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商洛>柞水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溶洞群(石瓮乡)

《柞水县志》


  石瓮乡周围,山青水秀,奇峰突兀。因多为石灰岩,裂缝较多,透水性好,加之又系亚热带气候,温度较高,岩溶发育较快。已明显外露的有佛爷洞、天洞、风洞、百神洞及西干沟的玉霞洞、九三洞、金铃洞和东干沟的云雾洞共100多个溶洞。洞内石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各具风采,均可与杭州瑶林仙境媲美,与桂林山水争奇。所有各洞,冬暖夏凉,有避寒避暑之功。
  佛爷洞
  位于呼应山腰,洞口面向西北,海拔797米。民国7年(1918)前,洞内厅堂有两尊佛像,惟妙惟肖,生态盎然,故名。8年(1919)当地人民将二佛移往百神洞,在运送途中被摔毁。该洞是具有上、中、下、底四层的溶洞,共有7个大厅堂,23个小厅堂。大的平坦开阔,如同大雄宝殿;小的典雅秀丽,宛若苏州园林。此洞有景物雄伟、奇特、光怪陆离的特点。
  迎宾厅:一进洞为迎宾厅,面积100多平方米,高5米,宽敞明亮,地面平坦。东南角有一小山,形似华山西峰;西北两面洞壁,有钟乳凝成的各种花草、禽鸟,栩栩如生;洞顶有似山似水似林似兽的各种图像。人在厅中,如置身宫殿。诗曰:
  方圆二百米, 别开一洞天。
  不是武陵地, 胜似桃花源。
  叠翠廊:由迎宾厅向北,有一个五米长廊,由宽而窄,出口处只能容一人通过。廊顶密密下垂的钟乳,似盛开的白莲,似簇簇蘑菇。东西两壁,有白菊竞放、仙女驾云而降。诗曰:
  南北横亘, 举目观赏且不问;
  东壁鸟翔, 百花盛开天地香。
  西墙降仙, 甘把祥和布人间。
  古今画师, 何人曾把此艺献?
  卧龙岗:出叠翠廊向下有一厅,宽阔空旷。西边有一小窗,形似弯月,一线光亮透进大厅,迷雾朦胧。洞顶滴水的的答答,如木鱼轻敲。东侧有一山冈,幽绿透亮,如翡似翠。山顶有一空椅面北而放,颇似诸葛亮久居的卧龙岗。诗曰:
  悠悠荡荡, 初月映山冈。
  夜半潇潇雨声响, 洒在翡翠上。
  谁在此山长卧, 原是南阳诸葛。
  今留玉椅何去? 运筹决胜汉阁。
  白女洞:由卧龙岗向下,小心涉过一汪潭水,有一白毛仙女腾云驾雾飘然欲飞。背后一洞,幽深、阴暗。人在洞中说话,即使近在咫尺,也难听到。 
  宝莲柱:由白女洞折转往上几步,有两个自地面直撑洞顶的柱子,似用千万朵莲花垒砌而成,奇特壮观,令人惊叹。诗曰:
  芙蓉出水花怒放, 擎起玉柱一双。
  平台万履踏香尘, 谁阻春归!
  骤雨不打莲瓣, 巍然气势堪羡。
  南柯梦中少见, 忘了人间!
