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十八陵是否被盗过

惠焕章,杨婧


  唐帝陵之所以“因山为陵”,在唐太宗看来就是可使“奸盗息心”。但是,经历千余年的沧桑巨变,这些“宏丽不异人间”的地下宫殿真能如太宗所愿保存完好吗?近年来,据史学界和考古界专家的考证:唐帝陵地宫多次遭受过人为的破坏,温陵被淹,和陵被盗,“关中十八陵”中就有17座被盗,只有乾陵幸免于难。
  认为唐十八帝陵中有17座被盗,惟乾陵幸免的专家,有其可靠的依据性:其一,据史籍记载,黄巢退出长安后,高骈在写给唐僖宗的奏章中,有“今则园陵开毁”的句子。其二,古书证明乾陵没有被盗。《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其三,在1960年,中国考古界在组织文物工作重点勘察乾陵时,未曾发现盗洞。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谁盗掘了唐十八陵呢?据史籍记载,这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朱泚盗陵说。朱泚本为唐臣,泾原兵变,唐德宗出走奉天,他便自称为帝,走上反唐的道路,甚至连唐历代帝陵都不曾放过。关于此说法,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唐德宗曾在一份诏书中说:“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试想若朱泚不曾盗陵,唐德宗如此愤然的话语又从何而来?就连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和专门记录朱泚之乱的《奉天录》都有叙述朱泚盗陵时的情景:“斩乾陵松柏,以夜继昼”,“据乾陵作乐,下瞰城中,词多侮慢。”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朱泚在进攻奉天城时,的确有过盗陵的行径。据此,有的学者却提出异议:如果说朱泚曾盗过唐陵,也只有在他称帝之后才有机会。但从朱泚称帝以后的情形看,朱泚不可能盗掘唐陵,因为他没有盗掘唐陵的动机。曾有人向他建议说:“陛下既受命,唐之陵庙不宜复存”。可朱泚的答复却是:“朕尝北面事唐,岂忍为此!”从另一方面来说,朱泚也没有盗陵的必要。大抵盗陵多为财宝,而朱泚此时既据京师,不胜其富,府库之宝,还取之不尽,又何必求之于唐陵墓呢?再说朱泚也缺少盗陵的机会。朱泚称帝不久,即督师西进,与唐军交战于奉天,不久兵败,只得逃回长安,“但为城守之计”,哪里还有心思去盗掘唐陵。
  诚然,唐德宗曾说过朱泚“盗窃名器”、“暴犯陵寝”的话,但这并不等于说朱泚掘开了唐陵。也许,唐德宗所谓的“盗窃名器”,是针对朱泚据京师,自称皇帝而言的。至于“暴犯陵寝”,仅仅是指朱泚砍伐乾陵树木,移帐陵寝的不敬行为而已。所以说,朱泚盗陵的说法并不可信。
  二是黄巢盗陵说。这一观点被不少描述农民起义的著作所引用,说义军领袖黄巢在退出长安城后,高骈在写给唐僖宗的奏章中,有“今则园陵开毁”之句。如此一来,那些描述农民起义的著作在高喊:看吧,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是多么仇恨!自然,某些学者却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黄巢并无开毁关中唐陵之举。第一,高骈写给唐僖宗的奏章,是他在“既失兵柄,又落利权,攘袂大诟”的情况下,命门客顾云代笔所写的。其实当时他们都在淮南,对关中发生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唐僖宗令郑畋复诏高骈,指责他“指陈过当”,可见高骈之言,恐有失言之处。第二,新、旧《唐书》僖宗纪、黄巢传及《资治通鉴》中都无黄巢盗陵之说。黄巢退出关中后,天下行营兵马都监杨复光在写给唐僖宗的告捷书中,数列黄巢“罪恶”,却并未提及盗陵之罪,可见黄巢盗陵之事应算子虚乌有。第三,黄巢领导农民起义军在与四面唐军搏斗途中,一直缺少食粮,而唐陵中是不会有这些东西的,因此说义军盗发唐陵,似乎于理不通。第四,假若黄巢真的发掘了唐帝陵,那么,唐僖宗在镇压起义军之后,必定要下令予以修复。但事实上,唐僖宗在当时只下了一道《修奉太庙制》,并没有颁发修复陵寝的诏书。因此可以说,所谓“黄巢盗唐陵”,亦无真凭实据。
  三是温韬盗陵说。史载,温韬年轻时聚众为盗,占据华原(今陕西耀县)。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被岐王李茂贞募为“假子”,改名为李彦韬,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统管耀、鼎二州。均王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降于后梁。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他又降于后唐;后唐大臣郭崇韬指责他是窃陵贼,要求庄宗将他处死。但他贿赂了刘皇后和权贵伶官,非但未被处死,反而得留旧镇。到后来,直至明宗即位,始被流放德州,继而赐死。
  从温韬的一生经历来看,由于他曾“聚众为盗”,似乎有盗掘唐陵的嫌疑。为此,《旧五代史·温韬传》记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卷二六七载:“华原贼帅温 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陵发之殆遍。”《新五代史·温韬传》说得更为清楚:“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陵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按史籍的记载来说,唐诸陵被盗掘,皆温韬所为。
  然而,有的学者却分析了温韬的辖地,认为如果说温韬盗掘唐陵,那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不可能是全部。据分析,温韬的直辖区域始终没有超出义胜军的范围,而义胜军只辖耀、鼎二州,只是涉及三原、泾阳北部及富平西北而已。此外,乾州之礼泉、奉天是李茂贞的地盘,而温韬是李茂贞的干儿子,故可算在其势力范围之内。唐陵在富平境内的有5座:即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在泾阳境内有2座:崇陵、贞陵;在三原境内有3座:献陵、庄陵、端陵,在礼泉境内有2座:昭陵和建陵;在奉天境内有2座:乾陵和靖陵。如果这些在温韬管辖区内的唐陵墓全部被盗,也只有14座,何况温韬只是“发之殆遍”,并没有发掘完。所以说,认为唐帝陵17座被盗惟乾陵幸免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的。据《宋会要》记载,北宋建立后,太祖赵匡胤决定修复前代帝王凌寝,诏今州县检查历代帝王陵寝的存废情况。结果得知有28座帝王陵墓在动乱中被盗,其中“关中十八陵”中有12座被盗,即献陵、昭陵、定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和靖陵,这个结果应该是此较可靠的。又掘考证,自从宋太祖大规模修复诸帝陵寝之后,保护帝王陵墓的诏书屡著于令典,关于盗掘唐陵的文字也不见于史书。所以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关中十八陵”被盗者有12座,而乾、桥、泰、景、庄6座唐陵未曾被盗,并没有受到人为的干扰。
  很显然,由于史书对唐十八陵被盗情况的记载有疏漏之处,而史学界对有关这个问题的材料可能收集得也不够全面,所以,一些具体问题至少尚未明了,看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了。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