马尾上的十二道纹络,代表天干地支,表示生死轮回,永不停息。马后面的七个墨点为北斗七星,表示老马识途,吉(七)星高照。2002年虎头被国家邮政局选为壬午年邮票图案。
    挂虎:俗称虎脸,是浮雕式的壁挂。威而竖耳,粗眉大眼,额着王字,头顶贯钱,面部饰有莲花、牡丹等图案,脸周围以花鸟作装饰,鼻尖悬置三株红辣椒,红火热烈,使人振奋。挂在墙壁上,威武雄壮,妙趣横生,既增添子生活气氛,又给人以精神鼓舞。 
    赵公元帅骑黑虎:赵公即赵公明,亦称“赵玄坛”。传说因其修道至深,五皇封他为神霄元帅,后又称正一玄坛元帅。民间奉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根据神话传说,泥塑艺人采用浮雕手法,删繁就简,给以夸张,增强了故事人物的浪漫色彩。
    座狮:史载:“狮子出于西域诸国”,于东汉时进献宫廷,随佛教传人,认为佛为人中狮子。“释家以狮子勇敢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视为高贵尊严的“灵兽”,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于是,民间仿效寺庙、官府门前的狮子,用泥巴塑造出可供孩童玩的“耍货”。老百姓视它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坐虎:坐虎是民间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外实内空,属圆雕式泥塑。造型凝炼,形态生动,色彩艳丽,饰纹浪漫,质朴而华贵,雄伟而活泼,充溢着神灵之气。民间视它为镇宅避邪的吉祥物。孩子满月或过岁,舅舅送上一尊妩媚可亲的“大老虎”,希望小外甥健康成长,虎虎有生气。
    五毒青蛙挂片;青蛙是蚊蝇的劲敌,农作物的益虫。人们把蛙作为月神的象征,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农家妇女喜欢朗青蛙枕,缝青蛙马甲,做青蛙裹肚,正是这一情感的抒发。泥塑艺人更是匠心独具,在制作的青蛙挂片上附加上了五毒动物(蛇、蝎、蜈蚣、壁虎,包括青蛙本身),以示驱蚊虫、除病疫。还在蛙背勾画上阴阳圈,嘴里衔上蝴蝶,祝愿天下太平,人寿年丰。
    鱼儿戏莲:取意为吉庆有余,莲生贵子,美满幸福。构图别具一格,把幼童、鱼、莲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统一体,动静相映,和谐有致,表现出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情结,反映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
    胡子脸谱:不同于光头脸谱。它头戴花冠,留有长须,神态丰满,浑厚庄重,是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胡子脸谱借鉴了民间社火(旧时祭祀活动)脸谱的谱式,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按照各自的身份、职位、性格、善恶等,用色彩加以扮妆。泥塑脸谱虽为静态造型,但其表现手法极为精致完美,耐人寻味。
    为了大家便于了解,我们特列表如下:
                                      第二节 制作方法
    泥塑的制作过程是由制原塑,以原塑制模,按模翻制、粘合修饰、罩白土、勾墨填彩完成,共有选土、捶泥、捏塑、制模、翻坯、整修、上底粉、彩画、上光等十多道工序。具体做法是:①先采土:凤翔的泥塑离不开万泉沟的泥。六道营的胡深、胡新民等艺人要取万泉沟的泥,须拉车走上一里地,沟壁的泥一层一层能让人瞧得清清楚楚,做泥塑的泥最好取第三、四层。这种土表面光洁、坚硬,掺水拌和后还比较柔软,手感好,又便于捏制,加上它的胶性好,不易干裂,这里的民间泥塑艺人们祖祖辈辈都爱用它。②和泥:土取回后,整整齐齐地堆放在院墙角,随用随取,用多少取多少。和泥不需用手,一般都备有石磨盘和木锤。首先,将土块捶碎成粉末,掺水拌和,半熟后加入适量棉质纸屑,再次捶打拌和,直到纸屑与泥完全融为一体,将泥巴掰开后,其断面出现细纤维状便可以了。⑧根据想象捏原塑。④原塑干后制模前,先在原塑上涂一层食油,以使模泥不粘。除挂片外,一般棋子分两片,以便翻坯。对于牛角、尾巴、耳朵等不便制模的部分,制模时略去,待翻坯后捏好再粘上去。一种模子要多制几个,以便翻坯方便,⑤模子干后即可翻坯。翻坯的泥不能太稀,须有一定的稠度。做虎头挂片,要将泥团擀成饼状,大小比挂片的模子略大一点,厚度为1.5厘米。⑥入模:泥饼擀成后,即可入模,只需将泥饼对准模子,重合放上就行,然后按模,并除掉模子外的多余泥饼部分;再次按模,检查各个部位都已妥当为止。⑦出模:人模后半小时左右,便可出模。由于泥饼模子干湿程度不一样,脱模十分便当,但须小心翼翼地将泥片提到备好的纸巾上。⑧扦铁钎:虎头挂片基本成型,趁泥未干时,在挂片上方和两侧扦上细细的铁钎,以便在铁钎上加放小花模。铁钎是自制的,绕成弹簧状。⑨晾晒:将半干的挂片摆在空坪中晾晒,直到挂片干透后,既可竖立起来,摆在一侧备用。⑩上白粉:在彩绘前,要在泥挂片表面上白粉,以便上彩后色泽鲜艳。白粉是本地方的一种白胶泥调合而成的。将泥块碾成粉末,置人锅内放水调和,加入少量骨胶,稀稠适度,加热调匀为止。上浆是将挂片置于锅旁,用勺子舀出白泥浆淋于泥片上,反复3—4次,上完后置于阴处晾干。①彩绘:凤翔泥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彩绘特别重要。一般称之为粗雕、细描、重彩。