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武功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孙翰林教皇学(四则)

《咸阳民间故事集成·卷一》


  清朝乾隆年间,武功出了位有名的学者孙景烈。他中过进士,当过翰林,主讲过关中书院,还教过嘉庆皇帝,状元王杰也是他的得意门生。
  尧舜还是桀纣
  嘉庆皇帝当太子时,很调皮,不好好念书,经常逃学。因他是龙子龙孙,未来皇帝,教他的老师,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混上一天算一天。这样,嘉庆皇帝虽念了多年书,斗大的字识不了几口袋,《三字经》也背不下几段段。乾隆皇帝急了,就把翰林院的孙景烈先生请来,因他教过状元王杰,名气很高,便把太子读书的事托付给了他。
  孙翰林接受了教皇学的事儿,第一天,他先向小皇帝讲了读书的理,说国有国法,学有学规,然后才讲了一页书。这小皇帝是玩耍惯了,孙翰林讲的话他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根本就没往心里装。
  第二天,孙翰林让他复述昨天的课,小皇帝自然是东拉羊头,西扯狗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孙翰林勃然大怒,喝一声“跪下”,那威严,简直不亚于皇帝的圣旨,吓得小皇帝跪在地下,连声求饶。
  在书馆门外窥探的乾隆皇帝,见此情形,一脸不高兴,闯进去一把拉起太子,一边发话:“读书值狗屁,读是一朝人王帝主,不读也是帝主人王!”孙翰林此时既没慌,也没忙,背着手走到皇帝面前说:“万岁错了,这里是学馆,非金銮宝殿,讲的应是学规,不该拿出国法,学规上讲:教不严,师之惰。臣该不该尽职尽责?”乾隆皇帝没话了,孙翰林又讲:“读了书明了理,是尧、舜、禹、汤,不读书,不识理,是桀纣昏王,万岁是乐于要前,还是乐于取后?”乾隆皇帝听到这里,忙向孙翰林作揖赔情。还说,在学馆,朕是家长,不是皇上,先生受礼无愧。
  从这以后,孙翰林认真教了一段皇学,嘉庆皇帝也好好读了一阵子书。
  把碑子驮上 
  有一年,登了基的嘉庆皇帝,突然想念他的老师孙景烈先生,传旨要孙翰林到京城来游玩游玩。孙翰林怕惹麻烦,听到以后,就收拾行李,单身独帮上了路。
  一日,到了咸阳古渡。渡口上人来车往,好不热闹。萝卜快了不洗泥,生意好了价钱提,船家一看人多,就把船价一个劲几往上涨,漫天胡要,态度还瞎的不得了。孙翰林刚一上船,船家的手就伸到这蔫老头的鼻子底下:“钱!五个子儿!”孙翰林说:“小伙子,太多了吧?你看那个人连推车,也才要五个子儿。我一个单人,也没带个啥东西。”经常要势的人,难听的话攒得最多。便随口冲着孙翰林说:“咋?没带东西,那你为啥不把碑子驮上?”关节渡口,气死霸王,孙翰林明知这小子骂人,也不知道是个啥意思,就一个钱不少地出了。
  在京城,有一日,皇帝陪着老师游玩,孙翰林猛然看见一块大碑子,下面一个乌龟碑座,便想了船家的话,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皇上问老师发笑为何?孙翰林就把他在咸阳渡口上的事儿,如此如此学说了一遍,皇上听了勃然大怒:辱骂当今天子的老师,还不罪该万死!传圣旨,把咸阳渡口那些混帐船家统统杀掉。
  孙翰林听了大吃一惊,这不是滥杀无辜么,便缓缓说道:“臣一路上来得匆忙,倒把一件大事忘了。”皇上问他忘了什么?孙翰林说,我忘了给我的额头上写:“我是嘉庆皇上的老师。”皇上笑着说:“哪咋能行呢。”孙翰林说:“对呀,不知不为错,他们那能知道我是皇上的老师,骂一句有啥了不得!”皇上听了问老师:“照你说,船家的罪该赦?”孙翰林马上答道:“谢主龙恩。” 
  就师生对话这么大个工夫,传了两道圣旨,一说杀,一说赦。苦了咸阳船家,杀得只剩下一个人,那还是砍了一刀没死的。 
  咸阳古渡从那以后变成了官渡,再没有人敢在渡口上坑人了。
  藏 宫 灯 
  孙翰林在京城住了半载,天天闹着要回家。嘉庆皇帝见留不住老师,又怕他一人在路上被人欺负,便拨了一顶大轿。轿头上挂着一盏大红宫灯。上书四个金字:“御赐恩师”。孙翰林临上轿时,嘉庆皇帝还一再吩咐:“到了关节渡口,您就把红灯亮出,看谁还敢惹朕的恩师!”
