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八)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关于《则天实录》的几个问题

贾云 董理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我们知道,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一 唐代《实录》的修撰
  唐代诸帝《实录》是唐人编修国史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来源。那么《实录》又是如何编撰的呢?按照《唐会要》《册府元龟》提供的信息,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和知晓《实录》修撰的程序和大致过程。首先,编撰记注性质的《起居注》。唐代的第一部《起居注》是温大雅撰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记录了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的历史过程[1]。唐太宗即位后,设置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侍左右,仗下秉笔,随宰相入禁殿,命令谟猷,皆得详录”[2]。《起居注》每季度送史馆,从此,《起居注》的编写成为制度化的工作。其次,开创《时政记》的编写。“姚璹,则天长寿初,为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旧制:左右史唯得对仗承旨,仗下以后谋议皆不预闻。以为帝王谟训,不可遂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从得书。遂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即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3]。再次,修撰《日历》。等到了特定的时间和机会,依据以上三方面资料,就可以编写《实录》了。
  据《册府元龟》卷554记载:“汉贾纬,仕晋为起居郎,天福六年奏曰:‘伏睹史馆,唐高祖至代宗,已有纪传,德宗至文宗,亦存实录,武宗至济阴废帝,凡六代,唯有《武宗实录》一卷,余皆阙落。臣今采访遗文及耆旧传说,编成六十五卷,目为《唐年补遗录》,以备将来史官修述。’”很显然,史官依据编年体的《实录》修撰纪传体的《国史》[4]。
  另据《唐会要》卷63《修国史》载:“建中元年七月,左拾遗、史馆修撰沈既济以吴競所撰《国史》则天事为本纪,奏议驳之,曰:‘史氏之作,本乎惩劝,……安可横绝彝典,超居帝籍?……夫则天体自坤顺,……今安得以周氏年历而列为《唐书》帝纪?……今请并《天后纪》,合《孝和纪》……’事虽不行,而史氏称之。”[5]《册府元龟》卷559《国史部·议论门》有同样的论述。
  从以上记述,我们可以得知,武则天时代,史官大约是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编修《实录》的。唐代的《国史》又依据《实录》及其他史料编撰而成。这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国史》为武则天设立《本纪》,名曰《天后纪》。现存《旧唐书》武则天的《本纪》曰《则天皇后本纪》。
  二 《则天实录》的版本和作者
  《旧唐书》著录《则天实录》的情况:
  1.“《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宗秦客撰。”[6]
  《新唐书》著录《则天实录》的情况:
  1.“《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魏元忠、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庆、崔融、岑羲、徐坚撰,刘知几、吴競删正。”[7]
  2.“宗秦客撰《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8]
  《唐会要》对《则天实录》的著录:
  1.“神龙二年五月九日,左散骑常侍武三思、中书令魏元忠、礼部尚书祝钦明,及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秘书少监柳冲、国子司业崔融、中书舍人岑羲、徐坚等,修《则天实录》二十卷。”[9]
  2.“开元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修史官刘子元、吴競,撰《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成。”[10]
  3.“神龙二年五月,监修国史中书令魏元忠与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国子司业崔融等,修《则天实录》三十卷成。”[11]
  《册府元龟》著录《则天实录》的情况:
  1.“魏元忠,为中书令。中宗神龙二年五月,与左散骑常侍武三思、礼部尚书祝钦明、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秘书少监柳冲、国子司业崔融、中书舍人岑羲、徐坚等,以《则天实录》二十卷上之。”[12]
  2.“宗秦客,为内史,撰《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13]
  3.“刘子玄,为著作郎,修史,玄宗开元四年十一月,与吴競修撰《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以闻。”[14]
  《宋史》对《则天实录》的著录:
  “《唐武后实录》二十卷,《唐中宗实录》二十卷,《唐睿宗实录》十卷、又五卷,并刘知几、吴競撰。”[15]《宋史》将《唐武后实录》列入编年类史书中,此时卷数只有20卷。
  从以上诸书的著录情况,我们可以得知,神龙年间三部《实录》,它们分别是:
