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汉帝陵概况 > 西汉帝陵陵邑

[上一记录]  

人口与居民的社会生活

刘庆柱,李毓芳


  西汉诸陵邑的人口,除了长陵邑和茂陵邑在《汉书·地理志》有明确记载以外①,《汉旧仪》粗略地记载了其它陵邑的人口数字。《文献通考》卷一二四,引《汉旧仪》记载:“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邑各万户,徙民与长陵等。”如安陵、霸陵和阳陵的徙民数量确实与长陵相同,而《汉书·地理志》记载长陵有五万多户人(其中绝大部分应为徙民),那么这三座陵邑的人口绝对不止万户,应为四、五万户。关于茂陵、平陵和杜陵邑的人口,不同文献引用《汉旧仪》略有出入,大约为3~5万户②。显然,这里关于茂陵邑人口的统计偏少,应以《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为准。至于平陵邑人口约五万户的记载,似乎可信。但杜陵邑的人口可能不止五万户,它是西汉最后建置的陵邑,由于宣帝以后的皇帝再未置陵邑(成帝昌陵邑半途而废),徙居杜陵邑的达官显贵也就在此定居下来,加之杜陵邑营建后,杜县合并于此,因此杜陵邑的人口一定相当可观,不会少于茂陵邑。
  从《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具体人口数字的十个县来看,茂陵邑比都城长安多三万多人。茂陵邑的户数虽少于都成(其为76256户),但实际人口可能要多于它。这因为诸陵邑中居民多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成员,每户实际人口远远多于一般人家。《汉书·哀帝纪》写道:当时“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民多畜奴婢,”为此国家规定了官宦和豪富占有奴婢的限额:“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这些奴婢不在当时人口统计之列。可见,诸陵邑的每户实际人口远远超过其它地方。可以说,西汉诸陵邑是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西汉诸陵邑不但人口多,而且人口构成也比较复杂,因此社会生活就显得别具特色。如安陵邑是京畿的艺术城,为了繁荣这里的文化艺术生活,朝廷从关东各地迁来梨园世家五千户,因此,安陵邑又称“女啁陵”;平陵邑是都城附近的学术中心,汉代许多著名学者、文人都徙居于此;杜陵邑则是都城上层官僚的聚居地。西汉中、晚期,从全国来看,政治中心在三辅;从三辅来看,中心在诸陵邑;从诸陵邑来看,中心在杜陵。汉宣帝曾把“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者,迁到杜陵邑。后来他们也再未“随帝徙陵”。因此,与其他地方相比(包括都城长安),丞相和位列上卿的三公将军,出自杜陵邑的最多。
  陵邑中住着皇亲国戚,有的皇帝也去陵邑。汉武帝就曾到长陵邑看望住在那里的他姐姐。朝廷的达官显贵,家大多也在陵邑。萧望之在朝为官,家仍在杜陵邑。朝廷中一些很有名望的大臣,年事已高,辞官归家后,朝廷遇到大事也要派特使到陵邑向他们征询意见。可见,陵邑的政治生活与京城长安密切相关。 
  由于陵邑是全国各地官宦豪富的聚居地,所以风俗是“五方杂厝”,生活是奢侈无度,治安是混乱“难理”。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对陵邑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陵邑周围筑起高大的城垣,居民分别住在陵邑之中的“里”内,官宦也不能例外。如司马迁、马援的祖先和石奋就分别住在茂陵显武、成懽和陵里。里设里门,里门门禁制度严格,进出里门都得下车接受检查,官吏亦不例外。内史石庆因酒醉进里门未下车,其父石奋怕传出去有碍名声,故绝食表示对儿子的抗议。里中的居民以家为单位,住在各自的宅中。
  陵邑内辟有市场,由于陵邑人口多,市场往往不止一处。当时在闾里密集的地方,可能还设有“小市”。孝景王皇后的前夫女儿就住在长陵小市附近。
  陵邑内还设有监狱。《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窦穆因为“坐赂遗小吏,郡捕系与子宣俱死平陵狱。”
  ①《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上]:长陵“户五万五十七,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茂陵“户六万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
  ②《史记·吕不韦列传》卷八十五,第2512页,《索隐》引《汉旧仪》:“武、昭、宣三陵皆三万户。”《文献通考》卷一二四引《汉旧仪》:茂陵、平陵和杜陵“皆三万至五万户。” 
  

西汉十一陵/刘庆柱,李毓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