  话虽这么讲,一出京城,孙翰林就把那红灯藏进轿子里,没往出亮过。到了关卡渡口,人家排队他排队,人家出钱他出钱,一点儿特殊都没要。气得轿夫直嘟囔:“翰林老爷,有势不使全当没势,你不图排场,我们还想要耍阔气。”一路上,轿夫使性儿,孙翰林全装没听见。这样不知不觉就到了西安府。
  西安城门口,人多得拥不退,轿夫心急想过去,没管孙翰林同意不同意,伸手就把那盏宫灯挑了出去。这一来瞎咧,一传十,十传百,刹时轿前就跪了一片。什么总督呀,巡抚呀,道台呀,知县呀,个个都象磕头虫。翰林不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就不起来。等把这些当官的打发走,好家伙,整整过了多半天,轿夫的肚子都饿瘪了,还能抬动个轿!
  从此以后,轿夫再也不提说挂宫灯,摆阔气了,见人多处,还要叮咛孙翰林:“藏好!藏好!别让那东西给咱惹事了。”
  兴 时 白 醋
  有一年,嘉庆皇帝派了几个公公来武功看望他的老师孙翰林。有道是:公公离朝,地动山摇。一路上他们受用种种待遇,耍尽了八面威风,暗中受贿更不必说。
  探马飞报,早把这消息传到了武功县,带给了孙翰林。那真个是惊天动地的事,全武功县都忙活开了:修路呀,整理宾馆呀,安排停轿下马呀,还要扎彩门挂红灯。这把一些人眼红得不得了,都说还是当先生好。特别是给皇上当了先生的,这份荣耀几生几世都受用不了。 
  众人高兴,翰林夫人独愁。她想,这公公非等闲人物,该拿啥去招待呀?就这样,忙的忙、愁的愁,唯独翰林没一丁点儿在意,依旧在西坡边上作务他那几畦菜地。夫人急了,问他那来闲心?他却说:“菜根儿甜,诗书味长,我何而不乐呢?”夫人见提不醒,只得摊牌说:“你穷乐乎,到时候,看你拿啥去招待公公大人?”孙翰林说:“这事甭愁,到时你听我吩咐好了。”
  没多久,公公到了武功,当然他们跟到别处不一样,装出笑脸,拿出热情,特别是到了孙翰林家,更毕恭毕敬得不得了。那时正当六、七月,孙翰林把公公迎往他住的窑洞里,一人给了一把大扇子说:“大人一路辛苦,今日就在老朽家中用餐。”公公们说,自然自然,先生的珍馐美味,我们哪能不想尝尝。话这么说,饭总是不见往上端,直到日头偏西,把公公们饿得饥肠咕咕,老夫人才指派人端上当地人常吃的姜水面条。公公一吃:瞭扎了!从北京到武功,走了几千里还没吃上进么一顿好饭。公公一边吃一边夸。吃完了饭还一再问孙翰林:“这面条用的什么东西调的味,为啥这么香?”孙翰林怕一时解释不清楚,随便说了声是用白醋调的。哎呀,这白醋可是上好的调料,我们今日可开了眼界!临走,公公还不住地夸赞。
  公公回朝时,沿途经过处,兴平问武功,咸阳问兴平,为了招待好,各州府县的人都到武功来买白醋。武功白醋谁家的好呢?听翰林夫人讲,她邻家张寡妇做的最好。只这么一句话,张寡妇就得了好几罐雪花银,娘儿俩一辈子都花不了。
  其实,做白醋很简单,面汤沤芹菜,本地人叫姜水。这姜水吃起来酸酸的,涩涩的,对那些吃惯山珍海味的人来说,倒是开胃的好东西。
  口 述 者:杨午峰等人
  搜集整理者:段志恒 何志健
  流传地区:武功镇一带 
  搜集时间: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出处: 《咸阳民间故事集成·卷一》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