就是说泥塑做坯这一节比较简单,线描这一环节讲究细腻,而彩绘这一节则更需要浓墨重彩。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线描归于彩绘第一部分。彩绘的工具是:a长锋毫数支,采用黄鼠狼毛或狗毛自制而成,毫长,有弹性,适合勾线。羊毫数,一般可在商店购买,含水不大,适合彩绘。b黑色,原用锅底灰调骨胶,现改用黑汁,用于勾线。c大红、品绿、玫瑰红、品黄等色,采用外地购进的粉质颜料调骨胶加开水,精心调制而成,用于绘彩。d透明清漆,用于复盖彩绘层,起保护作用。在彩绘的过程中,线条很讲究,线条是造塑的根本,一切纹样符号靠线来表现。线条是分界线,各种色彩在线条内敷,就不会乱。根据民间艺术多年的经验总结,线条分为四大类:a主线:绘出主要结构,线条较粗壮有力。b分线:往往随主线而行,线条较细。c随线;随机应变之线,随意而劲挺。d绕线:装饰性强,呈弯曲流畅状。上彩是泥塑彩绘的最重要一环,一般也有四道步骤:a上大红,大红是主色,为达到热烈喜庆效果起到决定作用。b上品绿,也是主色,与大红互为相辅。民间说,红配绿,看不足。c上玫瑰红,副色,为加强热烈喜庆效果,补充大红的不足,又让红色有了冷暖变化。d上品黄,为陪衬色,起到增加画面亮度的作用,但不宜太多,太多就繁了。⑩上清漆。彩绘大部完成后,待颜色完全干透,便在彩绘表层薄薄地涂上一至二层透明清漆,起到保护色彩不被水溶化的作用。至此,一个虎头挂片的制作就全部完成了。
    凤翔泥塑彩绘的制作过程,显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艺术化的过程。
                                          第三节 审美风格
    凤翔泥塑彩绘是凤翔民间艺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透过它那奇特的造型,可以看到远古传统文化的神秘之光。从它那亲和的媚态中,又能体味到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而它那浓烈的色彩气氛,却向人传达出一种稚拙、古朴、大方的美感情趣。
    风翔泥塑彩绘的美学特征,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五点:
    1、原始、古朴。我们在前边说到了宝鸡远古时代的图案、造型、纹饰。在今天凤翔的泥塑彩绘中,依稀透射出远古原始意识的美好之光。那老虎身上的墨线图纹,那彩绘的神秘,那羊、猪的古朴,无不积淀着原始初民的遗迹。
    2、稚拙、简练。这里的泥塑彩绘,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意味,其构图的思维方式,其制作的工艺手法,没有那么精细、讲究。作品重神而不重形,有时形都显得有些不真,然而,神态逼俏,传神地简练,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泥塑艺人从表现对象的特征出发,强调其独具魅力的形态,用非常简捷、明快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所以非常感人。 
    3、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从动物到人物,从杂货到神像,从传说故事到人物脸谱等等,涉及面之宽,表现形式之广,是国内其他地区少有的。这里是一家一户,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这里的人们在农闲时期把泥塑彩绘的生产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与享受的形式。由于制作人的广泛,所以,他们面对同一制作对象,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样式,例如十二生肖,这里就有多种多样的的十二生肖。
    4、造型夸张,形象生动;这里的泥塑形象大多头大、腿短、脚小,然而,却由于民间艺人抓住了表现对象的审美特征,却异乎寻常的传神、生动、感人。年过七旬的民间老艺人胡深老人在2002年5月22日与笔者的交谈中说:“做这些东西,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动物的眼睛要睁圆、眼珠要大,眉头要皱,这样才显得威风、凶猛。人物要抓住好汉‘无颈’、美女‘无肩’的特点,这样才显得好汉豪杰性格的英勇和美女妇人的苗条秀丽、善良温柔。” 
    5、色彩对比强烈,充满民间意味。这里的泥塑彩绘常用对此强烈的大红、大绿来着色,艺人们在红色与绿色相交处,用黄色将其隔开。这样,不仅色彩对比强烈,而且起到调和红绿对比的作用。
    凤翔泥塑用色主要以三原色为基调,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线条凝练、简洁、和谐,造型生动诙谐,手法浪漫,整体效果在淳朴中有一种灵动之美,装饰味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技法上吸取了秦汉时期模印制画像砖的技法,多采用模制。同时,又吸取了景德镇绘瓷的笔意,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活泼。
    现在,泥塑马已经作为生肖邮票,凤翔泥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已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颗明星,发出璀灿的光芒。