  二佛观海市:攀铁索而上,出现一个大厅。这里是佛爷洞的精华地段。南边有长15米、高10米的洞壁,有形态各异的石塔,飞驰的骏马,轻飘的白云,搏击长空的雄鹰,耳厮鬓磨的鸳鸯,露出海面的楼台亭阁,徐徐下降的帷幕,坐、立、跪、卧各种姿势的罗汉。东边的峭壁上有两个佛爷,惊奇地看着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海市蜃楼。诗曰:
  海市蜃楼, 常恨人间空无有;
  几度春风, 摆动殿前柳;
  骤雨几阵, 更添苍山秀。
  二佛观, 奇景入目,
  忘却了用酒。
  猴王点兵:在二佛观海市下,有一钟乳石台,面积9平方米,猴王打坐正中,向周围的“猴兵”伸手指点。洞顶有下垂的钟乳仙桃,两边有流淌的山泉,颇具花果山的真情实景。诗曰:
  赤胆忠心保唐僧, 精妖三变遭遣送。
  花果山上整旗歧, 为救师父再点兵。
  底洞:长约30米,迂回曲折,“若暗若明,时高时低,时宽时窄。洞口有一尊罗汉,雍容大度,开怀大笑。确有“肚大能容天下大事,爱笑专笑可笑之人”的风度。其下,有堪称古刹的大钟和云雾缭绕的白塔。在转折处的石壁上开放着无数朵石花,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似莲似菊、似牡丹也似绣球。诗曰:
  菊花放,莲花开, 牡丹仙子驾云来。
  欲叙天宫离别苦, 谁知相见兴满怀。
  蘑菇塔:在猴王点兵东,有一排排钟乳蘑菇堆成的高塔,高15米,雄伟、壮观;后壁有20多排钟乳蘑菇,堆列成长15米,高13米的峰峦,与洞顶那一朵朵飘飘然的钟乳白云相辉映,构成一幅天宫美景。
  栖鹰崖:在蘑菇塔下面,有一高2米的钟乳孤崖,崖顶卧着一只苍鹰,双翅支离破碎,神态似睡似醒。
  笔架山:由栖鹰崖往上走十多步,有一座光怪陆离的钟乳大山,山顶有一高1.5米、长2米的笔架,毅然屹立。诗曰:
  屹立峭峰顶端, 阅尽万水千山。
  云雾之中话人间, 甘侍文豪万年。
  乌龟石:在笔架山西那形似波涛的钟乳石上,有一个仰首阔步的乌龟,朝着既定的目标,一心向前,大有不可阻挡的豪迈气势。诗曰:
  背负万钧身不残, 西风咋起碧波间。
  仰首踏浪只向前, 懒回观!
  圣母览天宫:笔架山上面,有一大厅堂。洞顶东吊着各种形态的钟乳花草和飞翔的禽鸟;洞顶西,钟乳帷幕开启,圣母漫步而出,两眼巡视着下面百鸟朝凤、宫女散花、团荷竞放的奇景。诗曰:
  圣母出,天宫开, 百鸟朝凤人间来。
  宫女撒花香千里, 人欲醉,
  竞折团荷点碧水。
  水帘池:由圣母览天宫往上,越过一个狭窄的石门,有一池碧水,清澈见底。游人俯视,即映出面影。诗曰:
  池水清,池水静, 对镜贴花照美容。
  君问碧水何处来? 玉山云海仙有声。 
  水帘洞:由水帘池往上十多步有一洞,长8米,宽2米,高1.5米。洞中常年滴水不断,时有雨雾飘逸而出。洞顶有生气盎然的白莲、秋菊。诗曰:
  云几团,玉几梭, 雾锁水帘披纱罗,
  洞中珠玑多。
  风儿缓,雨意和, 帘内莲花两三朵,
  天宫怎奈何?
  水帘宫:由水帘洞往下,有一深宫。宫内钟乳倒垂,凤鸟欲飞,下有春水波涛,奔腾向东。诗曰:
  深宫静,小庭空, 碧雨堂中断续风。
  白云紧迫高山凤, 一江春水流向东。 
  雄狮镇奇峰:在水帘池北,有一钟乳石山。山顶,卧着一头雄狮,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拾级而上,山后有一兵寨,石林倒卧,好像进行过一场厮杀。诗曰:
  旌旗飘飘舞东风, 寨上鼙鼓时有声。
  多少将军靖烽烟, 谁及雄狮镇奇峰!
