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白云山庙传

刘和明


  陕北北部黄河之滨的白云山,很早以前是座秃山,方圆为十里,“遇晴地干旱,逢阴雨水漫。”远近村民成群结队常常跪在白云山下,祈神求仙,保佑丰收。
  传说,明代万历初年,由山西渡过一名老道,他面目慈善,笑着对百姓说:“你们的灾难,真武祖师看到了,准备在这白云缭绕的山顶建造一所除灾治难的神宅。”一位老头儿皱着眉上前说:“修庙镇邪是万民盼望的事,用的木料太多,这……”老道和悦地说:“木料我已备齐,明天天亮到黄河岸边取好了”说完哈哈大笑,笑成了一尊“笑世佛……”。
  第二天清晨,有人看见白云山上游茂密的林木长满山顶,最高处云遮雾绕,人声嘈杂,周围村庄的百姓尽被吵醒。人们纷纷议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仔细听,山顶斧劈锯拉,象是许多匠工赶做活计。还没等那些好奇的青年上去看个究竟,头顶早已布满层层乌云,一会儿下起了暴雨,云雾遮罩的山顶,水势猛涨,象从天上倒下的江河,把一根根截好的木料冲下山来,渐渐移近黄河边,这些长达数丈的圆木越聚越多,财迷心窃的人脱鞋抢捞,一阵狂风猛把木料卷进黄河中心。再说白云山下正在议论老道言语的百姓,烧香祷告。盼着卷走的木料快快漂来。天亮后,那些木料整整齐齐摆在河岸上。百姓高兴地站在岸边欢呼。只见老道来了,笑咪咪地说:“乡亲们早哇!”“老人家早?”百姓齐声向老道问好。
  “快扛木头上山吧,”老道说。众人楞住了,看着全是一搂多粗、二三丈长的圆木,又湿又重,再看白云山山高路险,都发了难。老道忙笑道:“世上再重的东西,都比不过人的心诚,”众人们弯腰合臂,闭目起劲……说也奇怪……那数丈圆木轻轻一扛就起来了,人们一行接着一行,一群接着一群,蜂拥着向山上走了。
  老道笑呵呵地说:“殿堂用料齐了,不知有没有匠师效力?”
  话音刚落,数百名木匠、石匠纷纷表示愿为祖师尽力。
  老道非常高兴,马上召集有经验的高明匠师,安排了活计,接着满山响起了敲、打、锯、砍的声音……工程快要结束时,从山下上来一个老妇,满头银发,身子骨倒挺结实,和蔼地说:“众百姓为祖师出力献策,我今天为大家做顿好吃的。各位放心歇息去吧,到时叫你们就是了!”
  日落时,众厨师见老妇不慌不忙地来回游转,老妇看透厨师们的心思,笑笑说:“不急,不急!我自有主意!”许多厨师都为老妇担心,又不好说明。刚到黄昏,所有的灶口火苗直窜,口口大锅都开水滚沸。一个小厨师问:“今晚吃啥?”
  “吃饺子”。老妇温和地说。
  “吃饺子,这么多人?”厨师楞了。
  “歇着去吧,我做饭从来不让人看。”老妇说。
  厨师回去后,见别的厨师鼾声如雷,自己怎么也睡不着,翻来复去想着老妇怎样做饺子。他好奇地悄悄来到厨房窗外偷看,只见滚沸的口口火锅里,雪白的饺子圆鼓鼓漂了个满,那老妇正蹲在大锅边往里拉。奇怪,雪白滚圆的饺子那么多,厨师怕被发现,就偷偷离去了。
  数百名匠工前来吃饭,咬一口,香气四处飘溢,吃的人赞不绝口,只有偷看的那个厨师说有病,不想吃饭。吃完了饭,一个老匠师愁眉不展,老妇问:“你愁什么?”
  匠师说:“庙堂殿宇已就,缺少一根大梁;不能如期完工。”
  “这根大梁得多粗多长?”
  师匠答道:“长百丈,粗三搂,还得木质坚硬。”
  “我想想办法看”。老妇走了。
  第二天,有个匠师来到大殿下,见老妇用唾液揉和森屑刨皮,搓捏一根巨木,不大一会就做成了。老匠疑惑地问:“怕不结实吧?”
  “你试试看?”老妇平和地说。
  老匠师取来“平净”狠劲砍,才相信木质坚硬无比。老匠师忙问:“这套本事能传给我吗?”
  “可以,你嘴张开,我唾入你口,你就会了。”老妇说。
  老妇一口唾沫直往老匠口里飞,老匠师嫌脏把头一歪,再想问老妇看有其它传教的法子没,那老妇已无影无踪了。
  庙修成,拜神的人相继起程,忽见白云山顶起了火,火借风势越燃越旺,“劈劈啪啪”,烧得满山通红,等人们登上山看时,“灾火”最旺的地方,堂殿庙宇尽成琉璃坚石,“灾火”没有的,楼台庙宇色彩形状如初。
  这时,有一个人在里边拾起了个卷儿,打开看,原来是圣卷真言,封修庙献策的人皆升为神。
  唯有一个人在墙角偷偷抹泪,那人正是没吃饺子的小厨师。这个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搜 集 人:刘和明
  搜集地点:延安市
  责任编辑:段靖奇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延安分册》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