                                       第四节 泥老虎的美学价值
    陕西省的凤翔——历史悠久,古称雍城。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先秦就在此建都,长达三百年之久,出现过秦穆公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唐朝中期,风翔被称为西京,作为长安的陪都著称天下。从唐到抗日战争一千多年间,凤翔一直是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就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香包、烟火、西府曲子,独具特色,木板年画驰名中外。这里的工艺品犹如五彩缤纷的鲜花,开放在中国民间艺苑。温驯、媚态的泥老虎,犹如风翔工艺美术品花丛中一朵光彩灼灼的牡丹,令人赞叹不已。据调查,凤翔的泥老虎最早产生于明代,虽然经历过五百多年历史风雨的吹打,仍不减艺术的魅力。泥老虎的美在哪里呢?这是一个饶有趣味、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从狞沥美到媚态的美
   青铜饕餮的虎面纹是一种狞*(左边是犭旁,右边是历)的美,凤翔泥老虎是一种媚态的美。狞*虎面纹的美,印着代表殷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需要而想象出来的“祯祥”标记,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形象,表现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泥老虎媚态的美印记着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而想象出来的“平和”、“解放”标记。它以尘世的坦荡、温顺,猫样的媚态表示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过去的那种狞*的美的对抗、反对和斗争。如果说渗透着神秘、恐怖、威吓的狞沥的美,饱含着巨大的自然界的原始力量对人的本质力量压倒或否定的话,泥老虎媚态的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泥老虎身上的显现,是人的力量压倒、战胜巨大的自然力量。殷周青铜器狞*的美是自然的赞词,凤翔泥老虎媚态的美是人的颂歌。狞*的美是战争的凶器,媚态的美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品。狞*的美以怪异形象为象征,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媚态的美是以生活中的具体形象为基础,指向了尘世间人的力量和智慧。狞*的美是血与火谱成的,媚态的美是在田园诗般的恬静的生活中塑造出的。狞*的美艺术地再显现了那个时代的野蛮,媚态的美怡然自乐地勾勒了那个时代的文明。狞*的美是一股山洪暴发、震慑人心的狂涛;媚态的美一曲悠扬舒缓、温情脉脉的牧歌。狞沥是媚态的母体,媚态是狞*的婴儿。青铜饕餮,在那看来狞沥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一崇高的。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血与火的凶残、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已的道路,向前跨进。凤翔泥老虎,在那看来娇媚、驯服、温顺中,积淀着一股人战胜自然、主宰宇宙,智慧充溢相对文明社会的力量。它的娇柔、媚态,也只有与明代社会相对稳定,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开始孕育、萌发,人的智慧得到相对施展这一现实相结合,才成为美——艺术的。人,在这里明显地占有统治地位,自然界的一切在这里都表现出从属的姿态。社会正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得到解放,人性、人情得到充分地肯定、发挥、发展中前进的。
    泥老虎身上的装饰是红绿相间完成的。绿色代表着生命,象征着青春的活力,浸染着庄稼人的本色。红色象征着吉祥,代表着成熟、胜利、庆幸、喜悦,红得如此热烈,充满祝贺的感情。为了颜色鲜明,但又不强烈刺眼,人民群众在泥老虎身上运用了冲淡这种方式,使色调鲜明而又和谐,醒目而又单纯。这表现出北方农民素淡、端庄、纯朴的品质和久居黄土高原,光线不足,渴求向往光线充余,色彩明丽的审美观念。因而,我们说,泥老虎媚态美渗透着理性的、纤细的、人间的意兴和时代的情致。它更多的是赞赏和抚爱。它表明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趣味、理想、要求。其基本特点是对世间现实生活的肯定(狞沥美是刘·现实生活的否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挣脱(狞沥美是宗教的化身),是观念,情感、想象的解放。泥老虎洋溢着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劳动者亲手塑出的、体现人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的泥老虎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的偶像符号,而将满足于日常生活的心理——伦理的情感赋予泥老虎这个艺术形象之中。