  将军夜巡:由雄狮镇奇峰向下,在转弯处,一个身披铠甲的将军漫步在星空之下。前面是星罗棋布的军帐,那些征战了一天的士兵,都进入梦乡。也许将军还要进入军帐,为那些勇武过人的士兵们驱赶蚊蝇,让他们蓄精养锐,迎接新的战斗。诗曰:
  沙场征战急, 干戈不胜操。
  已是风轻夜静时, 军营鼾声高。
  高也无惊扰, 只把疲劳消。
  惟独将军出营帐, 夜巡脚步悄。
  湘子苦学:在将军夜巡的北边,有一逶迤山岭,形似柞水县城北马鞍岭。在山角处,有一人专心苦学。《孝义厅志》载:“唐文宗太和中期,韩湘子曾来南山,寓城北马鞍岭,苦心学道。”诗曰:
  不求功名不做官, 看破红尘笑开颜。
  生来不恋红妆女, 苦学道行在南山。
  天 洞
  天洞毗邻佛爷洞,由于入洞后,步步而上,大有登天之势,故名。它位于海拔769米的峭壁上,与佛爷洞比较,有惊险、段落清晰、形象单纯的特点。
  观庵草堂:一进洞。稍向下便是观庵草堂。室不大而雅,山不高而秀,水不清而深。东南角有座峭壁,攀梯登上岩顶,一缕阳光射入洞内,使人顿觉爽朗。凭窗眺望,水色山光,彩雾烟霞,美不胜收。
  玉瀑厅:由观庵草堂转行几步,几条瀑布奔涌而下,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诗曰:
  飞流直下, 山谷怒吼声声远。
  敢教懦夫心胆寒! 一派风流,一派刚健。
  莲花池:由玉瀑厅向内,下一个坎子,就是莲花池。中央有一朵盛开的莲花,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花蕊。下有一池,清澈见底;上有滴水,丁冬作响,如罄如铃。游人依傍莲花,映着清泉,摄一张彩照,飘然若仙。痴男痴女,多在清潭前偎依一起,笑脸盈盈,如鲜花怒放。诗曰:
  更漏响,莲花放, 碧玉潭中笑容妆。 
  天宫神女春意荡, 莲花池畔觅情郎。
  龙宫:过莲花池,便进入龙宫。长30多米,有多处钟乳甬道,高三米许。洞顶、洞壁有飞马腾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狗吞月、宫女歌舞、七女下凡、龙王摆宴。中庭有两条石龙,一大一小,大者长约丈许,小者长约五六尺。骨节清晰,爪鳞宛然。相传这就是几万年前由东海被贬到此的龙,后因作恶太多,被玉皇大帝腰斩一刀,才俯首听命,长卧于此。
  惊魂道:由龙宫返回,沿狭窄的石级而上,经过一条只容一人通过的甬道,就是惊魂道。附视悬岩峭壁,有龙门禹穴之险。
  罗汉堂:经惊魂道,下数米便到罗汉堂。这是一个可容千人的大厅,高大、宽敞。东南方向,乱石倒卧;西北方向,有一洞,洞口有一平台,长十多米,台上大小罗汉林立,个个泰然自若,形态毕肖。诗曰:
  看破红尘, 历尽沧桑。
  浩然正气胸中藏。
  直立蜂尖, 冷眼向洋。
  英雄下夕烟, 草包打官腔。
  善者人敬仰, 恶者断肝肠I
  百神洞
  百神洞位于天书山麓,在佛爷洞、天洞对面,古称玉皇宫。清乾隆以前洞内就置玉皇、八腊、龙王大小100多尊神像,故名百神洞。光绪十三年(1887),镇安知县(时属镇安管辖)李天柱主持,改建玉皇宫,在洞口增修神庙三间,僧寮三间(均毁于文化革命时期),设主持一人,僧三名。每逢初一、十五香客络绎不绝。此洞与其它洞相比,有幽深莫测的特点。
  百神厅:一进洞是个宽15米,长15米的大厅。地面平坦,可容千人,原为置百神像处。四壁有钟乳凝成的龙、虎百兽,鳞甲毕肖,跃跃欲动。缕缕雾霭在洞中飘游,使人如入仙境。诗曰:
  当年百神静坐, 钟罄声声烟雾绕。
  今日江山多娇, 欢声笑语冲云霄。
  二龙戏珠:由大厅向下,西拐有一洞,洞口,一石龟扼守。洞内有两条白龙,一南一北,昂头摆尾,欣欣然向一圆珠游动。诗曰:
  腾云追逐, 意气轩昂。
  戏嬉作闹, 情欢意畅。
  一派升平景象, 千家万户得安康。
