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长安八景>太白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登太白山的感想 (录十至十四)

邵力子 民国


  (十)
  上太白山,不只一条路可走。我们这次是从营头口上山的。以前的人,似乎多走远门口。远门口“多神祠,各县人建置,道士奉香火”,见于《太白山灵感录》,又有康吕赐的《远门太白庙记》可证。汪皋鹤的《太白山行纪》,从远门口到三太白池,叙述都很详细。贾鉝的《太白山祷雨记》,所纪路程全与汪皋鹤相同,也是从远门口上山的。贾鉝又有太白山图,刻石存西安碑林中,所绘的也是从远门口直至山顶。我们如果也从远门口上山,当然可以就贾鉝的图,和贾汪两人的记述,实地印证。因为是走营头口,除了最高的二十里外,全和远门口那条路不同,毫无可以印证的地方,越感觉文字上的孤寂。营头口在“太白山灵感录”内,并无只字记载,太白山图也没有营头口的字样。我们何以要走营头口,不走远门口呢?眉县县政府和保卫团,曾经详细探查,知道营头口比较好走,且新近稍加修理;远门口从前是上山的通道,近多年来,庙宇破败,道路毁坏,不经过一番整理,是很难走的。我们起初还想从远门口下山,经过几次询问,道士们也说不好走,不得已仍走原路。但我们心上总不舒服,很希望远门口的路也能早日修好。
  营头口在眉县东南四十里,由眉县至齐家寨,二十里,齐家寨至营头口,也二十里。此四十里路,现在已可通行汽车;营头口以上,倘在续修汽车路,或可行蒿坪寺,由蒿坪寺上,就必须乘桦杆(用椅子或竹兜绑成的山轿),或步行。从营头口到蒿坪寺,或说三十里,或说二十五里,其间村落数处,有洞坡寺、响水石、李家河、杨爷关、沙坡寺、交龙寺、黑虎关等地名。李家河离营头口十里,山沟两岸高坡上面,有村名高庙,村内有凌云观,光绪二十年重修,广场上有宋碑即记苏东坡祷雨奏请加封的事。蒿坪寺以上,经三十里,至菩萨山,俗称大殿,其间有刘家崖、中山寺、下白云、上白云、骆驼树、二里关等地名,每处相隔四五里不等。由菩萨山行二十里,至斗母寺;再二十里,至平安寺;再二十里,至明心寺;再二十里,至向阳寺,俗讹放羊寺。由向阳寺行二十里,至文公庙;再二十里,即至大太白池。照以上所记,从营头口到大太白池,约为一百八十里。我想的把这全段路程照天然形势,分做三大段。第一段,从营头口至菩萨山,约六十里;第二段,从菩萨山至向阳寺,共八十里;第三段,从向阳寺到大太白池,约四十里。第一段可说只是入山的途径,每隔几里,就有村落或庙宇,渐入渐深,越行越峻,到菩萨山,已到胜境,高度在海平上二千一百公尺。第二段可说是太白山的外卫,翻了一峰又一峰,过了一岭又一岭,倘在别处,每个山都可独立扬名,现在非隔二十里,没有庙宇,各峰又无名称,真可感慨。到向阳寺,已高于海平二千九百公尺。第三段才到太白山的主峰。到现时为止,人迹能到的最高处为八仙台,高出海平三千二百余公尺。由文公庙以上,为走远门口同由的路径,贾鉝、汪皋鹤二人所记颇详,足资考证。
  (十一)
  太白山的风景,实在应有极精细的描写。我们只像走马看花般的,匆匆游览,自然不能尽此责任。过去可惜的事,第一,苏东坡没有亲自上山祷雨,柳子厚更只是代人做了一篇祷雨的碑文,并没到过太白山;如果他们各有一篇太白山记,一定可为名山生色不少。第二,李雪木自称太白山人,“时往来山中,或雪后独上高峰看月”,但竟没有一篇详记太白胜景的文字,只在他的《重修太白庙记》中有一段精譬的描写,深感不足;至于贾鉝、汪皋鹤二人所记,本是在今日以前关于太白山最详尽的文字,但各杂有许多夸张自己和迷信的话,便觉减色。我常以为美的故事,还不妨含有神秘的色彩;美的风景,实不宜稍杂迷信的观念。例如在太白高处,俯看白云层叠,深厚莫测,环绕群峰,一望无际,我们认为这是最美的境界,称做“云海”实为最当,但倘若认为有山神的作用在内,美的意味便减少了。又如太白山上的几个大池,池水都清澈异常,池面常被云雾笼罩,雾开时若现异光,又有小鸟不时往来池畔,鸣声嘹亮可听,这也是极美的境界,但据向来传说,人能虔祷得神欢喜,池始放光,和鸟名净池童子等等,美的意味也便减少了。又如现在的道士,把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唤作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简直忘却太白池的本名。太白一名太壹,当初或由太壹海讹成大爷海,但道士们竟以为真有大爷、二爷、三爷分管着三个海,真是俗不可耐。我们要发扬太白山的真美,也须念一句“同志仍须努力”咧!我现在把李雪木先生那段精譬的描写,抄录在下面:
  “其登之也,始傍溪以穿林,继攀梦于鸟道,枯槎横继其断岸,石栈勾折于危岛,其险也如此!及登绝顶,万缘俱空,日瘦月小,星寒云低,远眺东南,天山一色,俯瞰北渭,渺然一带,五将九俱为培*(左土右娄),其高也如此!群山环卫,如星拱极,区其形状,有欹者,侧者,倭而探者,蹙黛倚者,似龙盘虎踞者,似凤鸾翼进、堆似牛首者,并峙似熊耳者,有鸣声镗口似石钟者,有峰岩相等似楚山九嶷齐山七十二峰者,其山形之异也如此!或阿香轰于洞底,或长虹勒乎山腰,或狂风作逝,板屋有秋叶之危,或雾缫大壑,白昼有下舂之冥,兼以晴雨倏忽,挥霍万状者,其气象之变有如此!”
