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纪要

《乾陵文化研究》编辑部

                         
  唐中宗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走完了她坎坷的人生历程。第二年五月十八日即公元706年7月2日,唐中宗李显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将其灵柩合葬于乾陵寝宫。今年7月2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纪念日(乾陵封陵1300周年),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女皇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加强对乾陵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乾陵文化研究及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我馆与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于2006年6月25日上午在西安唐城宾馆隆重召开了“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全省文物、旅游、考古、文化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来自高等院校的唐史专家、文艺家、新闻界的代表和我馆相关部门的同志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术座谈会由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文润先生主持,主要讨论了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和乾陵文化研究的方向等问题。主要议题有:1.武则天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有哪些建树?2.如何科学地评价武则天与唐高宗?3.如何评价武则天与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4.武则天时期的边疆与民族关系?5.对乾陵进行综合研究有何建议?6.如何深化乾陵文化的研究工作?7.应当首先对哪些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赵文润先生首先作主题发言。他列举了大量的史料,简要回顾了武则天的一生,认为武则天的一生是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一生,其历史功绩可以概括为:执掌朝政期间,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文化很振兴,国力很强盛,是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女皇帝。他还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指出武则天当女皇的15年是唐王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自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从汉到唐,中原王朝国力是否强盛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牢固控制西域,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他认为,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都没有很好地控制西域,而武则天于692年(长寿元年)派兵收复安西四镇,702年下令设置北庭都护府,从此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辖天山南北两路,把国土扩展到了波斯湾。因此说武则天时代是唐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是中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时代。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文玉先生从五个方面谈了武则天对文化的贡献。首先是对宗教发展的贡献。武则天统治时期不管佛教还是道教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佛教,当时无论是佛寺的兴建,还是佛经的翻译,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译经不仅规模大,有许多高僧参与,而且许多政府官员也参与其中,并由政府提供译经场所和经费。其次是对科举取士的重视。武则天加强了科举取士的难度,增加了科举的科目和次数,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因而促进了文化发展。再次是对史书修撰和文学发展的重视。武则天时期修成了一些比较大的书,如《唐高宗实录》、《长安四年十道图》、《三教珠英》等。由于武则天提倡诗歌创作,因而诗歌创作在唐初的基础上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又次,雕塑、书画、乐舞等也有所发展。雕塑方面表现为敦煌千佛洞洞窟的开凿增加了,龙门奉先寺及卢舍那大佛的雕塑等;书画方面表现为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画家和作品;乐舞方面表现为雅乐机构有所调整,宴乐内容有所丰富。最后,武则天对文化方面的贡献还在于她对改变社会习俗做出的成就。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努力上。她颁布诏令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主张关爱妇女等。杜文玉教授还指出,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当时妇女服饰的变化以及妇女对政治的关注程度和以前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希义先生认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主要表现在对她的是非功过争议比较大。他认为武则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冲破了几千年严重控制人们思想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第一次冲破了男性独占地位的一统天下,第一个以女性身份登上皇帝宝座,以女皇身份心系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武周和大唐帝国安危长达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掌天下与孤掌,绝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是徒有虚名的临朝听政。他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她杰出政治才能的结果。其才能表现为称帝前的铁腕统治。称帝前,它能够善于掌握政治斗争的火候,能够稳稳地掌握政治局势的发展,利用酷吏、告密等铁腕手段打击政敌,消除异己,不惜矫枉过正,不惜把政治气氛摘得很恐怖。所有这些对武则天当皇帝都是必需的,否则,她不可能登基。而称帝后,她改变了过去的斗争手段,以慈善之心,殚精竭虑地为国计民生操劳。她改变了过去严肃的政治面孔,变得非常慈善、和蔼,从谏如流。武则天的出现,不但显示了东方女性迷人的魅力,更显示了东方女性杰出的政治才能。最后,他还建议今后在研究武则天和乾陵时把学术研究与科普研究、文化旅游的开发等结合起来。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在明研究员就乾陵的研究谈了两点体会。首先,要注重考古工作和考古资料的发掘。他认为,过去在乾陵的研究上有一个倾向,那就是注重文献,注重历史资料而轻视考古资料,近一二十年来才有了改变。他认为,搞历史、搞考古仅仅靠文献作研究是有很大局限的。他还引用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的话说,考古发掘有可能改变古代史,特别是夏、商、周三代历史和秦汉史。他以秦始皇陵研究为例,在考古工作出现以前,研究秦始皇陵就仅仅依靠文献记载的短短几十个字,但是考古工作做了以后,发现这些研究大多不着边际。他说,仅仅依靠文献资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考古可能会重开一条道路,从考古资料里面很曲折很简捷地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真相。其次,在考古工作中要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宏观研究就是要把乾陵放在整个唐代帝王陵的大背景下去研究考察,把对它的研究和献陵、昭陵、桥陵等唐陵进行比较,对它的陵园建制、陪葬墓的分布、石刻的演变等都要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它的规律。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微观研究,要改变过去的粗放方式,他又以顺陵南门雌雄两狮雕刻工艺的不同为例说明了微观研究的重要性。
