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武功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白兔寺的传说

《咸阳民间故事集成·卷一》


  武功县的观音堂乡有座白兔寺,至今遗址存在,留有一串美丽的神话。
  画 上 媳 妇
  听说远在隋朝时,岐山凤鸣镇不远有个李家村,村里有个穷苦农民,人都叫他李大哥。李大哥自幼父母双亡,只有姐弟俩。姐姐嫁到邻近的袁家村后,剩下他只种了二亩薄地,住两间破草房。虽一身养一口,日子仍很紧迫,快三十了还娶不起媳妇。 
  有一年过年,见别人家都买年货、贴年画、布置房子,他在集镇上东张西望不知买啥好?挑来挑去,买了张“天女散花”的美人图,拿回家贴在墙上。
  一天太阳偏西,李大哥拖着精疲的身子走回家。奇怪,一开门,有股香气扑面而来!揭开锅盖看了看:嘿,一老碗干面冒尖顶,一小盆面汤垫碗底。一时就傻了眼。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再说。一老碗面,嗤努、嗤努下了肚。吃到最后一口,他才尝到这碗面擀得薄、切得细、调得酸、菜炒得香。他喝着热腾腾的面汤纳闷:是谁做的饭?实在想不出来。劳累了一天,把碗、盆一推,往炕上一倒,便呼呼入睡了。 
  第二天,他觉得浑身是劲,老早就下地锄草。只半晌午,就把快一亩地草锄完了。把锄头往肩上一掮,口唱乱弹“朗里朗当”向回走去。心想:“嗯,能碰昨天那个相,多好啊!”奇怪的是开了门,揭开锅,又是干面!李大哥高兴得不得了。
  第三天,他又要下地去。临走时一动心眼,故意朝房子里喊叫:“给咱甭做干面了!干脆吃片片面,撩扎咧!”收工回来,果然是油泼辣子、砸的蒜,片片面竟等着他,觉得更奇怪。第四天,他把锄一掮,假装自己上地去,人藏在屋外阴暗处。太阳刚端,灶房里突然升起炊烟,他看有了响动,就蹑手蹑脚,悄悄地开门,一看楞住了:啊,一位穿红挂绿的女人,正在扑哒扑哒地烧锅!他人穷胆大,一下子从后抱住了这女的。那女的急得连说:“放开,放开!”李大哥说:“一放,你就跑得不见影星了!”那女的说她不跑,李大哥才把手松了。后来才知道,这女人就是那张美人图上的仙女,就成了夫妻。 
  这女人一年半载过去,给李大哥生了个儿子。一天,李大哥想,要是这仙女走了咋办,就一把将墙上的画撕下来,点一把火烧了。火一着,李大嫂风风火火跑回来,连滚带爬扑进屋里,口起血泡、手抓胸口,泣不成声:“完、完、全完了!”李大哥傻呼呼地问:“咱能再见面吗?”李大嫂断断续续地说,“长安大——雁——塔底下,带上我,我,这双鞋,鞋……”没等说完,就气绝身亡了。
  同 进 一 穴 地
  李大哥把儿子寄养到姐姐家,夜暮投宿,沿门乞讨,走了一月多才到了长安,打听着太雁塔。但是大街小巷,男男女女,哪儿有李大嫂踪影呢?他虽衣不遮体,光着双脚,但那双绣花鞋,却珍藏在身边,常自言自语:“小宝他娘啊!你在哪哒?在哪哒?”
  此时正逢唐太宗盛世,大兴土木,重修大雁塔。为了糊口,李大哥扛起了长工活,给修大雁塔挑石运土。大雁塔修成,他在塔下开了个杂货铺。三间门面生意兴隆。 
  美中不足,没个“贤内助”。 
  一晃十八年过去了。一日,他坐在店铺门口,忽见一个疯女人披头散发,怒目双睁,虎牙突出,赤着双脚,两手挥动,直向他扑来,连喊:“我是你妻子!你是我夫君!”南来北往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大圈。店内闪出几个打手,要动手动脚。他慌忙阻拦,向围观人再拱手,让帐房的老婆和几个女佣人,搀扶着那疯女人到店。嗨!刚一进店,竟面目一新,脱颖而成了天仙女。他一看,原来是李大嫂!信物就是那双绣花鞋。见物思情,抱头痛哭,各诉苦衷。十八年老了李大哥,但李大嫂风韵如故,飘然若仙。 
  小 宝 改 姓 
  有一日,李大哥同李大嫂商量,让老家的姐姐和小宝来长安,让小宝见见他妈。李大嫂完全赞成,立即派人去岐山接来。老姐姐已老态龙钟,小宝却已成“大宝”,子如其父,长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十八样武艺样样精通,并且满腹经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四书五经,滚瓜烂热;阴阳八卦,了如指掌。李大哥让小宝拜见李大嫂。父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去认。“噗通”跪下,怯生生地叫声:“妈!”声音小得跟蚊子叫唤一样。因为小宝不仅比她高一头、大一膀,年龄也象大一岁。 
