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泾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鲁班飞斧修太壶

《咸阳风物传说》


  木匠常言:“斧把不过九,过九砍了自己手。”提起这句话,据说还与明代在泾阳县营造太壶寺有关系呢。
  相传,明代有一朝皇帝降旨,要在泾阳县城内修建一座太壶寺。工程浩大,结构复杂,但完工日期已定,营造任务很繁重。
  营造主殿的工匠们来自四方各地,技能不一,加之上面催得又紧,这样就难免出现差错。一天,当大檩上就之后,工匠们方发现它整整短了一尺。换吧,这根大梁长有六六三丈六尺整,过心有七七四尺九寸多粗,这样高大的木材只有秦岭山中才有,光运来就须八八六十四天。不换吧,明明要短一尺,不仅不能通过验收,要是传出去,可能还会落下欺君的罪名,弄不好大家都会掉脑袋。 
  正在众人焦愁万分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白须老人,腰间别一把亮闪闪的斧子。那老人端详一番之后,笑着说:“大梁差一尺,匠人心太粗。奠愁,可以补。”工匠们听罢他的话,有的惊奇,有的认为他是在大风地里说凉话哩,有的还轻蔑地付之一笑。精通人情世故的老工头,目睹老人相貌不凡。讲话不亢不卑,大概必有来头,立即走上前请教,“老伯,既是同行,请献良策。”老人不慌不忙,拔下腰间的斧子交给工头。工头接在手里一看,这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木匠斧子,头宽几指,柄长九寸,没有什么奇特处,望着老人问道:“就凭它补?”老人点了点头。工头又问:“补好需要多长时间?”老人回答:“即刻可成。”看见老人成竹在胸,从容不迫的样子,工头和其他木匠一齐拜倒在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不知你有什么条件要求我们?”老人上前将他们一一扶起,严肃地说:“条件只有一个,不知能不能办到?”工匠们几乎一齐开口:“只要能补好大粱,就是十个,我们全答应。”老人一字一句说道:“这就好。你们都是工匠,应该懂得尺寸的用处。今后每划一线,拉一锯,砍一斧,刨一分,万万不能再粗心大意了。需知材料来得不易,工匠的名声更须自己珍重啊!”所有的工匠们连声回答:“徒弟一定牢记,徒弟一定牢记!”
  就在这时,见老人将斧子要回,托在手掌上,只见右臂向上扬,“嗖”的一声,斧子象一只燕子朝大梁一端飞去。只听“着”的一声,立刻化作一根不长不短,不粗不细的木头,补齐了大梁,连一丝儿缝隙也没有。在场工匠一下子个个惊呆了。当他们明白过来,再去找老人时,他早已不见了踪影。大家这才悟出,原来是鲁班师显圣,专为大家排难解急的。
  后来,天下的木工们,为了牢记领班师对他们的忠告,便把斧把定在九寸以内,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二 木 采辑) 

出处: 《咸阳风物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