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当代修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轩辕庙整修与祭祀大殿1


  轩辕庙是黄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庙现址位于桥山东麓,桥山东西走向的支脉——凤凰岭横亘于庙北,沮水自庙前流过折而北去。史载,轩辕庙创自汉代,原址在桥山西麓,后因避河水侵蚀,于北宋年间迁至现址。
  庙区现状占地9.33公顷,座北朝南,建筑自南而北,有照壁、庙门、碑亭、过厅、大殿、碑廊等,均为近代重修或增建。风格不一,材质简陋。庙院内有“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等古柏16株,还有“黄帝石足印”等古迹及古碑数十通。
  庙的四周界限,以总体的规划,北界为凤凰岭南坡脚下新辟的汽车路;南界为庙前陡崖,与沮水滩地高差约13米;西界为保生宫旧址,现状有由黄陵县文庙迁建的古建筑两座,应尽可能加以保存利用;东界为黄陵中学校舍,规划拟另选址新建。
  整修后的轩辕庙应包含三个功能:保护功能。保护“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及其他古柏,“黄帝石足印”等文物古迹及珍贵的古树名木;展示功能。展示历代碑石,介绍黄帝及中华民族起源、形成的历史,还可以布置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展览,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祭祀功能。通过祭祖活动,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庙院规划要点
  (1)现有轩辕庙留下的最有价值的遗产是庙院内16株古柏,尤以“七楼八柞半”的“黄帝手植柏”和“汉武帝挂甲柏”最为珍贵。规划将现有庙院辟为“古柏大院”,将现状“诚心亭”及“碑亭”拆除,改建一牌坊式“诚心门”;将庙门外移,使“手植柏”与庙门距离由现状6米扩大至14米,以保护古柏生长环境并改善观赏条件。
  (2)庙院现存元明清帝王及历代名人祭文碑刻53块,规划在“古柏院”建东西碑廊加以展示。
  (3)按今后庙祭活动的要求,在现有庙院之北新建“祭祀大院”,由门、殿、廊庑、钟鼓亭组成。祭典广场按5000人设计。
  (4)庙北设后门及停车场,供清明大祭时陪祭人员及贵宾出入。后殿作为会议室。祭典大院东西庑作为休息室及陈列室,可利用大殿台基下空间作半地下室,作为祭祀大院的辅助用房。
  (5)现庙西偏院为保生宫旧址,院内有4株古柏及近年迁建的县文庙古建筑两栋。规划予以保留,仍作为文物展室。在庙东侧增建东偏院,供日常管理接待使用。
  (6)在“古柏大院”与“祭祀大院”之间插入一个“中院”,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空间,用以解决庙祭时人流疏散及庙院与陵道之间的转换空间,用以引导庙祭后人流上陵。古柏大院、中院、祭祀大院为传统的纵深布局形式。现庙院深135米,规划三进院落南北深340米,既增强了宏伟气势,又体现了轩辕庙历史的沿续和发展。
  (7)新建祭典大殿为全庙的主体建筑,取九间庑殿顶的高等级型制,前设大“月台”。殿内立“黄帝之位”,屏风墙作“人文初祖”大型壁雕,以表现大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大殿空间前“虚”后“实”,以使大殿空间与祭典广场取得交融的效果。
  (8)轩辕庙与黄帝陵的联系,一是由庙门前广场,连接上陵道路至陵的主轴线——“神道”;二是通过祭祀院的侧门出口,连接凤凰岭南面阶梯形坡地上传统的登陵步道,过功德坛再转神道登陵;三是出北门,登凤凰岭,沿山脊西行,穿柏林直上墓园,这是总体规划所选择的一条重要谒陵路。 (赵立瀛 周若祁) 




祖陵圣地——黄帝陵 历史·现在·未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帝陵基金会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