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五里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牛山的传说

赵书鼎


  在咱们安康的正北方,有一座挺拔峻秀的山峦,山顶上有三层雄伟壮观的寺庙,那就是牛山。它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哩。
  (一)金牛的故事
  牛山为啥要叫牛山,就因为有条金牛住在这山上。
  早先,这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尽是些高高大大的树木,铺天盖地的,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寺庙里一年四季人来人往,香火不断。牛山脚下住着一个名叫王宝的小伙子,他每天上山砍柴以奉养老母。有一天,他清早上山去,忽然看见有一条牛在林边吃草。这条牛膘肥骨壮,全身长满金黄色的毛,他想,附近村子没有谁家喂这么好的牛,或许是进香客人临时寄放的,就没在意下。过后一连几天,他都看见这条牛在那里吃草,觉得奇怪,就悄悄朝牛身边走去。可眨眼功夫,牛不见了。
  王宝决心把这条牛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于是他第二天起得更早来到山上,藏在大树后边。不一会儿,那条牛又来吃草了。吃完草,就摇着尾巴向后山走去。王宝悄悄跟在后头。走不多远,只见那条牛把尾巴一撅,头朝后一摆,又无影无踪了。王宝小心地向前探看,不留意踩了一脚牛粪,差点栽倒。他等了一阵子,还没有一点动静,肚子也饿了,只得朝回走。走到山下,坐到石头上歇伙,咋发现草鞋上缀了许多金豆豆,仔细一看,嗬!是金子!牛粪变成了金子!他忽然醒悟了:“哎呀,我见到金牛啦!”他高兴地叫着,跑着,回家去了。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方园百里的人都知道是金牛“显圣”了,牛山庙的香火就更盛了。可是,再也没谁看到金牛出来吃草了。 
  话说离牛山不远的鸭蛋河有一家大财主,人叫他刘百万。这家伙家财万贯还嫌不过瘾,做梦都想当个官。他听说这件事后,一心想把金牛弄到手,献给当今皇上,捞个“进宝状元”当当。于是,他把全家老少男女,蛤蚂老鼠子全都吆到牛山上,砍倒大片大片树林,要找到金牛。找呀找呀,找了八八六十四天,到底在大殿的后山崖上找到一个大石洞。金牛就住在这里,可他们谁也不敢进去呀!刘百万就命人在洞口架上柴草,点着了用烟熏,熏了好一阵子,只听得“眸——”的一声,金牛冲出烟雾,飞奔下山而去。刘百万带上人丁泼死忘命地穷追不舍。
  金牛奔到一个山湾,见有一眼清泉,便在泉边喝了一口水。然后折向南,出月河,来到汉江岸边,正好渡船要开渡,它轻轻跳上船,船到江心,在仓板上屙了一泡屎。身一纵,跳上南岸,经过金州城①一条小巷,又一翦纵上南边一座高山。由于用力太猛,在山顶上留下两个牛蹄窝。翻过这座山,跑到老县②地带一个大山湾,见大片竹林边有一株灵芝草,它就吃了,霎时腾云驾雾地上天了。
  再说刘百万带着人拼命追赶金牛,追的追的,只剩下他的妻子儿女跟到他尻子后头跑,还没等跑到汉江岸边,一个个都累死在路上。刘百万孤身一人跑到江边,金牛已不见踪影,气得他爬在崖边喘气;那位摆渡船的因见牛屙在船上,便抄起铲子把牛粪撒在江里。嘿呀!顿时金光四射,满江都是金末子,仓板上没铲净的那点,刚够船钱。刘百万正在着气伤心,忽见满江水金光闪亮的,他“哈哈哈”一阵狂笑,扑下汉江,再没见他露头了。
  从此后,人们把金牛住的那个洞叫“藏牛洞”;喝水的那个山湾叫“牛岔湾”;路过的那个小巷子叫“金牛巷”(后人叫成“金银巷”);落下牛蹄印的山叫“牛蹄岭”;吃灵芝草的山湾叫“金牛湾”。至于摆渡太公撒下江的那些金子,都混在沙里了。至今,那些淘金的人还没淘完哩!
  注:①安康古称金州。
  ②老县:平利县所属,与安康毗邻。
  (二)望京石
  牛山顶上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它三尺长、三尺宽、三尺高。青里带黑,油光水亮的。太阳当顶的时候,你抱住山脚跑一转,四岸都能看见它七色光彩,天阴时候,它立在云头上还是闪闪发亮,这是镇山玉玺。
  当年金牛还住在牛山的时候,每天日出它都要站在这石头上四下观望。上山进香的人只要能爬上石头,站起身来,嘿!那真象腾云驾雾一般。只要你心意虔诚,抬眼望去,西京长安的龙楼凤阁,金殿御苑,百般景致尽收眼底。所以人们都把这块石头叫“望京石”。自从金牛走后,就再也望不到帝京了。因为金牛把这块宝石受日月精华的灵气带走了。
