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第三节 边区民主政治的新发展——4

朱凯,郭林,吴璋


  四、精简复员
  边区参议会与边区政府为履行政协决议及有关协定,体现边区追求和平民主的诚意,使人民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特决定进行复员精简工作,压缩战时行政机构,合理调配在职人员,减少军政脱产人数。这样既可充实基层,增加农村劳力,加强农村自治基础,减轻民负和发展边区经济文化建设,也为全国作出认真执行政协决议和国共有关协议的榜样,推进全国争取和平民主的潮流。
  计划在1946年6月1日前,裁减边区政府系统和地方军事系统现有脱产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即从总额35000人中精简复员11600人。其后,再视国内政治形势发展情况制定和实施第二步计划。
  地方军事系统是合并指挥单位(各地保安团和边区保卫团按需要适当合并),专署警卫队并入所在地之县警卫队,复员服役多年的老战士、家庭缺乏劳动力的战士和荣誉残废军人。所有保安团、保卫团、警卫队约20000人共复员6600人。做到复员后,地方武装力量仍能有效担负起保卫边区维持地方治安的任务。政府系统脱产人员15000人中,拟复员5000人(学校系统除外)。办法是:合并托儿所、保育院、招待所、休养所、卫生所、门诊部和税务机关等单位,紧缩边府、专署和区政府这三级行政机关,加强和充实县与乡两级政权机构,实现加强领导、加强基层、精干机构和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使之足以完成今后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使复员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和各部队均设立复员委员会。复员委员会慎重拟定有关方案,按照首长负责、耐心教育、适当安置、合理照顾的原则,细致深入稳妥地开展工作。经过动员和做思想工作,复员人员充分认识到服从革命需要回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同样是十分光荣的,因而听从组织安排,高高兴兴回乡搞生产。
  边府和部队共拿出23亿元,作为复员人员的路费、服装费和生产补助费等。各地方对复员人员,逐个予以适当安置和照顾,提供种种优待条件。除对老弱残废丧失劳动力者给予救济外,其余绝大多数均安排就业,参加生产建设。据统计,甘泉、鄜县、固临、垦区、张村驿等地855名复员人员中,从事农业674人,从事商业150人,从事手工业1人,半农半商者28人,尚未就业的仅2人。家在国统区的复员人员,有的在返家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无理拘押和迫害,故其余的由边区地方政府帮助他们在当地落户,并负责解决具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截止到10月,全边区军政脱产人员已正式复员5600多人,为第一期计划数的48%。
  然而为时不久,和平局而被蒋介石挑起的全面内战所破坏,边区也转入战时状态。边区复员工作随之停止。为了保卫边区,保卫家园,许多复员战士又纷纷归队,重新拿起枪杆子,英勇参加战斗。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