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陪葬墓

  [下一记录]

概说墓志铭 韦贵妃墓志铭

马海舰,郭瑞著


  墓志是古代碑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门类,其起源可上溯到东汉时期流行于平民阶层的志墓砖铭和中上层社会的砖志。当时,生者为了记录逝者生平事略,在建造墓圹时利用一些现成的砖材作为载体,刊刻一些简单的如姓名、时间、年龄等相关信息内容,谓之“志墓砖铭”。有的则是烧制一定形状的砖材,专门用于镌刻记录逝者的生活信息,称之为“砖志”,并且这一时期的志文多是内容简单,行文体例不一。其文词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主要记录墓主姓名、籍贯、官职等;二是写明建墓人姓名或者某某为谁作墓等;三是记叙墓主人的死亡时间;四是载明建墓时间而不记墓主姓名;五是记录埋葬之地或者墓主生前的品行作为等。
  三国两晋时期,当政者出于统治需要,禁止在墓前立碑,大部分墓碑甚至被推倒埋入地下。在这种大形势的影响下,墓碑形制也由大而小,由长变方,并被深埋于墓室。这一时期实质上成为墓志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到了南北朝时期,墓志已经发展成为独立于碑的另一大碑刻门类,且形制已定格为方形,一盖一底,配以纹图装饰,内容也基本为前序后铭两大部分。墓志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碑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昭陵陪葬者多为唐初王公贵戚和将相重臣,其墓志形制往往大而精美,具有极高的史料与书法研究价值,历来为各个时代的金石学家所看重。由于常年深埋地下,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系数要较碑小得多,保存状况也较为完好,其内容的完整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比起碑来要略胜一筹。昭陵现存的唐代墓志大多数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土,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韦贵妃墓志铭
  韦贵妃墓志1986年出土,长、宽各约80厘米,志盖厚约19厘米,盖面篆书“唐太宗文皇帝故贵妃纪国太妃韦氏铭”16个大字,墓志铭文为楷书,共39行,单行约38字,令狐德棻撰文。
  据志文可知,韦贵妃,名珪,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隋朝开皇十七年(597)生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韦氏生性聪慧,姿容倾国,早年嫁于隋朝民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后因李子雄举兵反隋兵败遭诛,韦氏亦遭牵连而获罪,被罚入宫为奴。
  隋室被灭后,又被李世民纳为王妃。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封其为贵妃,位居皇后长孙氏之下,后宫诸嫔妃之首。韦贵妃生有临川公主李孟姜和纪王李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九月二十八日病亡于河南洛阳,第二年年底葬于昭陵。



唐太宗昭陵石刻瑰宝/马海舰,郭瑞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