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长孙无忌何以要拥晋王治为太子

惠焕章,杨婧


  《新唐书·濮王泰传》载:“长孙无忌固欲立晋王,帝以太原石文有‘治万吉’,复俗从无忌。”这一记载很值得怀疑。唐太宗向来重人事,轻迷信,这时又如何会迷惑于诫语之类的巫术,就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呢?据推测可能是李治当了皇帝后,他的史臣为了制造高宗运应天命的把戏而编造的谎言。实际上促使太宗重新考虑立嫡的绝不是什么“石文”之类的怪事,大概是长孙无忌“固欲立晋王”的坚决态度而已。
  长孙无忌是李泰与李治的亲舅舅,按理说他不应有亲疏之别,但他为什么如此厚此薄彼呢?这恐怕与他想搞外戚专权有关。贞观晚年,由于太宗有废立太子的倾向而引起党争,使唐太宗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受到极大的震撼,对功臣子弟参与亲王争立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也十分防范功臣的朋党之争。因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参与李泰谋嫡,甚至对房玄龄也产生了猜忌之心,唐太宗对他当然不能像往日那样信用不贰。而长孙无忌及其子弟都没有介入承乾与李泰的党争之列,又兼皇亲国戚的特殊身份,使得唐太宗对他特别信任,导致他权势日隆,大到可以左右朝政之势。当太宗决定立李治为嫡时询问他:“未知物论何如?”长孙无忌竟敢打 保票说:“召问百僚,必无异辞。”可见,朝廷文武百官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长孙无忌已经大权在握,当然不愿意失势,更乐意拥立一个懦弱听话的外甥当皇嗣,以便将来操纵政权。选李泰显然不合适,因为李泰有自己的党羽势力,一旦上台当了皇帝,肯定会重用自己的亲信,而且年纪较大,有一定的政治能力,长孙无忌当然不能控制他。而李治就不同了,他为人懦弱,又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便成了长孙无忌期望的最佳人选。为此,长孙无忌在太宗面前极力美化李治,将李治的懦弱赞扬为“仁孝”,一旦“仁孝”的晋王上台,他的擅权就万无一失了。
  其实,从感情上来说,长孙无忌也是偏爱李治的。贞观十年十月,他惟一的妹妹长孙皇后病逝时,李治才只有9岁,兄弟三人也就数李治哭得最为悲恸,让长孙无忌看见了极为心痛,心里也就对他的小外甥产生了一份怜爱之情。后来,在魏王泰与晋王治的争立中,太宗对李泰明显的宠爱,也促使长孙无忌对李治产生一份同情之心。正是在这两种情感的驱使下,才让他“固欲立晋王”,为李治争立立下汗马功劳。正如唐太宗对李治所说的:“汝舅许汝,宜拜谢。”
  可见,长孙无忌拥立李治为嫡的理由是很充足的,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把对李治的厚爱之情转化到实际援助中。如此重大的好事,当然要无忌拼上性命全力以赴了。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