  民国初年,一个国民党军官以为石头下面藏有金银珠宝,就令手下人把石头炸毁了,遭到了万人唾骂。有人说这个军官后来挨了炮子儿了,真是活报应。
  (三)流米洞和赁碗洞
  牛山庙分前殿、正殿、后殿三层,都修得金碧辉煌。两廊有回廊转阁。八根大柱,黄龙缠绕;殿堂里黄绫帐内供的神象全身布金,所以香火甚旺。进香的人手捧清油、供品、香表沿着由丈余长石条垒成的石坎子进殿拜神。那时炮声不断,香烟缭绕,热闹的很哩。来敬神的穷家小户敬罢神就匆匆忙忙回去奔生活。富家大户钱多礼厚,被留在那里住上两天,尝尝风光养养神。既住这里,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有米,饭熟了要端碗,人多这可成难事啦!
  牛山的宝多。不愁!
  牛山后殿紧靠崖边有三间正房的大厨房。厨房后侧的崖上有一个石洞,叫流米洞,每顿饭前,由一个小和尚把竹筐放在洞口,然后点燃三只香,叩一个头,俯身不动。这时洞口就哗哗哗地流出珍珠颗般细白米来。不管每顿吃饭的人多人少,流出的米刚好够吃,不欠也不剩。顿顿如此,后来,庙里换了一个主持,他起下歹意,想叫米一天到晚长流不断,就命小和尚把洞口凿大。谁知刚下錾子,就听得“扑”的一声,青烟过后,洞口合得纹丝不露。从此再也没流过一颗米了。
  后殿左侧有一片紫竹林,林边石崖上有一石门。门框、门槛、门墩、门环一应俱全。门槛上还连着一个石香炉,香炉上方有一个碗口大的石洞,叫赁碗洞。如果要用碗,就在头天正午奉敬三柱香,三张表,说清要赁用碗盏的数目,叩个头就走,第二天清早就在石门口取碗,用毕后,仍携三张黄表三柱香,把碗放还原处,转身便走,碗自归洞。
  有一年逢牛山庙会,小和尚前去赁碗,烧过香表叩罢头,他藏在紫竹林边偷看,直到关夜子时,石门“哗啦”一声打开,金光四射。从门里走出一个姑娘,怀抱莲花细碗放在洞口,小和尚见这姑娘长得万般俊美,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竟忘了出家人的本性,放声大笑,姑娘一惊,转身奔入石门,石门也“砰”的一声关闭丁,洞也合了。从此后再也没见石门开过。也没人赁到碗用了。 
  (四)鸡嘴石
  早年牛山后殿一里路地方有一块地叫“早种晚收地”。庙里的小和尚五更早起去种,日落收粮入仓。那可是块宝地呀!
  牛山庙的住持是个心术不正的老和尚,他成天跟乡绅粮户打厮交。不是游山玩景,就是高卧藤榻闲聊。还得小和尚们日夜侍候他们,一卯不到他就打骂,小和尚们心里怨恨,又不敢言传。种那块地也是小和尚的事,忙了一整天,晚上回庙还得敲馨念经到半夜三更。天天如此,着实受苦呀! 奇怪的是:每天清早不等到五更,庙里就听到鸡叫声,小和尚们就得起来去种地。直到他们快走到地边,鸡才不叫了。他们想:“这才怪呀!寺庙是不喂鸡的,人家村又远在山下,哪来的公鸡叫鸣声呢?”于是,他们趁老和尚不在的时候,把三层大殿内外,林里崖边,到处搜寻个够,连根鸡毛也没见到。他们商量一阵,决定整夜不睡,守候在庙外,这才发现山后有一个石山嘴跟鸡头一般无二,还有一张石鸡嘴,不到五更,这鸡嘴石就发出一声连一声叫鸣声。小和尚们一气之下,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个石嘴子砸掉了。从那天起,庙里再也听不到鸡叫声,那块地也再不能早种晚收了。
  (五)流蜜崖
  说起牛山宝,那可真不少。光蜂蜜就算得一宝。
  每到春天,牛山上百花开放,争奇斗艳。方园几十里连风都是香的。各样的花蝴蝶在花堆里上下翻飞,这都不为奇,那蜜蜂实在多的没法说。老远就听到一片嗡嗡声,每到中暑天蜜蜂朝王,简直能遮黑半边天。有一个青石崖,崖缝里的蜜糖象细泉水一样流下来。你尝一口,简直甜到心里去。这个崖就叫“流蜜崖”。可是蜂窝在哪儿,从没人找到。所以人们说“找到蜜蜂门,黄蜡收万斤。”
  有人问:这蜜蜂从哪来的?你听我说:
  从前,牛山这座背石崖下,住着一个挖药的老汉,七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一女,名叫小风。是个难得的孝女。
  他父女二人相依为命。一天老汉上山挖药,没留神被毒蛇咬伤。百治不愈,又急又疼,瞎了双眼,瘫了双腿,小凤日夜拜祈神灵,长跪不起,愿舍身家性命以求老父康泰。她的诚心感动了百花仙子,让牛山的百花盛开,引来四海八方的蜜蜂,还收了一大碗花露水赐与小凤为老父洗眼。蜜蜂哩,就在青石崖上做蜜,蜂蜜多的没法比。蜂王也怜念小凤年幼,取蜜不易,就让蜂蜜沿青石崖流下,直流到小凤家里。老父吃了六六三十六天的蜂蜜,双眼睁开了,身子骨也硬朗了,人也返老还童了,小凤后来也被百花仙子带上仙界去了。

出处: 《五里镇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