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第三节 边区民主政治的新发展——1

朱凯,郭林,吴璋


  一、第三次民主普选
  抗战期间,边区民主政治的实施与成就,为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表率,对国统区人民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使他们从陕甘宁边区看到未来的希望,促成了激荡全中国的民主运动浪潮。抗战胜利后,争取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急切心愿与现实要求。在这方面,陕甘宁边区再次做出了榜样。
  早在1944年12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就作出决定:鉴于抗战日益临近最后的胜利,决议适时对边区各级政权机关普遍实行民主改选,然后在此基础上民主选举产生第三届参议会和民主联合政府,进一步巩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进入1945年后,边区开始民主普选活动,逐级改选人民代表(或参议员),组成各级新一届政权机关。1946年4月,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延安胜利召开。这是抗战胜利后第一次民主普选活动和边区参议会大型会议,证明边区民主政治又获得新的发展。
  正由于边区是战后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实行自下而上民主普选的地区,所以这次逐级民主选举活动不仅是边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战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进全国人民民主运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边区的民主政治,为战后中国政治民主化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专制本质的无情揭露。
  边区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分为准备试点和全面展开个两阶段。
  (一)准备阶段
  主要是制定民主普选的方针政策,选择典型乡进行试点,为全面普选取得经验。
  1945年2月28日,边区政府第96次政务会议决定:聘请党政军民、少数民族和劳动英雄代表共11人组成边区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谢觉哉,后为刘景范),负责指导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8月4日,边区政府第106次政务会议又决定本年秋后开始普选准备工作,要求各分区选择数乡先行试点,并且责成延安大学等单位开办短期训练班以培训选举工作干部。8月27日,边府正式颁布《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
  边区政府抓的试选乡是延安市新市乡、延安县川口区第一乡和第五乡、延安县三区三乡。边府秘书长罗迈和民政厅长唐洪澄率领4个工作组分赴有关各乡帮助工作。此外,各分区各县也确定了自己的试点,如马栏市一乡,庆阳市高迎区三乡,华池县温台区二乡,镇原县孟坝区三乡,定边城区四乡,辛店区八乡,吴堡县刘家沟区五乡,清涧县折区四乡,等等。到9月中旬,各地先后召开了试选工作会议,总结有关经验。
  9月18日,边区选举委员会开会总结延安市、县4个试点乡的选举经验,着重讨论了贯彻民主方针、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整顿基层干部作风、保证选举质量以及如何实行“议行合一”的代表制等问题。试选证明:放手民主是做好普选工作的关键,但放手不等于放弃领导。自觉地有领导地放手,就可以减少与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各种偏向。如果能用多种方式启发群众,并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就更能有效和充分地发动群众。延安新市乡群众在试选中提出: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取消行政村长制,由各行政组选民依人口比例选出代表领导小组,再由他们组成乡人民代表会,作为乡级政权的权力机关,就可以真正做到“议行合一”。这个建议得到边区参议会常驻会和边区政府的肯定。
  9月6日,边府发出《关于今年选举工作的训令》,决定从10月15日起至12月底,全面进行乡、县、边区三级政权的改选工作。《训令》要求各地“要全心全力的继续提高边区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方面建设上作出更好榜样,有力的参加和推动为全国的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的事业。”《训令》指出:这次选举必须继续坚持不分阶级、党派、民族、性别和宗教信仰,不受财产和文化程度限制,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原则;必须发动人民彻底检查政府工作,检查各种政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程度,检查政务人员的工作作风,认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选举中,任何公民、任何抗日党派和民众团体都有依据选举条例提出候选人的权利,有为自己或他人实行竞选的权利,但任何操纵行为必须坚决制止。《训令》要求各级政府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立即成立选举委员会,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宣传政策、研究试选经验、调查研究、登记选民等各种准备工作。
  乡选是三级选举的基础。10月5日,边府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今年乡选工作致各专员县市长的信》,根据试选经验就选举方针、检查工作、选举代表、开代表会、宣传鼓动、加强领导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信中指出:这次选举运动的实质是“政府人员同广大群众结合一起的自下而上的整顿政风的运动,是几年来政权工作中整风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个运动的开展对于改进工作和作风,对于提高边区各种建设将有决定的意义”,因此,必须“在继续三三制政策的精神下,发扬民主,团结人民;放手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和人员;教育干部,整顿作风,改进工作,自由选举,选举好人;健全民主制度,加强地方自治;而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检查政府工作和人员,尤是选举工作做好的主要关键。”①至此,边区参议会常驻会和边区政府正式决定:改乡议会制为人民代表会制,以克服乡级政权议行并立的缺点。