  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在肯定了目前文化研究与博物馆发展相结合,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相兼顾的基础上,认为还应将文化研究与文化展示相结合,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文物事业适当向文化产业转化。他认为,目前陕西文物、旅游工作存在四个失衡,即地上与地下的失衡;传统与现代、传统研究方式和现代管理保护方式和她的现代化转型的失衡;参观的空间比较多,心灵的空间、联想的空间比较少之间的失衡;科技与人文的失衡等。他认为,乾陵在全国文物景点中虽很有知名度,但还需要努力。他形象地比喻说,乾陵虽不是一块生地,是熟地,但还不是一块旺地。在现代社会,话语权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占有权,乾陵应加大力量,不仅投资还要投智,来占有话语权。另外,他提出要制造故事和悬念,来吸引公众的眼球。在宣传和包装上要抓住重点,有用的多数不能放弃,关键的少数要抓住,不能让有用的多数淹没了关键的少数。
  著名作家、陕西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冷梦女士试图用全息理论说明武则天虽然入葬乾陵1300年了,但她仍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她认为生活在武则天时代的妇女是幸运的,那个时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妇女最美好的时代。那个时代妇女的感情、才华以及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和几百年以内都不会出现。武则天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在一个专制几千年的社会里,能走上皇位,完成她的政治理念是很了不起的。对乾陵而言,在历史研究中把实证主义和科学性的东西与现在的一些文化符号相结合是比较重要的。要用科学的方法挖掘考证武则天身上的文化符号和唐代妇女的政治地位,只有不断地有新的科学考证的东西出现,不断有新的文化符号出现,不断有新的情感符号出现,就可以真正地把武则天挖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先生围绕会议主题谈了两点。首先是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他认为长期以来对武则天评价不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评价的标准不一样,标准不同,观点就很难统一;二是采用的史料不同,一些现代学者之所以否定武则天,主要是根据史书上尤其是宋代以后某些史学家、政治家的评论,而不是原始史料。他说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地考察她的一生,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要看大局。具体到武则天这个政治人物就要看她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要看她统治期间的社会状况、所作所为及对历史的贡献。其次他谈到乾陵和乾陵文化研究问题,认为乾陵和乾陵文化很重要,要做好乾陵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他指出,目前做得还不够,还要加大力度。他相信,再过若干年,大家对武则天的认识会趋于理智,对唐文化的认识会愈来愈清晰,乾陵的价值,乾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在陕西旅游开发方面的地位会显示出来,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著名考古学家、陕西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陕西唐帝王陵研究室主任石兴邦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关注乾陵的发掘问题,他认为,武则天确实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关于乾陵的研究,他认为先要研究武则天这个人,再研究那个社会,包括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将个人放在具体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中来研究。关于乾陵的发掘,目前地方上重视还不够,要有计划地保护性的发掘,要加紧保护性发掘计划的编写,改变“以藏为好”的思想观念。同时要考虑如何把唐陵的发掘、保护、利用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向全世界推荐。
  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先生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她在82年的生命历程中,参预朝政23年,临朝称制7年,又当了15年的皇帝,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将近半个世纪。这种状况在中国历代女性中是绝无仅有的。在4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武则天以她超人的魅力和智慧,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武则天有知人之明和纳谏之明,她重视知识,善于用人,能够集中统治阶级的集体智慧。因此,她在决策上很少失误,在行政上卓有成效,她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就连一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封建时代的“明君”。武则天在唐代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参政和当政的40多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得到振兴,国力也很强盛。而这一切都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武则天不仅有勇于革新的精神,日理万机的才干,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绩。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马涛先生是与会的唯一一名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他主要介绍了文保中心与乾隆博物馆目前进行的几个合作项目,特别是今年开始进行的乾陵石刻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的内容和进展情况。同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谈了他参加此次会议的感想和建议。他认为,在进行乾陵文化研究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乾陵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工作,共同把乾陵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他提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应该多去乾陵现场考察,对正在进行的乾陵石刻保护工程进行评估、交流,以使文物保护的效果能与乾陵陵园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协调,能够更好地反映盛唐历史的风貌。
  著名作家、原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沙石先生认为,从历代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统治中不乏“以人为本”的意识,当时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一点。明代“唯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的诗句应该是证明。
  与会专家在对我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对我馆今后的发展、乾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乾陵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术等活动中要搞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把女皇武则天参政、辅政和执政期间的思想美德与现代女性的工作学习结合起来,深挖她以德治国、以人才兴天下的有关轶事,做到雅俗共赏,适合老百姓口味;二是大力拓展研究领域,不断挖掘新情况、新亮点,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三是与新闻媒体的有机结合,坚持日常化和不间断化,通过媒体的力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游客,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四是勉励乾陵博物馆今后要再接再厉,在文物保护、旅游和学术研究方面要有新突破、新思路和新成绩。
  这次座谈会虽然筹备时间短,准备仓促,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它是乾陵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一个可喜收获,也是对乾陵近年来文物保护、文化研究及发展中出现的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必将把乾陵文化研究和武则天学术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执笔:樊英峰 刘向阳 李青锋)
  

乾陵文化研究(二)/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