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太宗为什么会废掉太子承乾

惠焕章,杨婧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武德二年生于长安承乾殿,因以得名。武德九年十月,唐太宗以“立嫡为长”的封建世袭原则,即立8岁的承乾为皇太子。
  幼年的承乾以聪明、敏慧获得唐太宗的喜爱。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七月,唐太宗选择德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太师,严格教导承乾。李纲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为主,师教严肃,“每谈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当时年仅12岁的承乾还真能虚心接受教诲,“未尝不耸然礼敬。”连太宗看见,都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为了进一步培养承乾的实际办事能力,唐太宗专门颁布《令皇太子承乾听讼诏》,一些朝务“令承乾决断”。他在处理朝政时,还能“颇识大体”。
  然而,承乾毕竟生于深宫,没有接触民间,目睹动乱的社会阅历,难免鼠目寸光,识不及远。皇太子无比尊贵的地位,加之气质不协,使他日渐染上奢侈、漫游的纨绔恶习。他喜好声色,浪荡无度,口头上常讲忠孝之道,人前乖巧沉稳,但背地里却与群小亵狎,甚至还能装出“危坐敛容,引咎自责”的样子掩人耳目,文过饰非。他伪造的假象,也的确蒙过一些朝臣的耳目,却没有逃出英明的唐太宗的眼睛。唐太宗发现承乾的劣习后,并没有打算放弃他,认为承乾年轻,可塑性较大,只要有名师指点,应该会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的皇太子。
  贞观七年,唐太宗又物色了以不畏触犯逆鳞而闻名朝野的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太子右庶子,想借助他的“直谏”,协助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共同教导辅佐太子。这时,恰逢承乾患上脚疾,不能朝谒,也失去了太宗对他的教诲和监督,就有一批群小之辈乘虛而入,诱惑他更加嬉戏荒度。杜正伦、于志宁的直言相劝都无济于事,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太宗知道后,对太子承乾流露出很深的不满情绪,却并未完全丧失对他的希望,又选中当时名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以匡其过。孔颖达“每犯颜进谏”,面折承乾,可承乾依然无动于衷,习性如故。太宗无奈,只得另觅名师,于贞观十二年任命著名的诤臣张玄素为太子右庶子。
  太子承乾一次又一次辜负了太宗的殷切期望,随之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也日趋疏远,导致太宗对他开始厌恶了。查阅史籍,贞观初,太宗亲临东宫,了解承乾学业进展;贞观七年,父子有时还相见。但此后,就没有太宗幸东宫或与之交谈的记载了。
  其实,早在贞观十年,唐太宗发现太子承乾屡教不改时,就逐渐萌发了废掉他的念头。开始“宠异”“聪敏绝伦”的魏王李泰,在处事上给了李泰不少优待,每月给魏王泰的供给比太子承乾的还多。李泰被封为相州都督,却并不赴任,任留居京城,为了往来方便,太宗让李泰移居皇宫大内的武德殿,还特令魏王府设置文学馆。太宗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为了逐渐地树立李泰的威信,为更立太子做铺垫。
  承乾清楚地看到父皇对自己的日渐疏远和对魏王李泰的偏爱,也明白自己已经失宠,太子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便产生了满肚子的怨恨。可悲的前途使他心灰意冷,精神萎靡,于是更加自暴自弃,沉湎洒色,搞出许多恶作剧自以为乐。他招来上百人扮作突厥人,奏胡乐,跳胡舞,设胡人毡帐,舞胡人狼旗,摹胡人军阵,学胡人剑击厮斗,仿胡人烧柴烤羊佩刀割食。甚至自比可汗,佯装身亡,让众人依胡习俗,嚎啕大哭,闹得一片乌烟瘴气,昼夜不息。他还私下收养了—个名叫“称心”的小乐伎,整日寻欢作乐,对其宠爱万分。太宗知道后,派人杀了“称心”,惹得承乾伤心之极,在宫中为“称心”设灵堂,筑坟立碑,早祭晚奠,痛哭流涕,甚至装病长达几月不愿上朝,异常颓废。
  李承乾在自暴自弃的同时,并不善罢甘休,为了维护皇太子之位,他与其党羽密谋对策,制定了暗杀与政变两个应变策略。第一步,派出刺客暗杀魏王李泰,企图除掉嗣君的竞争对手,谁知此计没有成功,也只有第二条路可走,即要在不得已时孤注一掷,妄图发动宫廷政变,逼迫太宗退位,用武力夺取皇位。
  太宗对太子承乾的不轨行为,一切都看在眼里,却痛在心上,但在更立太子问题上仍犹豫不决。他一方面要求辅臣对太子严加训诫,甚至到了贞观十六年九月还下诏极力维护嫡长继承制的魏征为太子太师,希望能对承乾做最后的挽救,另一方面却派人严密监视承乾的一举一动。
  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亡,使得承乾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面对魏王泰咄咄逼人的气势,承乾加快了谋反的步伐。参与承乾密谋政变的心腹有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其中李元昌、侯君集都受到过太宗的指责,他们与承乾同病相怜,一拍即合。还有其他几人也“预其反谋”,“凡同谋者皆割臂,以帛拭血,烧灰和酒饮之。誓同生死,潜谋引兵入西宫”。“西宫”即为唐太宗寝宫。
  就在承乾紧锣密鼓地策划政变时,齐王李祐抢先于贞观十六年二月反于齐州,承乾闻讯得意洋洋地对纥干承基说:“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齐王祐的叛乱被迅速平定,审问谋逆案件,牵连到纥干承基。四月一日,纥干承基在传讯中供出了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唐太宗立案审理,在“反形已具”的证据下,唐太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拘捕了承乾同他的党羽,—场太子承乾谋反的政变就这样流产了。太子的党羽汉王李元昌赐死,侯君集以下皆斩。四月六日,太宗下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关押在右领军府,又于贞观十七年九月七日“徙承乾于黔州”。到了黔州没多久,便猝然死去。
  由此可知,李承乾终因荒诞不稽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政治前途,落得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可悲下场。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