我们透过它的眼神,似乎也观照出孔子的仁政礼乐的理性主义精神在尘世的仁爱中闪烁。泥老虎重视的不是希腊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倡的认识模拟,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而是情感感受,情理结合。泥老虎的着眼点更多的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气质、风雅。它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人类社会内在生命意兴和表达,而不是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是启示观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实现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柏拉图式的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是美的观念的对象化,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化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的统一,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
    二、融严峻、理想、愉悦于一身
    黑格尔老人在他的《美学》第三卷中把严峻、理想、愉悦这三种风格截然分开,认为是不可统一的问题。然而凤翔的媚态泥老虎却打破了这个界服,融严峻、理想、愉悦三种风格于一身,洋溢着一种崭新的艺术魅力。
    严峻,表现在用来“避邪”的重大题旨上。虎,百兽之王,劳动人民就是利用它的这种威力以镇妖魔,逼邪恶,新生儿过满月时,慈祥的外婆总要给外孙送一尊泥老虎,以寄托长辈对幼小晚辈的疼爱之情。泥老虎憨厚、健壮、敦实的身躯和四肢,表现了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福,希望孩子平安无恙,它蹲着,翘起尾巴,表现了严峻的虎气。作者大刀阔斧地把这种急功近利性表现出来,而且让这个主题浸透在“泥老虎”的全身,特别不肯在次要的细节上下功夫。在表现主题中,坚持直接、单纯,正因为作者满足于虎——“百兽之王”之称,所以在表现上也只追随客观现存的原色,虎身上的纹理是红绿相间的原色,表现主题也是集中而简炼的,简炼到单纯、一览无余的地步。所以在形体结构、筋肉、运动等方面,也没有多少变 理想,表现在虎驯服于人的那种猫样的媚态。人是万物的灵长,万物都应成为人的陪角。征服自然、主宰宇宙是人的理想,人们也把这种理想印记在泥老虎的塑造上。理想是泥老虎的核心、灵魂。它寓理想于优美、静穆、娇媚、祥和之中,使这种理想的生动性在泥老虎的面部的每一点都可以见出。无论是在形状上、曲折上、运动上和组织成分上,一切都印染着理想的表情、企图、心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这个艺术晶,都可以看出劳动人民自由生命的脉搏跳动的节律。
    从泥老虎身上,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股秀美的气息周流于整个虎身。这种秀美是一种转身面向观赏者的姿态,这是理想对严峻的冲淡,这种冲淡的结果就产生了愉悦的风格。但这种愉悦的风格仍然不能完全淹没严峻、理想的风格和气韵,具体体现在泥老虎的镇静自如,悠然自乐,取媚于人的个性之中。这种愉悦只是作为一种外溢的或过剩的东西在那里放蕊吐艳。正是这种严峻、理想、愉悦的有机统一,才造成了泥老虎矫健、自足、静穆、温顺的神情,正是从这里才可以见出泥老虎的风雅的高标。
    三、历史与民俗的统一
    泥老虎为什么能够产生、流传于凤翔呢?凤翔,古称雍城,帝王之城,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兵家倾目之地,是运筹帷幄,决策千里之所。秦王嬴政、军事家百里溪等人都曾出没于此。战争中的虎符是非常重要的。虎的威力、作用,通过战争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凤翔泥老虎产生的一个因素。
    另外,相传朱元璋曾领兵南征北战,打下了江山。建立于大明王朝后,军队中的部分士兵到凤翔六道营这一带定居落业。这些士兵多是南方人。他们手艺高,能捏泥人、泥物、泥兽。他们也捏泥塑虎,把自己征战南北、夺关取隘的胜利豪情倾注在泥老虎的塑造上,所以,泥老虎是被他们驯服了的虎。当然,这里边也有他们久经沙场,饱尝征战之苦,希望和平,渴望生息养生、升平世界的思想、感情、意绪。所以就把自己的这种感情对象化、凝固化。
    其次,图腾时代,虎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偶像。从西周的岐山到先秦的雍城,以及当今扶风的周原出土的文物,均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而西周和先秦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趣味的夯基的阶段,因而这里孕育了“泥老虎”。