  描写美的风景,写生和摄影都足补文字的不及。我们同游中没有画家,却有张悔初君精于摄影,摄制了九十张风景,右任先生为特题“太白山名胜”五字,不但替我们留一纪念,还可供爱慕太白山的同志们鉴赏。
  只惜我们游程短促,就太白全山论,只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且因太白山气候万变,不时云雾笼罩,张君拿着摄影机,无从摄制的时候很多,我们迫于时间,不能久待,所以这次在摄影方面,张君技术虽精,仍觉不能满足。今后有人想在太白写生或摄影,一定可有好的收获,但最好先预备比较充分的时间。
  (十二)
  莫有到过太白山的人,如果相信书本上的话,像《周地图记》所载:“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以为太白山高处全没有植物,而全山的树木也不会怎样茂密,那便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实上绝不是如此。太白山高处,固然因为大气稀薄,气候寒冷,有许多地方只是乱石丛叠,不生长什么植物,但并非到处皆然。在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等处,都有很美丽的花草。且据道士们说,山上的药草很多。汪皋鹤的《太白山行记》曾说:“逾冲天岭而来,道无树植,惟鹃花满山,且多僧鞋菊,翠水袅然可爱”,这正与我们所见相同。由向阳寺而上,高树虽然莫有,但矮生的植物颇多,杜鹃花是不少,所以即就太白山高处讲,也只能说“无水”,断不说“无草”,至就全山而论,林木的美茂,在东南名山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我在上面,把我们的游程,照天然形势,分做三大段,讲太白山的树木也可适用这种分段法。第一段从营头口至菩萨山,这六十里内可再分做两段:蒿坪寺以下,虽然也有许多大树,但还觉得太少,这当然由于逼近山口,砍伐太多的缘故;蒿坪寺以上,树木便更茂密了。第二段从菩萨山至向阳寺,这八十里内可说无树不有,杨、柳、栗、竹、槐、榆、椿、桐、楸、桦、漆、橡、枫、核桃、化树、松、柏等等,几乎不能尽举,且每隔若干里即有各种不同的树,目力所到的山岭无处不是丛干森列,又从明心寺至向阳寺间,满布着别处绝难看到的落叶松,更叹观止。第三段从向阳寺到大太白池,这四十里内在前面已说过,高树虽然没有,矮生的还是有的,不过愈上愈矮,所谓金背枇杷,到三太白池还很多,药草更是不少,有人手参、太白米等,为眉县志所未载。
  从学术方面讲,研究森林学和植物学的人,一定对于太白山很感兴趣。那样多的树木、药草、奇花异卉,在别处怎能多得?听说北平研究院某君,在去年夏天,到太白山采集植物标本,共得八百余种;这次芬次尔教授所采集的,当然也不在少数。落叶松是一种到寒天落叶的松树,必生于高寒的处所,而太高寒的地方不能生存,所以只产于明心寺至向阳寺之间。从前植物学家认为我国境内只有长白山上才有,现在知道太白山上也有了!
  从林政方面讲,对于太白山林树,应当怎样整理怎样保护,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太白山这样的高峻广博,每年积雪融解,大雨倾注的时候,很少有山洪暴发、地方受灾的事情,许多谷口都能引水成渠,灌田种稻,眉县人久享福利,或以为山神呵护,我却断定是太白山各峰林深树密的功效!
