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图库 > 壁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持花侍女图

冀东山,申秦雁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
  高144厘米,宽114厘米
  1973年陕西省富平县吕村李凤墓甬道东壁揭取
  此图位于甬道东壁,为第二幅。图中绘两侍女,右侧侍女,头梳椎髻,身穿窄袖袒胸粉红色短襦,土黄色披帛绕肩而过后令一端飘于体侧;下穿红色长裙,脚着云头履。右手举花枝,左手携长颈带流瓶。似乎外面正有奇景发生,她侧转身躯,回眸后望,神色惊诧。左侧侍女,头梳与右侧侍女类似的发髻,身穿窄袖白色圆领短襦,米黄色披帛通过双肩搭于手臂;下穿桔红色长裙,双手捧一含苞待放的花枝贴于胸前,漫立前视,从容不迫。
  图中的两名侍女,发式基本一致,服装颜色、款式也相差无几,手中都举着一枝花,但神态却不相同。一个前望,一个后视;一个若有所思,一个似有所顾。画面通过简单却有动感、前呼后应的人物造型,以及人物面容神色间的细微变化,使画面既可独立观赏,又可与左右其他画面连贯成一个整体,使观赏者不仅可欣赏画面上所表现的内容,又很难不去猜测画面上传达给观者但却没有表现的内容。这一点是李凤墓壁画明显不同于、从艺术手法上也高于几乎同时期、也是献陵陪葬墓的房陵大长公主墓壁画的最大特点。但是,李凤墓壁画人物在造型上的大头细身(身高与头的比例为5:1),使得人物形态上出现了头部较大,身躯细瘦,手臂短小的怪相。从这一点上看,它完全不如房陵大长公主墓人物形象丰硕伟岸、颀长饱满。这种反差足以说明它们是出自两个不同派系的画工之手,前者无疑是受隋代遗风的影响,同时包含着较多质朴的民间造型意识;而后者则可追溯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由此也可以看出,初唐文化兼收并蓄,既在造型上远承东晋南朝的某些因素,又对隋代丰面细身的造型样式进行革命,直至形成后来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和章怀太子墓壁画所呈现出来的盛唐风貌。
  右侧侍女左手所携的长颈带流瓶,常常被称为“胡瓶”。其特征是鸭嘴式口,长颈,椭圆形腹,圈足。根据各地出土的器物,此类器型一般为银器。唐代陶瓷、三彩器中也有许多“胡瓶”,但通常认为是仿金银器的造型。这种形制的瓶子因是萨珊、粟特银器中流行的器类,在唐代随贸易、朝贡等方式流入中国,因而被称为“胡瓶”。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冀东山主编, 申秦雁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冀东山主编, 申秦雁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