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泾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翰林碑

《咸阳民间故事集成·卷二》


  泾阳县西二十里有个村子,过去住的全是徐姓人家,周围枣树成林,把村子遮罩得严严实实,方大园的人都把这村子叫枣园徐家。
  在村子西边曾有一块很大的莹园,园里有石人、石马、高大苍翠的柏树,还有雄伟、精巧的石牌楼。园东边的路畔立着一通挺拔的大石碑,碑文书写得苍劲有力,潇洒不凡。据说,这通大石碑还是清朝名将左宗棠当年督师西征住节长安时,特意绕道泾阳给太常寺少卿徐法绩立的。
  堂堂有名的清朝大学士左宗棠为啥要给徐法绩立碑?提起这事,还真有一段来历呢!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生性聪明,自小就非常勤奋好学,胸怀大志。若按才识学问,本可早日乡试夺魁,皇榜高中,怎奈当时的监考官员不以人才为重,暗里收受贿赂,乘机徇私舞弊,致使左宗棠在乡试中连连落第。可他立志为国效力,并不灰心,仍孜孜不倦,刻苦攻读。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眨眼到了道光十二年秋天,朝廷开科,左宗棠又满怀希望地带了行李书卷,日日夜夜,不远千里,赶往湖南长沙应考。
  待他来到长沙,各地考生大都早已赶到。有的已经投亲找友,拜了门子,送了贿礼。左宗棠不管这些,也看不起这些胸无真才实学的钻营小人。他在一家客店住下后,顾不得一路劳累,马上埋头温习学业。
  会试这天,左宗棠走进试房,不慌不忙,默默地瞅了瞅试题,稍加思索,便伏案疾书,没多大工夫,就轻轻松松答完了试卷。当他神态自如地站起来交卷时,许多考生已累得满头大汗,有的还正在搔首抠腮地着急呢!
  由于监考官事先吃了“黑食”,乘隙为奸,根本不把一般考生的答卷放在心上。尽管左宗棠的试卷答得完满,又有文采,算得上一份难寻的佳作,但监考官也只是走过程似地拿在手里溜了一眼,就随手揉成纸团儿,顺便扔进了门背后的字纸篓。要不是徐法绩后来在搜房中及时发现,左宗棠的答卷将会石沉大海,永无见天之日。
  徐法绩是陕西泾阳枣园徐家人,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擢升为江南监察道御史、云南监察道御史、太常寺少卿。因他为官秉公廉洁,极重学问,倍惜人才,深得道光皇帝赞偿。这次典试湖南,又特召他为正考官。
  乡试开考后,徐法绩不辞远途辛劳,多次在试房查巡,中途副考官突然因病去世,他就伏身书案,对考生答卷,亲自校阅评点。看完五千多份试卷后,又躬身前往试房,仔细搜寻遗卷,生怕埋没了人才。当他在门背后的字纸篓里发现了左宗棠的试卷时,再三详察细阅,觉得这确是一份难得的佳卷,论理思辩深遂,且颇具文采,其人日后必为国家有用之才。他心中大喜,立即把笔一挥,列入了初录名单。就这样,左宗棠才被湖南乡试所取。不久,又让他参加殿试,又得高中,官拜四品京堂,终于成为清朝的钦差大臣和一代名将。
  对徐法绩的知遇之恩,左宗棠时时不忘,当他率兵入陕,督师西征,住节长安时,又专程绕道泾阳,前往枣园很徐家拜谒恩师。不料,此时恩师已去世归天多年,见此情景,他悲痛交加,在恩师坟前捶胸顿足,泣不成声,哭得死去活来。
  为了报答恩师,表彰恩师廉洁秉公、清操博学、识人爱才的高风,左宗棠亲自为徐法绩撰文立碑,恭书碑文;同时,还出资购田扩大了莹地,建造了牌楼,安置了守墓人,并亲手在莹园栽植了柏树。
  遗憾的是莹园的石刻、牌楼、柏树已在动乱中被劫一空,左公亲手恭书的翰林碑也只剩得半截了!
  口述者:张氏 女 70岁 不识字 泾阳土门徐村农民
  整理者:徐战文 男 47岁 文化馆干部
  时 间: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出处: 《咸阳民间故事集成·卷二》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