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第二节 坚持新民主主义方向——1

雷云峰


  一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论述
  抗战以来,由于我们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严重地威胁着日本侵略者的后方,迫使日寇自1938年10月以后不得不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集中侵华的主要兵力来进攻在其后方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解放区战场变成抗日的主要战场。在这种形势下,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于1938年底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军事上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同时还在政治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猖狂进攻。国民党的宣传机器,大肆鼓吹蒋介石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谬论,一批御用文人也叫嚣“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应当收起”,共产党应该“取消”。他们还竭力宣传反动的“一次革命论”,鼓吹“基马尔主义”,以掩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实质,企图达到把抗日民主力量打下去的可耻目的。这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既不同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又惧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企图走中间道路,幻想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中国。在反共声浪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全国人民都在为抗日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担忧。“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
  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思想政治战线上的猖狂进攻,打破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正确前进的方向,夺取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毛泽东于1940年1月写了《新民主主义论》这部重要著作。最初以《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为题,发表在同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登载时,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科学地总结了近百年来特别是1919年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地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深刻地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基本规律,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毛泽东从整个世界的广阔背景中考察中国革命的特点,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从此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结束了,开始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和两个历史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五四”运动以前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五四”运动之后,由于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革命阵线来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批判了看不到这种联系而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顽固派,也批判了看不到这种区别而主张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左”倾空谈主义。毛泽东根据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和中国特定的现实条件的分析,强调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论述了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是毛泽东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而制定出来的。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它是真正实行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国家所有,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之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某种必要办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反对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确立共产主义思想在国民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