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概况 > 唐代帝陵文物艺术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陵石刻艺术-仪卫人马-文武侍臣

王双怀


  侍臣即通常所说的翁仲。据说翁仲本是秦朝的一位将军,后来才演变为对陵墓石人的称呼。《山堂肆考》载:“翁仲姓阮,身长一丈二尺。秦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秦人以为瑞。翁仲死,遂铸铜像,置咸阳司马门外。”《广舆记·陕西临洮府名宦》载:“阮翁仲,身长二丈三尺,……始皇时拜临洮守,威振匈奴。及卒,始皇铸为像,置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至者皆下拜。”
  从文献记载来看,墓上设置翁仲始于汉代。而帝王陵前置石人要以北魏孝庄帝静陵和西魏文帝永陵为早。唐代恭陵“号墓为陵”,神道两侧即有翁仲三对。乾陵、定陵和桥陵各有十对石人,均双手拄剑。泰陵以下十三座唐陵也各有十对石人,但东西二列有别,左文右武,文者握笏,武者拄剑。唐人封演说:“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仪卫耳”①。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隋书·礼仪志》记载:“梁武帝受禅于齐,侍卫多循其制,正殿、便阁及诸门上下各以直阁将军等直领,……行则仪卫。”唐初用隋礼。乾陵、定陵和桥陵石人当属皇宫仪卫,身份可能为直阁将军、殿中将军或侍郎。泰陵及以后诸唐陵石人,左文右武,这与当时唐陵石刻追求进一步的对称布局有关,另外也反映了那时朝仪制度的变化。《唐会要》卷25记载:“文武官行立班序:通乾观象门外序班,武次于文,至宣政门,文由东门而入,武由西门而入,至阁门亦如之。”
  唐代诸陵翁仲布局大体相同,但造型颇有差异。乾陵翁仲位于仗马之北,共十对,每对南北间距18.5米,东西列石人形制相同。身高一般为3.87米左右,头戴帻冠,长袖阔带,脚著长靴,双手拄剑,神态各异。定陵石人现存其二,均头戴高冠,身着长袍,双手拄剑。桥陵翁仲十对,每对南北间距29米。身高一般都在3.8米左右。头戴冠,冠上有一鸟饰,两侧为鸟翅形纹饰,身穿斜领宽袖袍,腰中系带,双手拄四节剑,足着高头分梢履。泰陵翁仲南北间距19米,比桥陵石人小,身高大约2.5米。东侧的头戴进贤冠,身穿宽袖长袍,腰系革带,足著高头履,背部腰带下有双佩大绶,双手执笏,雍容大度。西侧的头戴高冠,冠前饰雁鸟,身穿长袍,肩有背带,腰系革带,足著靴,双手拄七节剑,颇有将军风度。
  建陵翁仲形制略同泰陵,有文武之分。文左武右,身高在2.3米至2.5米之间。文者头戴冠,衣袖宽广,前绅后绶,有革带双佩,双手执笏,表情严肃。武者头戴冠,着广袖衣,双手拄剑,神态威严。崇陵翁仲位于仗马北22.4米,每对南北间距亦为22.4米。身高2.76米左右。东列形制与泰陵同,唯左侧佩剑,剑的两头从胸前和肘后露出。西列头戴高冠,冠顶呈亚腰形,上饰花纹,身穿广袖袍,左右肩有背带。背后冠下施巾,腰带下有短巾,袍的背部服饰种类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崇陵神道西列瑞兽西160米,有一小石人,其大小、服饰与北门外控马者相同。在控马小石人东10米,一座房屋的西墙基部,有二小石人,其一身披袈裟,下垂莲叶,似为佛僧。景陵翁仲位于仗马北22.5米,南北间距22米。石人身高2.65米,形制与泰陵相同。光陵东列翁仲仅存其一,位于翼马北155米,形制同景陵;西列存其四,头戴高冠,冠前饰团花纹,两侧饰羽翅纹,穿广袖长袍,脚著靴,双手拄五节剑。贞陵翁仲形同庄陵。东列应为文官,西列应为武官,均头戴冠,身着宽袖长袍,足登圆头履。但现存西列南数第二石人,其服饰、造形均同东列石人,当为文官。东列现存6个石人,均为文官,未发现形同西列石人的武官。简陵翁仲现存仅余西列,形制同贞陵。靖陵翁仲现存其二,东西列各有一个。
  唐陵翁仲数量较多,在雕刻方面很有特点。这些翁仲都是用整块巨石雕成的艺术品。大者将近四米,小者亦二米有余。从近处看身长腿短,似乎比例失调。但从远处看,却凝重自然,协调大方,有很好的视觉效果。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显得庄严肃穆,富有情感。他们冠服不同,神态各异:有的老成持重,满腹经纶;有的魁伟雄健,威武刚强;有的持笏在手,若有所思;有的双手拄剑,默不作声……。从这些翁仲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雕刻艺术的阳刚之美。
  ①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羊虎》。 

荒冢残阳—唐代帝陵研究/王双怀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