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人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一生仕途坎坷,以诗闻名,历代受到推崇,被称为“七绝圣手”和”诗家夫子”。
  王昌龄青少年时期生活贫困,这在他写的《上李侍郎书》中有言:‘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另有《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亦说:“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艰辛的生活促使他刻苦攻读,学写诗歌。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王昌龄进士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在长安期间,他多与名诗人李白、高适、王维、岑参等相交往。开元二十二年(734),应博学宏词科试及第,授汜水县(故治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镇)尉。二十八年(740),调任江宁(故治在今江苏南京市)丞。在此地任职时间较长,颇有声誉,故有“王江宁”之称。天宝七年(748),王昌龄因写《梨花赋》触怒了玄宗皇帝,被贬为龙标县尉。贵州省《黎平府志》载:“废龙标县城北六十里龙里所,……天宝七年江宁王昌龄谪此。”即今锦屏县隆里所乡政府所在地。这里有纪念王昌龄的状元祠、状元坟(衣冠冢)、状元桥、龙标书院等遗迹。
  王昌龄在荒僻的龙标生活了近十年时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年老多病,在756年获准由龙标北返。次年途经毫州(今安徽亳县)时,被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时年60岁。
  王昌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卓著,尤以七言绝句闻名古今。明代焦站在《诗评》中说:“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认为王昌龄和李白同为七绝魁首。清代的《漫堂说诗》:“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王夫之则认为王昌龄是唐代七言 绝句第一人。他的作品大体表现了两方面的题材,一为表达边塞征戍的思乡离愁,二是从不同侧面描述妇女的生活,最著名的是边塞诗。因为他多次出入边塞,到达河西、陇右、青海、玉门等地,对西北边疆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守边将士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他所写的诗既对征战生活和边塞风光的描写真切生动,而且极富有感情。
  《全唐诗》中收编王昌龄的诗为四卷,明代人所辑《王昌龄集》约一百八十余首,是我国诗词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王昌龄论述诗词创作的文章也有多篇,《全唐文》中收有六篇。 

出处: 《陕西省志·人物志》(上)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