  10月7日,西北局发出《关于区乡干部冬训指示》,要求把1945年的区乡干部冬训与选举运动结合起来,达到在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及选举政府工作人员的实际中教育和提高区乡干部水平的目的。10月14日,边区参议会常驻委员会和边区政府发出《联合通知》,又对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选举条例》作出三项重大修正:(一)为了更加发扬民主,加强乡村自治,改乡参议会为乡人民代表会。(二)为便于人民选举自己所熟悉的人为代表和便于代表领导居民推行工作,乡级选举一般改以自然村为单位。(三)为贯彻自由选举方针,各级人民代表和参议员候选名单,除可由各党派社会团体提出外,扩大一般选民的提名权。
  (二)全面展开阶段
  10月中旬,边府抽调80多名干部组成11个工作团,分赴各分区和部分县协助乡选工作。各县也都举办区乡干部和选举工作人员训练班,以培养骨干。边区选举工作团和县区选举工作人员共同下到乡或村,同基层干部一起发动群众,组织选举。各地都分选民登记、检查工作、改选人民代表(县与边区两级为参议员)及选举政府领导人员四个阶段。到11月下旬,已经基本完成乡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检查政府工作和选举代表。检查工作的方法是:先由乡政府向选民报告工作,使选民明了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有什么成绩与困难。然后采取讨论报告、个别访问、分村开会等办法,发动群众检查政府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其后,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自由选举,选举好人”的方针和“自由提出,经过民主讨论,集中表决决定”的程序产生乡人民代表候选人,再采用差额选举办法选出正式的乡人民代表。结果,各地选民到会率都在8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90%以上。到1946年1月,乡级选举工作基本结束,新一届乡人民代表会和乡政府委员会普遍成立;新的县参议员也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出来。
  接着,各县陆续召开新一届县参议会大会,听取并讨论县民主政府的工作报告,提交和审议大会提案,然后选举产生本届参议会的正副议长、常驻议员和新一届县民主政府领导人,按照法定名额选出代表本县人民的边区参议员。到3月中下旬,各县参议会先后胜利闭幕。
  边区第三次民主普选活动历时半年之久,获得圆满成功,取得国内外注目的重大成就。首先,这次普选活动比较彻底地实现普遍、自由、平等、直接和无记名等民主选举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了边区人民的心愿和意志。全边区参选的选民人数占全部选民人数的82.5%,超过了1937年第一次普选(约占70%)和1941年第二次普选(约占80%)。其中,志丹、子长、曲子、环县等地达到87%,马栏市达到90%以上,镇原三岔区回民乡高达100%。新解放的安边县,这次也召开了县临时参议会,选出县民主政府委员和正、副县长。各级被选代表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仅以新选出的边区参议员170人(正式135人,候补35人)为例,其中有男(163人)有女(7人),包括中共党员61人,旧国民党员19人,无党派人士89人,救国会1人;按民族分,汉族164人,蒙古族3人,回族3人;按宗教信仰分,天主教徒3人,回教3人,无神论者164人;按社会成分分,地主34人,富农26人,中农69人,贫农18人,工业资本家3人,中小商人9人,城市小资产阶级3人,贫民2人,工人6人;按本人社会职业分,有党政干部、工农商学军等各方面人士。他们被人民群众推选出来,代表人民参加边区最高权力机关,为人民办事。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在参议会大会上说:“这届选举结果,共产党在绝对多数的乡代表里头不够三分之一,在县和边区议会里占三分之一。有的地方稍多于三分之一,因为是地方人民直接选举的,不可能退回去,但在县常驻会与县政府委员会里头,就一律只有三分之一。所有这些情形,都是我亲自见到的,也是大家亲自见到的,所以国内外还有个别分子说边区政权是共产党把持包办,我想是很可笑的。我想要找独裁包办,只能到国内外独裁主义者那里去找。”赤水县著名教育家李仲仁先生(旧国民党员),这次当选为本县参议会副议长和边区候补参议员。他说:“我从实践中认识到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是真心诚意的。边区的确是真正的民主!”
  第二,通过在普选过程中认真检查政府工作,既提高了群众的自治积极性,又促进了各级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的改进。在选举中,政府工作人员不仅要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还要作自我批评,说出自己自被选举出来以后所做种种事情中有什么缺点。人民群众不仅听取政府工作人员的报告,而且可以亲自动手检查每个人的工作,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进行表扬或批评。结果不仅是乡长,就是县长也带头在大会上作自我批评。如安塞县长贺兴旺、志丹县长赵玉文等人,都主动在区乡干部大会上认真作检查。各级干部普遍重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过检查工作,不但发现问题,而且促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如据统计,延安、鄜县、延川、志丹、曲子、合水、镇原、新正、新宁、赤水、吴旗等县在乡选过程中,共检查出21000多个问题,并且随发现随解决,数月内就解决了17000多个。鄜县城关三乡人民代表会一成立,就把拖延30多年没能解决的群众纠纷问题妥善予以处理。马栏市人民代表会集思广益,解决了乡间借贷的高额利息这一难题,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通过了地权租佃方案。延安县李家渠乡人民代表会第一次开会,就通过三条提案:在一条要路上修一座桥,建立一个市场,组织治安小组。会后,在乡政府组织领导下,三件事都很快办成了。
  第三,经过普选和检查,不仅发现了问题,同时又识别了人员。对政府工作人员,谁好谁不好,群众过去只是议论议论而已,别无办法,现在则不同了。通过检查工作,人民就认清了谁真是好的,谁真是不好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罢免的就不投他的票。老百姓都说:“这次选举是头瓜里选头瓜,好人里挑好人。”这样,好人纷纷选出来了。如根据对延安市、安塞、固临、延川等地的调查,全部2763名乡人民代表中,绝大多数都是有威信、有能力、肯为群众办实事的先进分子。当选的县级和边区参议员也是如此。许多乡村干部也更加提高了自己的上进心、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如延安李家渠乡乡长卜清旺,本质上是个好人,但群众对他不满意,觉得他有时对人耍态度,而且懒于下乡。然而经过这次选举运动的教育,他确实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有一天李家渠有集市,他在现场一气解决了十多件案子,没有发一点脾气。还有个自卫军排长,吃人家东西不给钱,在选举中接受群众的批评,把欠款统统还清了。普选和检查工作,有效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
  ①《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3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