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贞观文化对日本文化有何影响

惠焕章,杨婧


  中日之间文化交流,渊源流长,特别是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其文化底蕴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自不必说,在唐贞观时期(公元627—649年),就已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密切了。
  贞观初年,唐朝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以日本向唐派“遣唐使”为出发点。日本派来的“遣唐使”规模宏大,组织完整,仪容庄重,他们在中国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回国时将中国文物典章制度、天文、历法、音乐、美术、建筑、雕刻以及一些生产技术输入本国,对日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当时日本正处于民族政治的阶段,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组织形态还尚未成形。但就在这一年,留学唐朝的学生高向玄理、南渊请安与到唐朝求取佛法的学问僧最澄、空海等人,积极鼓吹及提供隋唐文物典章的参考材料,并取得日本天皇的支持,使得日本史上发生了有名的“大化革新”。在此后历时60年期间,日本政治建设臻于完善,文化方面则追摹隋唐之风,盛极一时。“大化革新”在政治方面仿效的是中国的三省六部,设二官、八省百官;规定的五刑、六议、八虐也是唐代五刑、十恶、八议的蜕变,基本上是根据唐律而制定和颁行《大宝律令》;在经济方面,破坏了古老的氏族制,依照隋唐“均田”和租庸调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六年或十年实行一次“班田收授法”。仿唐的这次改革,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土地国有及其分配方法的实施,使日本中央集权制的组织始有基础,封建国家形态取代以前的氏族国家形态,天皇开始被尊奉为国家最高权威。
  除此之外,日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及饮食、服饰、建筑等无不受唐朝的影响。当时日本的新都京都及其宫室、寺院等建筑全模仿唐式,市容街道几乎完全和长安一模一样。当时儒家思想也深刻影响着日本国民的道德生活。历经唐贞观时期,日本社会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开始尊崇孔子,并有了释尊的流行,每年春秋两季行释尊之举。孝德天皇在位时(公元749—757年)师范唐高祖及太宗亲幸国子学释尊,并仿唐制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以为习行,主张“孝为百行之先”。平安朝初期文化所受唐文化影响极深,平安朝初期约历一个世纪之久,还郁郁绽放着唐王朝的英华,甚至被称之为“贞观文化时代”。唐文化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曾任驻日本大使的美国史学家赖世和博士说:“正如北欧诸国文化为地中海文化的支脉一样,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支流。”中国古代进步文化,随着中日交流的多次来往,逐渐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日本列岛的统一,进而有大和朝廷政权的出现。大化革新,更是为日本从幼稚的氏族政治,改变为仿效中国文化政治的重要转变时期。当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后,无形中在不知不觉之间,经过某种刺激致使日本人警觉,而被逼不得不谋改革之道,而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输入,及隋唐制度的完备,又恰恰为种种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准绳。如此以来,可以说,日本中古时代的文化,完全摄取了唐代的文化,与日本国有文化相融合,形成“和魂汉才”的局面,这大概是历史学家们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总而言之,贞观文化在一代英主开放思想的统领下,在邻国日本历史上烙下很深的印证,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日本的体制改革及社会大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