  太白池:出二龙戏珠洞向下,经过一条狭而长的甬道,就是太白池。这里钟乳围屏如舞台上的白绫帷幕,徐徐下落。洞内银妆素裹,晶莹透亮。一汪池水,清悠见底,水面如镜。相传李白曾把此水当酒饮,饮后诗兴大发。诗曰:
  太白池内太白酒, 举杯能消万家愁。 
  劝君莫在“愁湖”走, 快饮太白池内太白酒。
  大圣井:由太白池向下,有一长约45米的探井就是大圣井。爬在井口侧耳静听,可听到地下暗河水拍打崖石的轰响。旧时,这里是求神祈雨取水之地,诗曰:
  浪涛拍岸, 天摇地倾。
  激流飞驰, 万马腾空。
  天上地下, 风吼雷动。
  风 洞
  风洞在石瓮子北1公里处的半山腰,相传洞内有一小洞,劲风不止,故而得名。此洞深约15公里,常有迷路危险。洞内钟乳和石笋形成的人、禽、兽像,星罗棋布,玲珑诡异,气象万千。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大厅五个。与其它洞比较有规模大、离奇壮观的特点。 
  千人厅:一进洞是一长而阔的厅堂,可容千人,饮水充足。清代一直是民间避乱之地。洞顶和四壁有瀚海扬帆、龙女出海、仙鹤展翅、鸳鸯戏水,形象生动。诗曰:
  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人间万物披素装。
  不是画廊胜似画廊, 一派生气消愁肠。
  黑龙潭:由大厅往南是黑龙潭,水色黝黑,水面不时腾起泡沫,丝丝作响。相传,有一黑龙长潜此潭,吸尽云中雨,专门制造旱象。人们向它祈雨,它不但不行云作雨,反把祈雨人吃掉。玉皇大怒,判它“黑心”罪,并派天兵斩去首级,将身子压在潭底。因此潭水长年黝黑。
  黄龙潭:出大厅向东是黄龙潭。此潭比黑龙潭较大,水色淡黄,终年不涸。相传有一黄龙长卧此潭,与黑龙反其道而行之。当黑龙制造了旱象,黄龙即行云作雨,普救苍生,长此以往,与黑龙结下仇冤。黑龙曾多次遣虾兵蟹将,围攻黄龙。黄龙因孤身一人,又年迈苍苍,无力迎战,经常躲避于后山深洞之中。玉皇大帝见黄龙专为民造福,在除了黑龙之后,封黄龙为南山山主,专为人民呼风唤雨。后凡在黄龙潭祈雨者辄应。诗曰:
  天苍苍,地茫茫, 黄龙唤雨润沧桑。
  百姓欢,玉皇赏, 善恶分明日月长。
  过风楼:经过石门即达过风楼。这里一年四季凉风习习,游人多在此歇息。
  阎王砭:出过风楼,即到阎王砭。这是一个长而狭窄的羊肠小道,只容一人通过。砭道傍着山崖,下面是无底深沟,陡峭、险峻。昔日游人至此,望而生畏,大都转身而归。只有少数胆大心细的人,才有可能领略那奇险之情。
  蝙蝠堂:过了阎王砭往上走,进入一个可容千人的大厅,突然有几只小动物由洞顶、洞壁起飞,围绕着大厅旋转,这就是蝙蝠堂。
  陈、杨二道士栖身处:明正统四年(1439)仲春,铁钗寺道士陈熙松、杨齐智不满朝廷腐败,在布道时屡数其恶,被乾佑县令处刑。成化六年(1470),被农民起义军刘通部拯救出狱。次年刘通部走后,官军又悬赏缉拿。陈、杨二道士,于成化八年(147Z)孟秋,携蜡烛百支,入洞躲避。后择此,绝食而死。诗曰:
  功名利禄抛一边, 力仗正义斥贪官。
  囹圄难囚英雄志, 只留骸骨启后贤。
  玉霞洞
  玉霞洞位于西干沟行政村银洞沟的半山处,海拔1800米,距石瓮乡政府8.5公里。洞口有一长16米、宽20米、高8米的敞厅。厅堂中央,清光绪十七年(1891),当地信士敬献的“泽润生民”木匾犹在。厅前一大红柳,高30多米,直径1.5米,树身钉有十多根铁钉,现生长茁壮。传说柳树曾化作柳小姐与凡人吴小海婚配。后人为纪念柳小姐似玉一样清碧,似霞一样斑斓的爱情,故取名玉霞洞(见《宗教民俗·民间传说:柳小姐和吴小海》)。
  十八潭:由大厅左边进一小洞,有18处清潭,沿甬道依次排列。人既可一步一潭地涉水而进,也可紧贴洞壁小心前行。洞顶有盛开的白莲、秋菊,也有飘荡的白云和展翅的孔雀。诗曰:
  崖畔清潭常绿, 百尺甬道俱静。
  壁上桃李盛开, 洞顶孔雀有情。