  1.《则天实录》20卷。2.《则天实录》30卷。3.《圣母神皇实录》18卷。前两部实为一部。《册府元龟》(校订本)卷560,《国史部·采撰门》,《校勘记》曰:“二,宋本作三。”当以20卷为是。”[16]
  开元年间的实录一部,它是:
  1.《则天实录》30卷。
  今天我们看到诸书征引的实录应该是吴競撰30卷的《则天实录》,实际存20卷。因为武三思、魏元忠编撰的《实录》在当时饱受诟病,而宗秦客在垂拱年间因“奸脏事发,配流岭外”而死[17]。《旧唐书》的史臣对他的评价也极低,认为“二宗、一纪,谗邪酷毒……死不知辱”[18]。故而,我们判断,只有吴競的实录存世。因为,唐玄宗在开元中“诏右丞相张说在家修史”[19]。命“吴競又在集贤馆撰录”,即修《则天实录》[20]。又《唐会要》卷63《修国史》所载“宰相姚崇奏曰:……今史官刘子元、吴競等,撰《睿宗实录》,又重修则天、中宗《实录》,并成进讫”,也印证了这一点[21]。再者,吴競本人也说:“三思等立性邪佞,不循宪章,苟饰虚词,殊非直笔……别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22]既然国史业已重修,《实录》的重修自不待言。另外,司马光在《通鉴考异》征引的实录有《则天实录》。《通鉴》卷203则天光宅元年三月条载,《考异》曰:“《则天实录》,贤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这进一步说明,司马光在编修《通鉴》之《唐纪》武周历史时,所参考的编年体史书中应当有《则天实录》,此言当不谬。
  三 实录的主要内容
  《则天实录》的相关遗文存留在哪里?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当代史家刘乃和亦有论述。她在她主编的《册府元龟新探》一书中是这样论述《国史部》的,“《国史部》古略近详,唐五代至少要占三分之一。当时,唐及五代个朝实录以及其他诏令集一类书籍存者尚多,这一类书籍,即为《国史部》重要来源。从所录文字看,到了唐以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条目中出现长篇奏文,间亦有诏书及君臣对语,记录也更为详尽。可以判定,这类奏文诏令,大都取自实录或其他尚存书籍”[23]。我们细读《册府元龟》,可以发现,不唯《国史部》,《帝王部》也兼采唐及五代各朝实录,即就是《邦计部·赋税门》所记唐代经济活动事件也比《旧唐书·食货志》多出几十条。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国史部》对《则天实录》的征引。武周时期的名臣朱敬则有关拣选史官的奏表,《国史部·议论门》全文收录。
  朱敬则,长安中为正谏大夫、平章事,兼修国史。敬则请择史官,上表曰:“国之要者,在乎记事之官。是以五帝玄风,资其笔削;三王盛事,藉以垂名。此才之难,其难甚矣!何以知其然?昔平王东迁,历年数百,齐桓之九合天下,晋文之一战诸侯,秦穆远霸西戎,楚庄利尽南海,礼乐人物,阒尔无闻,今之所存,独载鲁史。向者鲁无君子,记侍则遗,雄霸远图,必坠于地,可不惜哉!只如齐、周小国之主,尚能留意于史册。齐神武尝谓著作郎魏收曰:‘卿勿见陈元康、杨遵彦等在吾目前趋走,谓吾以为勤劳,我后代声名在于卿乎,最是要事,勿谓我不知。’及文宣即位,又尝敕收曰:‘好直笔,勿畏惧,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又周文帝之为相也,纳柳虬之说,特命书法不隐。其志在惩劝如此。伏以陛下圣德鸿业,诚可垂范将来,傥不遇良史之才,则大典无由而就也。且董狐、南史,岂只生于往代,而独无于此时?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尔。今若访得其善者,伏愿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更超加美职,使得行其道,则天下幸甚。”[24]
  全文350字。
  我们再来看《旧唐书》卷90《朱敬则传》的记载:
  长安三年,累迁正谏大夫,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四年,以老疾请罢知政事,许之,累转冬官侍郎,仍依旧兼修国史。[25]
  全文44字。
  我们知道,《旧唐书》前半部也多采唐实录国史([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16,《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中华书局,1984年1月,第345页),《国史部》所载朱氏奏文自当取材自《则天实录》,比《旧唐书》本传多出300多字,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另外,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也大量采用当时存留的唐代各朝实录。通鉴学大师张煦侯在论述《资治通鉴》对材料的选择时讲,“正史:二十五种。编年:二十九种,又谱录八种。别史:五十四种。杂史:六十七种。霸史:三十五种。传记:十八种,又碑碣七种。奏议:八种,又别集十六种。地理:十种。小说:十五种。诸子:九种。总十类书,三百〇一种”[26]。据我们统计,《通鉴》采用的唐代诸帝实录有: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房玄龄《高祖实录》20卷,许敬宗《高宗实录》40卷,吴競《则天实录》20卷、《中宗实录》20卷,刘知几《太上皇实录》10卷、《睿宗实录》10卷,元载《玄宗实录》100卷、《肃宗实录》30卷,令狐峘《代宗实录》40卷,沈既济《建中实录》10卷,裴洎《德宗实录》40卷,韩愈《顺宗实录》5卷,路随等《宪宗实录》40卷、《穆宗实录》20卷,李让夷《敬宗实录》10卷,魏謩《文宗实录》40卷,宋敏求《武宗实录》20卷、《宣宗实录》30卷、《懿宗实录》25卷、《僖宗实录》30卷、《昭宗实录》30卷、《哀宗实录》8卷。共计22种实录。吴玉贵先生也说:“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中大量引用了《唐历》和唐代历朝实录的内容,在南宋王应麟《玉海》中也大量引用了唐代各朝的实录。”[27]我们来看《通鉴》之《唐纪》武周历史对《则天实录》的征引。
