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汉中>汉中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石门十三品之《山河堰落成记》摩崖


南宋《山河堰落成记》摩崖

《汉中市志》


  《山河堰落成记》摩崖,南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刻于石门南数十步褒河西侧的山崖间,通高226厘米,上沿宽510厘米,下沿宽506厘米,四周有鼓出的边子,宽15厘米,字径20厘米,隶书16行,每行6—9字,崖面两端内收,中部外鼓,随山势而略成曲形,雕凿精细,字迹清断,更以其材巨形丰为整个摩崖之冠。此摩崖原无题,因其文字记述绍熙年间修堰之事,又镌于山河堰落成之时,故称《山河堰落成记》,虽未注明书者,但晏袤是南郑县令,又是修堰主持人之—,且善文工书,与《*(左畜右阝)君碑释文》和《潘宗伯等通阁道释文》笔意相似,故为晏袤手笔。此摩崖共135字,照录于后;
  “□□五年,山河堰落成,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艺、戎帅王宗廉,以二月丙辰徕劳 工徒,堰别为六,凡九百三十五丈,酾渠四百一十丈,木以工计,七十二万四千九百有奇,工以人计,一十五万九千八百有奇,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尽决。秋,使者被旨兼守事,会 凡役,慨念民输当四倍于每岁之常,乃官出钱万缗,为民助。查沆、贾嗣祖、晏袤、张丙实董 其事”。
  此摩崖前缺“绍熙”二字,原本不缺,清嘉庆年间,有一姓廖的石匠取石时不慎伤此二字,县主闻知盛怒,几将该工匠毙于杖下,然已无可补救,后遂缺此二字。数十年后,罗秀书于同治十二年(1873),访此摩崖,追忆故旧,乃为之记。
  记载这次修堰经过并为之颂功的,除《山河堰落成记》摩崖之外,另有一通《宋山河堰赋》石碑,嵌之于褒谷口东店山河庙内的墙壁中(今河东店小学内),亦为晏袤手笔,也是绍熙五年镌刻的。其文曰:“山河堰盖汉相国赞侯、懿侯之所肇创……自汉迄今,民赖其赐”。《山河堰落成记》中,所称“六堰”,即自上游往下,每隔一定距离增筑一堰,除首堰之外,又有二堰、三堰,直至“六堰”。六堰中二堰为官堰,即由官方集资兴建、维修,建筑,规模较大,工程较坚固。三堰、四堰,皆系民营,每年春修秋废,规模效益都差。第一堰在鸡头关下,当时的拦河大坝,即为1940年修建褒惠渠的水坝所在地,坝北40米处的褒水东岸俗称婆婆坑的崖壁间,有宋代《杨绛山河堰记略》摩崖,通高1米,宽约1. 5米,其内容记载宋乾道年间修堰之事。其中有“自北而西者注于褒城之野,行于东南者悉归南郑之区”。如今东渠已为褒惠渠取代,西渠湮没无存。
  “石门十三品”是清代研究石门摩崖的学者从中精选了十三种而确定的。由于欣赏的角度不周,还有另一种“十三品”之说,即认为现有十三品中。《山河堰落成记》和《晏袤释潘 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应于剔除,而代之以《宝庆题名》和《岩然题名》,去两品,补 两品,都是宋代摩崖,无实际意义。
  《宝庆题名》,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刻于石门隧道东壁,内容是记兴元制置使赵彦呐视堰修契事和龙隆之、刘丙、耿巽、鼓顺成、白巨济同游石门事。
  《岩然题名》系北宋文同手笔,刻于石门南的山崖间,内容是一首游石门的题诗,“凌晨走马过花村,先玩玉盆到石门。细想张良烧断处,崖前伫立欲销魂”,署名岩燃。明嘉靖时 《汉中府志》记载,宋代文同曾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任羊州知事。文同字与可,锦 江道人,从无“岩然”之别号,此题咏落款之年号已不可识辨。

出处: 《汉中市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