    在凤翔,虎的形象进入艺术作品,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立体、朴素的布老虎表现了一种高超绝妙的工艺美,以点线结合为主要手法的中堂水墨虎,表现了一种锐不可挡的气势。粗犷、简洁的剪纸虎表现了一种动静相间、空灵的美。这些民间工艺虎的造型广泛流传,是和这里的民俗有密切联系的。这里的婴儿出月,外婆一定要给孙儿送一只虎。一是为了看守孙儿,用虎威逼邪;二是把虎作为一个玩具,取乐于孙儿。每逢庙会,人们总喜欢从神像那里买一只“虎”放在家里,(一)是为了借虎威保全家平安;(二)是把它作为一件装饰品。春节时人们挂的中堂水墨虎,也不外乎这两方面的功用。凤翔人祟虎的这种风俗习惯,使泥老虎得以广泛流传。
    前边我谈到过,泥老虎身上的颜色是红绿相间的。就是这种红颜色,都有其历史的渊源,从某种角度讲,它继承着我们古老民族的风俗习惯。早在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尸体旁撒放红盼末的时代,红色就已不只是生理感受的刺激作用(这是动物也可以有的),而是包含着或提供着某种观念、含义(这是动物所不能有的)。原始人之所以染红穿戴,撒上粉末,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红颜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里边。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内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诸如结婚时新娘的红盖头、大红的喜烛、春节时的大红对联等,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因而我们说,泥老虎身上的红色虎纹,仍然保留着上述民俗习惯。
    总之,我感到凤翔的泥老虎,把生态盎然、稚气可掬、流畅自如的写实与寓情于态、寄神于形、画虎画骨的写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是丰富的,还有待于做更深探究。
                                       第五节 代表人物
    胡深,男,1931年lo月生,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三组农民,是“泥塑村”最杰出的代表人。他从五六岁起随父学艺,至今从事彩绘泥塑已60余年,其作品几十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博会,曾获陕西省传统特色一等奖,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等数十项大奖。1982年起多次应邀赴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办展讲学。90年代其作品上了全国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影视单位以及国内外许多报刊媒体都曾多次报道介绍过他的艺术成就。他举家从艺,他的老伴、儿子、儿媳、女儿都是当地有名艺人,被誉为“泥塑世家”。
    胡新民,男,1965年5月生,风翔县六营村三组农民,是凤翔泥塑艺术的后起之秀和代表人物之一。受传统泥塑艺术的熏陶,他在上小学时已显露了绘画和雕塑之灵气,中学毕业后即开始泥塑工艺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创开发了《斗牛》、《钟馗》、《关公》、《五毒挂片》、《十二生肖》等40多种新品种。他还开发改进泥模具为石膏模,使作品多次制作不变形。在泥料中加配了糯米、陶胶五种附属原料,而使泥塑产品结实耐用,重量轻少,不易摔碎。近年来他又自创十二生肖工笔剪纸塑画,被专家誉为“艺苑奇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大师”殊荣。从1985年起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出访献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和世博会。他的父、母和妻都是泥塑高手,1998年6月,其妻敬萍携9岁女儿园园曾在西安古城墙为来访的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作现场表演,受到赞扬。他在吸取六营村三组农民们制作的泥塑马的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作的泥塑马被确定为《壬午年》生肖邮票主图。
    胡永兴,男,1952年12月生,凤翔县六营村三组农民。自幼随父胡深学习制作传统彩绘泥塑,从艺30余年。近年来,又接连创作了泥卧虎、牛头挂片、十二生肖护身挂片等20多个新品种,造型独特,多次在北京、沈阳、昆明等全国各地大展中获奖,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及省、市电视台和有关报刊媒体多次报道。2000年12月他同妻子吴爱玲一起赴西安交大举办的中央电视台第21期《综艺大观》晚会现场表演。2001年3月其作品随陕西省科协赴德国参加“中国古文化艺术成果展”,2002年春节又随陕西省文联赴台湾地区交流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