  李大嫂也有点为难,恰好袁家姐丈、姐姐已年老体衰,也膝下无子。李大哥就让小宝过继于袁家。这也正合乎小宝的想法:自己虽长大成人,有父亲钱财接济,但养育的姑父、母恩情重如山啊!当下就满口答应。下定决心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给父亲争口气!随即就改姓袁,起名天罡。
  以后袁天罡果然不负重托,为国尽忠,给姑父母尽孝,光宗耀祖。这就是今天还留传的儿比他妈还大一岁笑话的由来。
  再 世 姻 缘 
  一年后,李大哥又添一男娃,老夫少妻生贵子,天遂人愿,顺便给娃起名叫春风。后来娃大了,把“春”改成“淳”。
  李大哥虽人丁兴旺,四季发财,却有后顾之忧:这把老骨头,可不能丢在外地!决定回老家岐山去。当即收拾了铺店,带领了家小,回到了李家村。设庄买地,又成了个庄稼汉。不觉又是十八年,李淳风又是一名英俊少年,知书识理,文武双全,对阴阳八卦更是精益求精,与袁天罡不分上下,都成了国家栋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安定天下,屡建奇功。
  李大哥五世同堂,福寿双全,没害一天病而老死。李大嫂淡泊度日,孀居守灵三年,也无疾而终。临危前对袁天罡、李淳风叙说他俩本是一母所生、一父所养的亲兄弟。她死后没其他要求,只让他兄弟俩找一穴好风水地,以土为安,埋了她。兄弟俩这才明白了一切,抱头与母永别。他俩收敛好母亲的遗体,遵照遗嘱,去找坟地。
  袁天罡口吹仙气,让一个麻钱引路,看行踪;李淳风动起神功,命一苗银针开道,观动态。行止武功,一片黑松林,拦住去路。只见古木参天,浓云迷茫。那个麻钱冲云破雾,直飘林间。袁天罡穷追不舍,有一丈见方地,没有树木,只有杂草横生,麻钱“当啷”落到这。忙摆开八卦图一看,啊,是块仙福地!就把麻钱埋到这。正想走,只见贤弟李淳风随那苗银针大步流星,也赶到这块地方来。猫腰一刨,那苗针,正好穿在那铜钱中间的方孔眼上。并且下面衬着一张黄裱纸,写着“前进一步,万代香烟;后退一步,人王帝子”。意思是:这一墓穴,若向前挪一步,被埋葬在这里的人,一定会有万代人供奉,香烟不断;若墓穴向后退一步,被埋葬在这里人的后代,一定会有皇帝龙位。兄弟俩见此情景,连连拍手叫好:“天助我也!天助我也!”万善孝当先,儿孙当皇帝有何用?决定让老母亲受万代香烟,把墓穴向前挪一步。请人伐林取道,一路上浩浩荡荡,把母亲灵柩,迁在这块地上,虔诚安葬。
  兄 弟 讨 封
  袁天罡、李淳风安葬老母又整整过了十八年。却又有奇怪的事发生。
  唐王李世民生在武功,有次故土重游,来这儿打猎。见一只特别大的白兔,从一片黑松林跑出,象有意逗惹人。唐王眼疾手快,一箭射中后脚。这只兔象没有爱伤一样,还连蹦带跳。他很奇怪,命令左右“逮活的!”这只兔带着箭,一闪而过,钻入黑松林中,不见了。
  枣树林无边无际,要找只白兔,真是大海捞针。唐王带人马前来寻找,定睛一看,发现枣林北边有一块高地,赶忙上去。眼盯那只白兔蹿进大坟墓内不见了。唐王传下圣旨,“给寡人要挖着找出来!”
  不到半晌,墓穴挖开,众人大惊:一位仙女现金身,珠光宝气。正闭目养神,稳坐莲台之上,手下按着要逮的大白兔。唐王一见,龙颜大喜,随口道:“好一洞金花观音菩萨!”话音落地。忽然随从中有两人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臣替老母谢主万岁封赏”。太宗定睛一看:原来是袁天罡、李淳风。
  回到长安,太宗命大将敬德去修座观音堂。敬德没听清在啥地方修。到河南省修了座,交了旨。唐王不高兴,说应在长安西,武功县黑松林修。敬德又没听清,跑过火了。在宝鸡修了座。
  后来,武功县十八社的人听说此事,捐资动工,才修了座观音堂。按照唐王圣旨,给袁天罡、李淳风的母亲塑金身,手按白兔,让两个儿子站两边。每年正月十五,六月十九,观音堂四周的善男信女云集这里,进香耍社火,闹花灯,唱大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岐山凤鸣镇的李家村、袁家村不少虔诚信徒,在每年神会日,也常来常往,一直保持到现在。
  直到今天,武功几处村子仍照唐王打猎的路线命名:把白兔带箭窜入枣树林的地方叫“枣林村”,唐王寻兔登高的两处地方叫“高村”、“赵(眺)村”,扎网逮兔的地方叫“布网”,后改叫“布王”;白兔脱网的地方叫“张兔村”后又改“张堡村”。
  口 述 者:王阴阳 男 七十四岁 小学文化 农民 有一定阅历
  搜集整理者:罗怀敏 
  流传地区:武功、观音堂乡一带
  搜集时间:一九八六年九月

出处: 《咸阳民间故事集成·卷一》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