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地位——5

雷云峰


  五、边区的行政区划
  边区总面积原为12.9608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管辖范围包括八路军的募补区,1937年7月到12月,经蒋介石承认及国民政府行政院例会正式通过的有26个县,计有陕西的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神府(神木府谷各一部分)、延川、延长、肤施(即延安)、甘泉、富县、旬邑、淳化、靖边、定边、安定、安塞、保安;甘肃的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环县;宁夏的盐池、豫旺共26县(开始划定的行政区为23个县,随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定八路军募补区时除原定23个县外,又增加了镇原、环县、豫旺3个县)。但自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前线抗战后,国民党政府却不履行诺言,不承认边区的合法地位,并增调大军,构筑三道封锁线,重重包围边区,又先后占去淳化、旬邑、正宁、宁县、镇原、豫旺6个县城及村镇数千处,计面积约3.064万平方公里,占边区总而积的24%,人口约50万,占边区人口的1/4。
  1941年11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边区所辖地重新划分为29个县、市(计266个区,1549个乡):
  直属县市:延安市、延安县、富县、甘泉、固临(陕西宜川4个区,甘泉1个区,新建的县,又叫固林(初名红宜)、延川、安塞、安定、延长、志丹、靖边、神府(神木5个区、府谷1个区)。
  三边分区:盐池、定边。
  绥德分区: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
  关中分区:新正(甘肃正宁1个区,陕西旬邑4个区)、新宁(甘肃宁县与正宁县的一部分)、赤水(陕西旬邑与淳化的一部分)、淳耀(陕西淳化3个区、耀县2个区),以及同宜耀(由陕西同官、宜君、耀县组成,称关中东行政区)。
  陇东分区:庆阳、合水、镇原(甘肃镇原一部分)、曲子(由庆阳马岭区、固原三岔区、环县5个区组成)、环县、华池(庆阳大部、定边、靖边各一部分)。
  边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为15.2人(全国为39.54人,陕西为60.5人)。各分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绥德分区为47.4人,关中分区为16.5人,延属分区为16人,陇东分区10.3人,三边分区5.4人。占边区人口5/10的东北地区,耕地少、人口多、平均每人6亩地;占人口4/10的地区则耕地多,人口少,每人平均耕地12亩,尚有大批荒地无人耕种。另有占人口1/10的地区,地接沙漠、土地多而贫瘠,且雨水少、灾害多,收成微薄。据1941年10月边区建设厅统计,陕甘宁边区已耕土地约1238.0613万亩;尚有广大土地可供开发,当时估计,边区可耕地面积约为4000万亩。
  陕北人民自古“人勤稼穑”、“俗尚纯俭、不崇侈糜”,以农牧业为生。边区的农业,延属东三县沿黄河一带,因得黄河水流调剂,气候较暖、雨量较多,生长期较长,主要作物为棉、麦、谷等;三边区一地势最高,受沙漠影响,主要农作物为糜子、荞麦、且适于畜牧;关陇区一关中陇东“原地”地带,主要作物为冬麦;延绥区一包括延属分区的西部,绥德分区的西北部,主要作物为谷子。边区的畜牧业,有绵羊、山羊、牛、驴、马、骆驼等,除骆驼仅产于三边外,其它各种牲畜在全边区均有出产。绵羊主要产于三边、陇东,三边的滩羊毛为全国名产。山羊以延属出产较多。牛以关中、陇东出产较多。绥德因草地缺乏,牛羊出产极少。驴则以绥德、陇东的为佳。马主要产于三边,骡以关中出产的最多最好。
  边区的森林面积约4万平方里,依河流山脉自然环境,可划为九源、洛南、华池、分水岭、南桥山、关中、曲西7个林区。树种有杜梨、柏、杨、柳、榆、槐、桦、青冈栎、漆树、盐肤木 (五倍子树)、桑、松、楸、椿等。边区西北之靖边、定边、盐池等地,因靠近沙漠,全无森林,“赤野千里”。林区出产漆、五倍子、木耳等。药材有甘草、地黄、薄荷、牵牛、枸杞子、地骨皮(枸杞之根皮)、茴香、柴胡、车前子、苍耳子、黄芩、菖蒲、杏仁、牛蒡子等。
  边区的矿藏,主要有铁、煤、石油、盐、碱等。铁的产地主要是关中、甘泉、蟠龙及子长。煤的主要产地有延安、子长、子洲、米脂、神木、府谷、关中等地(烟煤蕴藏较多);环县有半无烟煤;靖边有泥炭(即沙炭)。陕北石油油苗散见于各地,已开采的有延长及延川永坪二处。边区盛产食盐,为边区“三宝(皮毛、食盐、甘草)之一;三边之盐池供给西北民食已达千年以上;绥德之井盐亦可供食用。神木、三边之石碱、藏量也不少。此外还有石膏、磁土、绿矾等矿藏。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建立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年7月—1940年12月)/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