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文化遗产地管理对策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张颖岚著


  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临潼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67万,2006年GDP达到67.67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较上年增长20.81%;固定资产投资31.45亿元,较上年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较上年增长16.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1‰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较上年增加284元,在陕西省区县中位列第六①。区内现有陕西鼓风机厂、陕西标准缝纫机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汉兴、秦唐、秦兴等造纸企业,银桥、伊利泰普、伊力冷饮等奶畜加工企业。奶牛存栏数约4.14万头,蔬菜种植面积15.68万亩,城郊型商品农业发达。2005年全区石榴种植面积8万多亩,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2006年,“临潼石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秦始皇帝陵所在的秦陵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辖10个行政村,足临潼石榴的主产区,年产石榴、火晶柿子300多万千克,是陵区内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秦始皇帝陵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临潼城区、新丰街道办事处和代王街道办事处。其中临潼城区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是华清池景区及骊山森林公园所在地;新丰街道办事处城区人口约2万,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代王街道办事处城区人口约1万,陕西鼓风机厂位于代王街道办事处。
  临潼自1997年撤县设区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然而由于临潼城区南部为骊山阻隔,西、北方向为陇海铁路、西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所阻隔,地处城区以东的陵区一度面临临潼城市发展的严重威胁,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为解决城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临潼区政府1999年委托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围绕秦始皇帝陵的东、西、北三面,以骊山(临潼城区)、新丰和代王三个分区形成组团式布局,对秦始皇帝陵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使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随着《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的颁布施行,在文物部门的呼吁下,临潼当地政府调整了发展思路。在2006年最新修编的西安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临潼城区跨过铁路向西北方向发展战略,从而使得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图6)。
  陵区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目前主要以农业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为主,除陕西标准缝纫机厂外,只有少量规模较小的工矿企业。陕西标准缝纫机厂1968年从上海迁至西安,厂区(包括生活区)紧邻陵园东外城垣,不仅对外城垣东门遗址形成部分占压,也极大地破坏了陵区的历史风貌。
  秦始皇帝陵区交通便捷,西南距西安市中心约35公里,又西临高速公路、108国道连接西安,陵区南面的西临快速干道也正在建设之中。目前陵区西、北、东三面被临潼区东二环、108国道和兵马俑专用公路所环绕,陵区内有临马公路贯通东西,其余道路为乡村道路及新修建的安置区道路。
  临潼因拥有兵马俑、华清池两个5A级景区,以及秦始皇帝陵、骊山两个4A级景区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个成熟型旅游目的地,临潼正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停滞阶段,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正逐渐丧失原有的优势地位,表现在静态的文化遗产观光活动已不能适应旅游者日趋倾向于参与型、生态型、度假型等旅游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它还面临着周围替代型旅游产品的围攻。在此严峻形势下,临潼急需进行旅游形象的差异化定位,以促进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拓展提升。2006年,临潼区编制了《临潼新区总体规划》《秦文化旅游区规划》,修编了《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举办了“中国西安·临潼发展论坛”,就临潼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温泉开发达成共识,并明确定位临潼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及文物旅游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2006年,临潼各主要景点累计接待游客712.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56.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48亿元②。
  ① 任军号:《西安市临潼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16日西安市临潼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② 《西安市临潼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本节部分资料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制的《秦始皇陵保护规划》,2008年。


文化遗产地管理对策研究——以秦始皇帝陵为例/张颖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