  《通鉴》卷203垂拱二年三月条,“《考异》曰:《统纪》、《日历》皆云八月作铜匭,今从《实录》。”[28]
  “春,闰正月,丁卯,封王子成美为恒王。”“《考异》曰:《唐历》《旧·本纪》《新·传》皆作‘成义’。今从《实录》。”[29]
  “五月,丙寅,夏官侍郎京兆张光辅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考异》曰:《旧·本纪》在四月,《传》在平越王贞后,今从《实录》。”[30]
  很显然,《则天实录》还存留于《资治通鉴考异》之中。
  凡两《唐书》与《实录》发生抵牾,《通鉴考异》则云从《实录》。《通鉴》武周引用《则天实录》的内容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很明显,《实录》是以年、月、日系事的编年体史书。《国史》是以纪、表、传、志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另外,今存3卷《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了从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到长安正式称帝之间357天的史实;今存5卷《顺宗实录》则详细记载了当时宰相王叔文等人的政治活动。那么,《则天实录》则记录了武周时期的军国大事,包括李敬业起兵、封王、命将、对外战争等等国家大事。
  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可以知晓,《则天实录》佚失于宋代以后,它的相关内容不仅存留于《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而且还存留于两《唐书》《唐会要》《玉海》《太平御览》等史书和类书之中。
  四 结语
  唐代帝王皆有《实录》编纂问世,然而像武则天那样,生前和身后出现几部《实录》问世的情况极少,加之文献资料的不足,这为我们的研究增添了困难。但是,通过上述的分析和推理,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多个版本《则天实录》的出现,说明唐人对女皇武则天的评价不一,是有分歧的。二是,吴競以《则天实录》为蓝本,在编修唐代《国史》时,为武则天设立《天后本纪》,将女皇武则天与唐代其他皇帝并列,承认并确立了武则天在唐代及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见《唐会要》卷63《修国史》)。三是,《则天实录》虽然在宋以后佚失,但该《实录》的大量内容却散存于《通鉴考异》《册府元龟》《唐会要》及两《唐书》等史书中,这为我们日后研究和复原《则天实录》奠定了资料基础。同时,《则天实录》的内容要比《则天皇后本纪》的内容充实得多,因而,《则天实录》内容的利用又可以将武周历史的研究引向深入。
  注释
  [1]牛致功著:《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55—356页。牛致功师详细论述了李渊建唐的历史要相信和依据《大唐创业起居注》。
  [2][3](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560《国史部·记注门》,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6415页。
  [4]《册府元龟》卷554《国史部·恩奖门》,第6351页。
  [5](宋)王溥:《唐会要》卷63《修国史》,中华书局1955年,第1095—1097页。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46《经籍志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1998页。
  [7][8](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58《艺文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1471页。
  [9][10][11]《唐会要》卷63《修国史》,第1094页。
  [12][13][14][22]《册府元龟》卷556《国史部·采撰门》,第6377页。
  [15](元)脱脱等:《宋史》卷203《艺文志二》,中华书局1985年,第5089页。
  [16]《册府元龟》卷556《国史部·采撰门》,第6382页。
  [17]《旧唐书》卷92《宗楚客传》,第2971页。
  [18]《旧唐书》卷92史官曰,第2973—2974页。
  [19]《册府元龟》卷559《国史部·论议门》,第6407页。
  [20]《册府元龟》卷559《国史部·论议门》,第6407页;《旧唐书》卷98《李元紘传》,第3074—3075页。
  [21]《唐会要》卷63《修国史》,第1094—1095页。
  [23]刘乃和主编:《册府元龟新探》,中州书画社1983年,第182页。
  [24]《册府元龟》卷559《国史部·论议门》,第6405—6406页。
  [25]《旧唐书》卷90《朱敬则传》,第2914—2915页。
  [26]张煦侯著:《通鉴学》修订本,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3页。
  [27]吴玉贵撰:《唐书辑校》,中华书局2008年,《前言》第6—7页。
  [28](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203则天后垂拱二年三月条,中华书局1965年,第6438页。
  [29]《通鉴》卷203则天后垂拱三年春正月条,第6443页。
  [30]《通鉴》卷204则天后垂拱三年五月条,第6444页。
  (贾云,三秦出版社图书编辑部主任、编审;董理,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乾陵文化研究(八)/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