  静观台:越过十八潭有一小山,山腰有一平台,台上一佛打坐,举目向远处观望,凝神判断着眼前的一切,这就是静观台。昔日佛教信徒曾在这里诵经,倡善驱恶。相传,静观台上那个佛爷,把人间善恶之事一一记在心里,准备有朝一日予以报应,诗曰:
  兀山苍苍烟雨浓, 人间愁喜贯长空。
  恶善不报何时了, 且听台边木鱼声。
  重崖跌瀑:由静观台向左走,经过石马、笆蕉台,有一深洞,由下而上,高约15米。全洞错落着五层峰峦,飞流而下的瀑布,以不可阻挡的气势,直泻入洞底。诗曰:
  蓝溪奔腾波涌, 起伏跌宕有声。
  天地惊雷动, 细柳舞东风。
  豪情,豪情, 喜看万马奔腾。
  蟹肚子:由重崖跌瀑往右转,弯腰进入一个椭圆形、低矮的厅堂,这就是蟹肚子。在这里游人虽行动不便,但却有沧海横渡之感。两旁有倒卧的白狗和青色,还有一石船正向避风岩靠近。
  祭门:出蟹肚子往前走,有一石门,仅容一人通过。右边依次排列着石蜡烛、香炉、仙桃。祭祀的气氛很浓。诗曰:
  白玉祭坛绿草坪, 香火盼,水无声。
  蜡烛映华, 仙桃香气浓。
  独有天佛台上月, 遥对祭人诉衷情。 
  宝塔池:过祭门就是宝塔池。池长10米,宽l米,水清见底,终年不涸。左边有九个宝塔,小巧玲珑,如白玉雕制;右边有一守池罗汉,目光炯炯,忠于职守。诗曰:
  过祭门,晓晴天, 宝塔山下池水满。
  回塘不留鸳鸯意, 苍山翠。
  要看宝塔先过水。
  青龙潭:过宝塔池,往下走就是青龙潭。潭水澄碧,深不可测。相传古时有一青龙长卧此潭,专为民呼风唤雨,解除旱象,因而在此求神祈雨者甚多。诗曰:
  青龙潭,古今名, 白玉洞中生凉风,
  水清底不明。
  白云平,玉山横, 青龙唤雨救苍生,
  常恨人无情。 
  金铃洞
  金铃洞:位于西干沟腰凹,海拔1800米。因洞口有一金铃塔而得名。周围林木茂盛,苍松、白杨、麻栎、红柳、浓荫遮天。站在洞口远眺,山舞绿蛇,河谷如带。苍鹰在脚下翱翔,山羊、野猪、小鹿在林中穿行。 
  金铃塔:入洞,面前矗立着一座金铃镶嵌的宝塔,雄伟、高大,直撑洞顶,叩敲之有金石之声。塔前有一小狮镇守,右壁有一站佛,目视前方,庄严、肃穆。诗曰:
  金铃,金铃, 一塔直上苍穹。 
  别恨万物无声, 都说天地有情。
  有情,有情, 朝阳霞光路明。
  千佛崖:由金铃塔向下,有一山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崖上有一千多个佛爷,大者高尺许,小者仅一寸。不论大小,形态逼真,令人惊奇。诗曰:
  千佛崖上存正气, 银妆素裹清白身。
  傲风顶雪挺且直, 灯红酒绿不动心。
  寿仙宫:千佛崖外,有一小洞,幽雅别致。洞顶有钟乳形成的白菊、仙桃、黄梨;左边,一座石山上打坐着一位寿仙老翁,童颜鹤发,明眸皓齿,颇具福相。诗曰:
  天官无愁福气满, 不怕春来晚。
  洋洋喜气, 游人回笑眼。
  平生打坐蒲团, 星空夜,无枕自安。
  凡事不管, —放眼苍山远。
  玉皇宫:出寿仙宫,经千佛崖往前走便进入玉皇宫。这是一个形似灵霄殿的大厅。右边有三个碧玉大柱,直撑洞顶,银光四射;左边有三个罗汉,好像宫中卫士,正襟危坐;洞顶有遮幅式的钟乳围屏,有各种形态的鸟兽,有婀娜多姿的柳丝。宫中更漏滴响,时有轻雾袅袅而过。诗曰:
  白玉霜华夜不分, 人间更漏宫中闻。
  绣衾吐香逗人醉, 兴冲冲,劲奋奋。
  灵霄殿里察凡尘。
  将军峰:由玉皇宫向右走,有一高山,山势蜿蜒曲伸,有大小将军十多个,个个披甲执锐,骁勇非凡。其中最大的一个,身高3米,伫立山头上,巡视着整个山谷,好像正在谋划着一场致敌于死地的战斗。诗曰:
  山谷水潺潺, 将帅难眠,
  铠甲不暖五更寒。
  *(左亻右宁)立峭峰放长眼, 出鞘利剑,
  血洒疆场笑开颜!
  

出处: 《柞水县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