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章 第二节 精兵简政在陕甘宁边区的贯彻——2

雷云峰


  二 第三次精兵简政的准备
  陕甘宁边区在第一、二次精兵简政之后,为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把边区的精简继续引向深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1942年9月1日,边区政府召开了第33次政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明确规定,“统一、少而精,提高效率,是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全部意义。”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把边区范围内的行政、地方武装、财政等完全统一由边区政府领导,才能保证思想行动的一致和有效;必须精干组织,减少脱产人员,才能保证不富庶的边区供给长期抗战的人力物力不会匮竭;必须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提高每个军政人员的战斗力与工作效力,不浪费任何物质,才能积蓄力量,准备反攻。根据这些要求,纲要草案规定,“脱离生产的部队应不超过边区人民总数的2%,脱离生产的政民工作人员,应不超过全边区人民1%”。
  纲要草案对精兵和简政的内容,分别作出规定。关于精兵,要求整军委员会拟定出详细的精兵办法,认真执行,政府给予帮助,促其实现。关于简政,提出了十项具体政策:(1)精简上层,充实下层。(2)紧缩机构,精选人员。(3)确定职责,建立制度。(4)办事迅速,减少文牍。(5)学习业务,工作专门。(6)养成法治,厉行民治。(7)军事第一,对军负责。(8)统筹统支,经营一致。(9)负担合理,节省开支。(10)实行奖惩,俸以养廉。并对每项政策的含义,都作了明确的解释。
  鉴于编整委员会不能承担全部精简工作,纲要草案提出,“应另设整政整军以至整财等委员会,分别进行工作”。“各分区县市的政府系统,各司令部师旅团的军事系统,均应设立整编或整政整军的委员会,使精简工作做到上下一致”。
  会议还决定成立边区简政委员会,由林伯渠、李鼎铭、谢觉哉、高自立、刘景范、柳湜、周兴等7人组成,领导政府简政的全部工作。
  为了贯彻简政政策,1942年9月10日,边区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林伯渠主席作动员报告。从9月11日至17日,边区政府一级机关就边府前两次简政进行检查总结,其主要内容是边区政府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干部配备、领导关系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通过检查总结,肯定了前两次简政的成绩,检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组织机构方面,纵的不够健全,横的缺乏联系;行政首长常为事务所纠缠,研究政策方面的问题较少;上下关系堵塞,该往下交的不交,该往上报的不报;许多地方“人不找事”,“事不找人”,工作效率很低等。经过由上而下的民主检查、总结,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简政的真正意义,解除了顾虑,提高了认识,为第三次精兵简政做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接着,9月18日至26日,总编整委员会召开简政座谈会。前三边专员王子宜、强晓初,前绥德专员马豫章,陇东特委书记马文瑞,关中专员习仲勋,延安县县长刘秉温及川口区区长赵青土、五乡乡长卜青旺、丰富区二乡乡长米儒礼,甘泉县县长白世杰及三区区长贺增岭,前靖边、安定、安塞县县长王治邦、薛兰斌、石子珍等分区、县、区乡的干部出席。座谈会以整风的精神,分别讨论了专署及其以下各级政府的简政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23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简政的积极意义在于“求得精干、统一、效能、节约、反对官僚主义等五项原则之实现,必须达到健全机构,建立制度,调整干部,改变作风,加强领导,精通业务,厉行节约,改变各方面的关系为目的,以使上下一致,上层加强精干,下层充实提高,以及法令深入群众”。①座谈会还认为,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关键,在于提高乡级干部的素质,加强乡级政权建设。因此,简政工作必须以加强乡政权为重点。通过这次座谈会,为深入进行精兵简政打下了思想基础。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11月4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作了《简政整政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林伯渠提出了关于简政整政的八个重大问题:
  第一、政府工作要集中力量于两大基本任务,即发展生产,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强干部教育和军队教育。为此,必须纠正不顾边区现实的“百端并举”和不合实际的“正规化”思想。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统一领导。政权机关中还存在着闹独立性的宗派主义的严重残余。这种残余破坏了政府领导的一元化,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和政纪。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这种残余,以巩固政权机关的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的一元化。
  第三、改善领导作风,以提高工作效能。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的主要任务在于:(1)掌握政策。(2)贯彻执行政策。(3)积累和总结经验。要做到这些,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残余和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倾向,认真学习和加强调查研究,改善领导作风以提高工作效能,是简政整政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四、加强乡政权,巩固乡政权同人民的联系。必须正确认识乡政权的作用和地位,乡政权是人民的直接政权,是政府联系人民的基本环节,是边区政权的基础组织,政府的政策法令,要经过乡政权才能实现。
  第五、巩固三三制。今后的方针是要继续贯彻三三制,尤其要努力巩固三三制。
  第六、率领人民积极拥护军队。边区人民全赖有八路军的镇守,才能巩固民主政权,建设根据地,保护人民利益,坚持抗日战争。因此,八路军是值得政府和人民拥护爱戴的军队。
  第七、政权中的共产党员,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边区的民主政权,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创立和巩固起来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民主主义的边区。共产党员都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这是共产党的铁的纪律,政权工作中的共产党员,丝毫没有例外。为此,要巩固党的领导的一元化。
  第八、改造干部的思想作风,以达到简政整政的目的。因为,干部的思想作风,是达到简政整政目的的决定因素。为此,必须改造干部思想方面存在着的主要毛病。
  林伯渠的《简政整政问题》的报告,是边区进行第三次精兵简政的指导方针。
  边区政府还将《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草案)提交高干会议讨论。
  边区高干会议期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著名报告中,对“精兵简政”工作又明确指出:“这次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以后,我们就要实行‘精兵简政’。这一次精兵简政,必须是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痒的、局部的。在这次精兵简政中,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这是对过去精兵简政工作的批评,也是对今后精兵简政工作的期望,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对精简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指明了深入进行精兵简政的方向。
  1942年12月11日至1943年1月16日,边区政府召开各分区专员、各县县长联席会议。林伯渠在会上作了《发展生产,教育干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报告。会议着重学习毛泽东在边区高干会议所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和《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讨论研究实施简政的办法和发展生产,加强教育的途径。这次会议,对各级政府顺利进行简政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接着,1943年春,边区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组织措施和条例。如《政纪总则》、《县政府组织暂行条例》、《乡政府组织暂行条例》、《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政务人员公约》、《整编办法》等,对边区各机关、学校、事企业单位及民众团体进一步实行精简,规定了更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从而保证了边区精简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
  ①《简政不只是“减政”,且是提高工作效率》,1942年9月24日,《解放日报》第二版。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