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泾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修石渡的传说

《咸阳风物传说选》


  修石渡是泾河上一个很有名的古老渡口,这个名儿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武则天做了皇帝后,敕令为母杨氏建陵,事事按国母礼仪。她让内侄武承嗣负责督建。陵墓内室、外庭,十分豪华排场,还要给陵前立大型的石雕。武承嗣特地挑选石雕圣手李大郎、王二郎和杨三郎等,把采石,运送、雕塑的事全交于他们。
  李大郎原是泾阳北关金柳巷人,自幼喜欢刻刻画画,后竟学成超群的石雕技术。那王二、杨三全出他的门下。
  当时,大郎他们从耀州山中采集青色巨石二十四块,二十块一丈见方、四块两丈方正。花了一年时间,总算把这些巨石转运到紧靠泾河的莽原脚下。当日的莽原高四十余丈,又无宽阔土坡。这些石块,最轻的也有几十万斤重,要运上原顶,真比上青天还难。
  这时王命催促甚急。原来长安城秘闻武则天母已死,一切刻不容缓了。
  李大郎此时急得团团打转,苦思无法。这日,忽然急中生智,招呼大伙说:“我有个主意,看行不行。”于是说出就在这儿滩上凿石雕刻,以便减轻份量,立刻得到大伙的赞同。
  于是,这座古老无名渡口的沙滩上,数百名石匠各显名技,凿石的,雕刻的,描图的,一个个忙不停点。锤声当当,凿声叮叮,昼夜不息。大郎巡回指点。不到一月时间,就雕成了陵前所要设置的石羊,石马,石狮,石牛。看看那伸颈衔草的石羊、正欲撒蹄的石马、咆哮怒吼的石狮以及那独角猛兽的雄姿,大郎心里好不喜欢。但笑容未消,愁又上脸。这些东西虽比原石轻了许多,但还是万分沉重之物,要运上去还是难哪!
  正在大郎忧愁难解的时候,又来了黄衣使宣谕说,明日正午,一定要把石雕运至陵前,不然,要处斩刑。
  这道令象把大郎等人的心一下放到煎油锅内。二郎说:“逃了罢。”但逃到那里去呢?三郎苦思无方,说:“不如死了完事。”大郎倒觉有理,于是约定撞石而死。当他们一齐撞向石兽时,却扑了空,跌得昏迷不醒,只觉得地暗天昏。迷糊中,大郎他们好象听有声音说:“各位土地,请在四处借牛借马,帮大郎运送这石兽吧。”大约过了一会儿,他们周围漫滩遍野,全是牛马被驱赶而来,似乎还能听见牛儿喘气声,骡马打鼻声。等到天明,大郎他们醒来,见石雕已经不剩一件。他们顺着地上的蹄印找去,见所有的石雕已经立在了顺陵周围。
  这天夜里,据说周围几百里内的村庄上的百姓,都梦见有人求借牲口。
  由于当初建造顺陵于这儿凿石雕兽,此后,人们便称这个渡口为修石渡,一直沿用至今。(赵宝翼 搜集整理)

出处: 《咸阳风物传说选》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