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兵马俑真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末农民起义军的武器对比

陈景元


  秦俑馆的考古学家,一直都在强调“俑坑的兵器,是秦末一个政治集团取走的”,而这个政治集团,与一场“政治变故”有关,又说“到俑坑劫走兵器的,是一支军队”。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俑坑大量兵器被劫这件事,是秦末的农民起义大军干的。如果是他们,他们又是谁?如果是一支军队,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军队,才如此缺乏兵器、缺少战车车轮,非要潜入到阴暗、潮湿、几乎不见光线的俑坑中,打碎陶俑,砸毁战车,取走车轮,收集兵器,以便补充自己的武器装备?而要弄清“吕不韦戈”的来龙去脉,就一定不能回避这个核心的问题。
  所谓的“政治变故”,是指政治大动乱和大纷争引起的政权交替。在秦王朝末年,所谓的“政治集团”,无非是指在当时爆发的农民起义中,形成的主要政治派别。根据史料记载可知,秦末只有三支农民起义大军先后到过骊山附近地区:一是由周章率领的号称百万之师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它的大本营,驻扎在距代王镇不远处的戏水河畔;二是由汉高祖刘邦率领的“约法三章、严明纪律”的农民起义军,它的大本营,驻扎在骊山西侧的灞上地区;三是由西楚霸王项羽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它的大本营,驻扎在现今新丰镇附近的鸿门地区。
  据说,还有一支由章邯率领的秦王朝军队,它的大本营驻扎在秦始皇陵附近地区。有人认为,是章邯缺乏兵器,于是下令拿走俑坑内的兵器。这种观点一经提出,就被人们否定了。理由是:第一,这种看法不切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第二,没有将兵器的丢失同俑坑被严重破坏、焚毁联系起来;第三,没有考虑到几十万骊山刑徒与数千件(套)兵器之间的比例(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支护陵的部队,怎么可能会缺乏武器,没有武器,又怎能管住几十万修陵的刑徒?请注意,在刑徒墓中,在秦始皇陵城垣之内,是有铁剑等精良兵器的,那才是当年秦军的武器装备!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分辨的是,在秦末到过骊山地区附近的三支农民起义大军之中,究竟是谁最缺乏兵器,最急需作战装备?究竟是谁,最希望从俑坑中得到铜制兵器,来提高自己的战斗力?究竟是谁,最有必要在重大的决战前夕,愿意钻进并不完全敞开的、几乎寸步难行的秦俑坑深处,去搜罗大量的作战必需的各种兵器?这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胆而又秘密的军事行动,能够策划这一切的,必定是一位既谨慎、又有冒险精神的军事家!从最后结果看,他们制定的计划和安排,都已经得到顺利、圆满的执行。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也留下了他们到过秦俑坑的很多证据。
  有可能按照周密计划,从而取走兵器的到底是谁?先说一下那位汉高祖刘邦吧。自从丰沛起义之后,他在萧何、樊哙等人的辅助下,过五关斩六将,大破秦军,很快就挥兵进入了秦都咸阳,迫使秦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子婴,屈尊道旁,前来归顺请降。随后刘邦“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他的几十万部队,对关中的父老,秋毫无犯,连对立阵营的范增,都说刘邦“今入关,财物无所获,妇女无所幸,此基志不在小”,后来他即位称帝,还对秦始皇陵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要说刘邦对俑坑的那点兵器感兴趣,无论谁都是不会相信的。
  再说,那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项羽,当他率领8000精兵起义之后,大破秦军于襄城、东阿、濮阳、雝丘、定陶,迫使秦军主将章邯等人率部投降。仅在新安一战,一夜之间20多万秦军,全部都被他“坑杀”。不言而喻,当他挥兵进入咸阳之前,已经全歼了秦王朝最精锐的部队,秦代最先进、最精良的兵器,包括原先收缴六国精良的铁制兵器以及其他军事装备,已经悉数归他所有,在这种大局已定的情况之下,真是兵勇、将广,兵器精良,这才是“战胜者”不可一世的、充满霸气的真实写照,这不也是当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秦军光辉形象的再现吗?
  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祖祖辈辈就生活在拥有大量钢铁兵器的楚国,他的军队占领咸阳之后,刘邦让出了全部所得,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要说他会钻进秦俑坑黑洞洞的地下,去窃取那么多过时、落后的青铜兵器,去卸走那么多“战车”上的轮子,简直要让人笑掉大牙了。项羽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他到俑坑捡这点“破烂”东西干什么?《古今刀剑录》和《名剑记》里都有记载,“刘季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说明在“鸿门宴”上,刘邦佩带的是秦代的铁剑,项羽少时舞的宝剑也是铁剑,只有铁剑对铁剑,才不会在客人面前丢丑呢!
  可是,最先到达骊山的周章起义大军,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陈胜、吴广是因为“适戍渔阳,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而被迫“起事”的。起义行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俛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淮南子·兵略训》中也说到:“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大楚,而天下响应;当此之时,非有坚甲利兵,劲弩强卫也;伐陈枣而为矜,周锥凿而为刃;剡摲筡,奋儋?,以当修戟强弩。”
  由此可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只能以耜头、铁耙等农具充当兵器,苦于器械不足,再向山中轩木作棍,截竹为旗,方得粗备军容。这一支自发组成的农民起义军,自东向西,沿途收集车马壮士,迅速地扩充了队伍,一旦遇有秦军坚守的城寨,一律绕行而过,所以一直未与秦军直接地交锋。当周章率领的“百万”大军,像潮水一般向咸阳挺进的途中,他们除去能够发出气壮山河的“最后吼声”之外,可都是一群赤手空拳的饥民啊!让他们拿什么去和强大的秦王朝军队去拼出一个真正的“你死我活”来?星星之火,虽然可以燎原,但星星之火,也是最容易被扑灭的!

兵马俑真相/陈景元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