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宁陕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吴祖贻

《宁陕县志》


  吴祖贻(1914~1946),曾用名吴鲁生,化名吴毅。1914年出生于山东曲阜外祖母的封建家庭,后过继四叔为子而入河南开封籍。祖父是前清举人,父亲是小职员。祖贻幼年天资聪颖,面目清秀,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深得家中宠爱。祖父给孙子取名“祖贻”,就是要他至少成为举人式的人物,光宗耀祖。因此,从祖贻记事起,就教他读书识字,7岁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母亲是名门闺秀,能吟诗作画,颇通经书。祖贻放学回家,母亲常教算术,还讲木兰从军、岳母刺字和戚继光、郑成功抗敌的故事给他听。
  祖贻10岁时,母亲便把他送进南京市一所小学插班读三年级。读到五年级时,正是1925年,北伐军进军南京。南京中小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支援北伐,宣传募捐。11岁的祖贻不顾寒风料峭,冻僵的小手捧着捐募箱,用清澈的目光,稚嫩的声音:“为前方的将士出力吧!”后来学校考察学生情况,知他捐募的钱最多。读到六年级时,祖父病故,母亲将他和两个姐姐寄养到山东济宁城一位堂叔家里,家教严格,使他从小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读完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宁一所省立中学。课余时间,寻求进步书刊,如饥似渴地阅读,进一步接受到新文化、新思潮。吴祖贻在一篇《我的童年时代》中写道:自己的童年是“咬着牙、含着泪”度过的,通篇燃烧着反抗的烈火。这篇作文在同学中争为传诵,也博得教师的赞赏,评为98分,贴在学生成绩栏上。教师根据他的才华,劝他到天津求学。母亲下决心卖掉继承祖父唯一的20亩地,将钱存入一家私人银号里,用利息作为求学费州。1931年转学到天津,顺利考入南开中学。不久银号倒闭,母亲无奈,为让儿子继续上学,从山东济宁投奔到河南开封的叔父家。叔父家境比较宽裕,但人丁不旺,便过继到他家作螟岭之子,由他家供给上学。1935年参加并组织领导开封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身为南开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的祖贻,于12月18日带领600余名学生到天津西站卧轨拦截火车赴南京请愿。国民党天津市区关闭铁路后,吴又组织队伍徒步到市郊杨柳青车站,几经周折,终于把学生汇合到了南京。1936年4月,学校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吸收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当年暑期领导高三的120名学生(实有人数156人)进行“罢考”,未取得毕业证书。即到上海考入私立光华大学,并在上海全国学联工作。1937年6月,组织决定他离开上海,经北平回到河南大学借读。继续领导开封学生的爱国救亡工作。8月,北平、天津流亡到开封的爱国学生成立“天津流亡同学会”,祖贻为负责人之一。
  祖贻思想锐敏,文笔流畅,在开封《风雨》周刊上,先后发表《团结全省青年为保卫河南而战》、《向国际反侵略友人学习》、《扩大河防战地服务运动》、《扩大纪念五一》等文章,颇有影响!
  1937年9月,在开封由王静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就参加开封市委的领导工作。开封沦陷,转到洛阳、竹沟,担任豫西特委青年部长和河南省委青年部长。此时,一方面收集枪弹,一方面领导青年排演救亡剧目《放下你的鞭子》等,组织演出宣传。 
  1938年作为河南代表,出席在延安召开的西北青救第二次代表大会。1939年9月,到湖北参加李先念领导的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工作。11月成立边区党委,担任边区党委常委、民运部长。当时条件极为艰苦,但祖贻仍在敌、伪、顽的夹缝中进行抗日活动,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组织。应城县组织“抗日十人团”近10个,参加群众7000余人,使应城抗日武装由一支小队扩大成为—个支队。按照边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他相继主持召开了边区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工会、儿童团的代表大会,订立了组织章程,布置了边区春耕生产、冬学运动和拥军优属工作。1942年2月3日在天门汉川主持召开了600余名民运工作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民运工作会议,虚心听取小组讨论发言,把群众创造的典型经验归纳提高,作为大会上发言,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感人,使大家深受教育。1944年随陈少敏在大悟山根据地礼县安来中心乡,进行政权建设的试点工作。1946年6月调任干部旅担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8月奉命经本县去西安谈判,行至本县江口被胡宗南密令部下杀害。 

出处: 《宁陕县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