  从前交通太不方便,太白山不为世人所知,固然是太白山的不幸,但因此而林树未摧残,未始不是太白山的大幸。我们今后,一面希望太白山游人增加,一面要严密保护太白山的林树,并加以科学方法的整理。
  (十三)
  太白山在地质学上,当然也极有研究的价值。白超然君是地质学家,曾随同李四光先生,到庐山考查曾否经过冰川时期的问题。我从省城起程的时候,右任先生从武功来电,嘱我邀白君同行。上太白山时,白君手携小斧,肩负布袋,随地凿石,注意研究。据他研究的结果,大致可分两点:
  一、全山的地质构造,从营头进山,所见的全是花岗石,晶粒粗大,极易辨认。到杨爷关,则大理石露出。此项大理石,显然是石灰岩,因岩浆侵入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而成。此大理石层,厚约二十余公尺,色纯白,可作器具装饰之用。大理石岩以西,由山上远望,有成层的页石岩板岩等水成岩,倾斜向西南,但我们上山的路是向东南行的,所以经过大理石层后,所见又为火成岩。从蒿坪寺至山顶,全山都是火成岩。惟因深成与浅成或脉状的关系,以致矿物的岩石,晶粒细致,凝结坚固,颜色灰白,石英和长石的成分较多,在文公庙西北一带的,灰色和肉色相同,石英成分减少,盐基类矿物如云母辉石等,逐渐增多。在明心寺的花岗岩,晶粒粗细均匀,凝结坚固,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到山顶的岩石,石英成分特别增多。山顶的太白洞,全为石英岩脉所构成。因水流长时浸润,岩表溶化一薄层,历来传说的“千年不消之雪”,其实即此一片纯白的石岩,常年映入人的眼帘而已。太白山的特别雄高,亦即因其全山都属火成岩,质地耐久,所以虽经过长期的风化,到处碎石成堆,而仍能独立支撑,维持其崇高庄严的特色,睥睨左近一切水成岩构成的山丘。
  二、冰川时期问题。以前地质学者,都相信中国没有经过冰川时期,自李四光先生一再考查庐山地质,断定庐山冰川期相当于欧洲第四期冰川时期,于是世界地质学者都极注意,先后前往庐山视察,虽还不敢十分确定,但大体上已不再坚信中国没有经过冰川时期了。白君因听右任先生谈过,芬次尔教授说太白山有冰川遗迹,所以沿途时刻注意,但直至快到山顶,仍一无所有,及到太白池,始察知三个池都为漏斗形,酷似冰川经过所构成的圆凹,冰川出口处,亦即现在池水流出处。大太白池西南,过一山梁,为红石村,系一平底谷,也显似冰川流过时所铲平,但因此次在山上时间很迫促,所看见的事实很少,不能即加断定。据白君说,将来须再向山的东南方,详细考查是否再有冰川象征。倘能寻得有力证据,则中国曾经过冰川时期的问题,更可确定了。
  (十四)
  太白山的动物,据贾鉝所记,有“其间虎狼虺蟒最伙,且有人熊野兽”的话;汪皋鹤所记,也有“虎狼蛇虺与人争道”。我们这次上山,绝对没有遇见什么虎狼蛇虺或人熊,问采药的人和道士,也都说没有。有的人说,山上有豹子、野牛,但都有山神管着,不会无故伤人。据我想,是豹子野牛怕人,不敢轻易出来。关于野牛,据说德国人布录贺音顾问,去年夏天上太白山游历,曾看见过,他知道这种野牛在世界上不多有,今年夏天再上山,想猎取一头,送往德国博物院,但因为天干朝山的人多了,野牛不敢出来,他没有遇见,怏怏而返。这一段话,没有听到布氏亲自叙说,不敢十分相信,但比较上是可信的。贾鉝说大太白池“无诸水族,惟龙一种,时大时小,变化出入其中”;又说“三太白池十里,东面为龙门,有龙可见,首类牛而大,唇尺余,两角崭新,身全黑色,其小者或长尺许二尺许,蜿蜒池中,腥气扑人,触之头目岑岑,从人皆恐,须臾黑云如盘,飞旋而至,少选乃去”。汪皋鹤也说大太白池“有潜龙”。我们在太白池,并无所见,也没有听到道士提及有龙的话。由此类推,贾鉝、汪皋鹤二人所记,都是根据当时的传说,他们自己也决没有遇到虎狼蛇虺,龙是更不曾看见的。又汪皋鹤引宋朱牟风月堂诗话:“此湫(大太白池)林木阴森,水色湛然,鱼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间叶落,鸟辄衔去远弃子,终年无一叶能堕波上者。”这些话更不可信。太白池四周并没有高的林木,池中也无鱼,旁虽有鸟,净池的话也无实据。在蒿坪寺菩萨山一带,据人说,山猪山鼠很多,农作物和林树颇受它们的损害。

出处: 《眉县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