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代帝陵概况 > 唐代帝陵基本结构

  [下一记录]

唐代帝陵的类型

王双怀


  从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看,唐代帝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堆土为陵,一种是因山为陵。堆土为陵即在平地上开挖墓室,修筑地宫,上面堆土,建成覆斗型的陵台。这种陵墓在唐代以前十分流行。秦汉以来的帝王陵墓多是如此。因山为陵则是把自然的山峰做为陵丘,在南面山腰开凿地宫,修建陵园。这种类型的陵墓出现于汉代,汉文帝霸陵就是这样修建的。
  贞观九年(635),唐高祖李渊病死,遗制陵园制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②。汉魏时期流行堆土成陵。唐高祖生前对汉高祖的长陵比较推崇,而长陵就是堆土为陵的。因此,在给李渊修建陵墓时,诏“山陵依汉长陵故事”。当时大臣虞世南曾建议效汉霸陵故事,因山为陵,太宗未予采纳③。但这种陵墓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安全性较差。因此,唐太宗在给他和文德皇后修建陵墓时,采用了因山为陵的形式。这种陵墓利用了自然山岳,看上去高大、雄伟,很能体现帝王的宏大气派,而且还可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盗掘。所以,后来的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章陵、贞陵、简陵都模仿昭陵,采用了因山为陵的形式。只有庄陵、端陵和靖陵,仿效献陵,采用了堆土为陵的形式。至于关中十八陵的范围,各陵不尽一致:昭陵和贞陵最大,周长60公里。其次是乾陵,周长40公里;泰陵,周长38公里。再次是章陵,22.5公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端、简、靖各20公里。献陵最小,仅10公里④。
  北宋人游师雄在《题唐太宗昭陵图》中曾经论述过因山为陵的好处。他说:“自古帝王山陵奢侈厚葬莫若秦皇汉武,徒役至六十万,天下赋税三分之一奉陵寝,骊山陵才高五十丈,茂陵十四丈而已,固不若唐代之因山也。昭陵之因九嵕,乾陵之因梁山,泰陵之因金粟,皆中峰特起,上摩烟霄,冈阜环抱,有龙蟠凤翥之状。民力省而形势雄,何秦汉之足道哉。”虽然关中唐陵有堆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之分,各个陵墓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每座陵墓都有地面建筑和地下宫殿,主体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
  ① 目前考古界正对靖陵进行试掘,尚无考古简报发表。靖陵规模小,且修于唐末乱世,故在唐陵中并不具有代表性。
  ② 《全唐文》卷三《遗诰》。
  ③ 《唐会要》卷二○《陵议》。
  ④ (宋)宋敏求:《长安志》卷一六至二○。 

荒冢残阳—唐代帝陵研究/王双怀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