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毛泽东同志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一九三九年——一九四九年)
  给肖三的信
  (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七日)
  子暲同志:
  (一)大作〔1〕看了,感觉在战斗,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现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战斗,盼望你更多作些。
  (二)高尔基晚会如无故障当来参加,惟这几天较忙一些。
  (三)马,待查问一下看,这事倒不很容易。如你在边区范围内行动,那我可以拿我的马给你用一下;如往外边,就得另想法了。
  敬复。
  毛泽东 六月十七日
  给周文的信
  (一九四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周文同志:
  群众报及《大众习作》〔2〕第二期都看了,你的工作是有意义有成绩的,我们都非常高兴。
  《大众习作》封面写得不好,请改换一个如何?
  敬礼!
  毛泽东 十一月三十日
  给雪苇的信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五日)
  雪苇同志:
  来信及提纲〔3〕收读。虽然我提不出什么意见,但是赞成你写这本书。此复。致以
  敬礼!
  毛泽东 七月十五日
  给肖军的信
  (一九四一年八月二日)
  肖军同志:
  两次来示都阅悉,要的书已付上。我因过去同你少接触,缺乏了解,有些意见想同你说,又怕交浅言深,无益于你,反引起隔阂,故没有即说。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的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的强制的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故提议如上。如得你同意,愿同你再谈一回。敬问
  近好!
  毛泽东 八月二日
  给欧阳山、草明的信〔4〕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三日)
  欧阳山
  二同志: 
  草 明
  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代我搜集反面的意见,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毛泽东 四月十三日
  给罗烽的信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
  罗烽同志:
  你的文章〔5〕读过了,今付还。
  我觉得关于高尔基的一篇是好的,这篇使我读后得到很大的益处。但其余的文章,和这一篇的观点不大调和,我虽只看一遍,但觉有些是不明朗化,有些则论点似乎有毛病。我希望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自己的作品检查一番,对于你的前进是有益的。未知当否,请加考虑为盼!
  敬礼!
  毛泽东 六月十二日
  给欧阳山尊、朱丹、成荫的信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欧阳山尊
  朱 丹 同志:
  成 荫
  你们的信收到了,感谢你们!你们的剧〔6〕我以为是好的,延安及边区正需看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戏剧,希望多演一些这类的戏。
  敬礼!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三日
  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7〕
  (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
  绍萱、燕铭同志:
  看了你们的戏〔8〕,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做了此种工作。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
  敬礼!
  毛泽东 一月九日夜
  给周扬的信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日)
  周扬同志:
  此篇〔9〕看了,写得很好。你把文艺理论上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个简明的历史叙述,借以证实我们今天的方针是正确的,这一点很有益处,对我也是上一课。只是把我那篇讲话〔10〕配在马、恩、列、斯……之林觉得不称,我的话是不能这样配的。此外,第十页上“艺术应该将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联合起来”〔11〕,似乎不但是指创作时“集中”起来,而且是指拿这些创作到群众中去,使那些被经济的、政治的、地域的、民族的原因而分散了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了政治原因,但其他原因仍在)“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能借文艺的传播而“联合起来”,或者列宁这话的主要意思是在这里,这就是普及工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他们提高起来”。是否可以作这样解释,请再斟酌一下,或同懂俄文的同志商量一下加以酌定。其余没有意见。
  敬礼!
  毛泽东 四月二日
  给胡乔木的信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乔木:
  此文〔12〕写得很切实、生动,反映了与具体解决了年来秧歌剧的情况和问题,除报上发表外,可印成小册,可起教本的作用。最好把文尾附注移至文前,并稍为扩充几句,请与作者商酌。
  毛泽东 五月二十七日
  给丁玲、欧阳山的信
  (一九四四年七月一日)
  丁 玲
  二同志
  欧阳山
  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13〕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敬礼!
  毛泽东 七月一日早
  给郭沫若的信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沫若兄:
  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最近看了《反正前后》〔14〕,和我那时在湖南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此次抗日战争应该是成熟了的罢,国际条件是很好的,国内靠我们努力。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恩来同志到后,此间近情当已获悉,兹不一一。我们大家都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
  谨祝
  健康、愉快与精神焕发!
  毛泽东上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于延安。
  给肖三的信
  (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肖三同志:
  你的《第一步》〔15〕,写得很好。你的态度,大不同于初到延安那几年了,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当然,从前你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现在更好了,我读这些文章,很得益处。
  为着使延安文艺工作同志们多参加群众性的集会,须关照高岗、贾拓夫、谭政、罗迈、李富春、彭真几位同志,遇有这类会议不要忘记组织文艺同志们去参加。此事请你访他们去谈谈,我有机会也将告诉他们。今年全边区性的大会少开,但地方性的,延市、延安县和延属分区的,必有许多,同县、市、分区的负责同志及宣传部讲通此事,也很必要,可否也请你去谈一下?
  同志的敬礼!
  毛泽东 二月二十二日
  给柳亚子的信
  (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
  亚子先生吾兄道席:
  诗及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柳夫人清恙有起色否?处此严重情况,只有亲属能理解其痛苦,因而引起自己的痛苦,自非“气短”之说所可解释。时局方面,承询各项,目前均未至具体解决时期。报上云云,大都不足置信。前曾奉告二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吾辈多从曲折(即困难)二字着想,庶几反映了现实,免至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而困难之克服,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点深望先生引为同调。有些可谈的,容后面告,此处不复一一。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可惜我只能读,不能做。但是万千读者中多我一个读者,也不算辱没先生,我又引以自豪了。敬颂
  兴居安吉!
  毛泽东 十月四日
  给沈雁冰的信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雁冰兄:
  示悉。写了一句话〔16〕,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兄写,不宜要我写。
  毛泽东 九月二十三日
  注释
  〔1〕指肖三写的一本诗稿。其中一部分诗后来收入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和平之路》诗集以及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肖三诗选》。
  〔2〕群众报,即《边区群众报》,是面向工农群众的报纸。《大众习作》,主要是帮助通迅员和初学写作者提高写作能力的刊物。它们是延安大众读物社先后于1940年3月和8月创办的。周文当时是大众读物社负责人。
  〔3〕提纲,指雪苇写的中国新文学史讲授提纲。作者原拟按这个提纲写一本中国新文学史,后来缩写为他的《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一书的首章(《新文学的历史说明什么》)。该书于1948年6月在大连光华书店出版。
  〔4〕毛泽东在同一天还给文艺界其他同志如肖军、罗烽写了同样内容的信。4月17日,毛泽东又给欧阳山、草明写信说:“如果你们在搜集材料,那很好,正反两面都盼搜集,最好能给我一个简明的说明书”。
  〔5〕指罗烽1941年3月到延安后写的几篇文章。其中《高尔基论艺术与思想》一文,发表在1941年7月1日延安《文艺月报》第七期上。
  〔6〕指成荫等创作的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晋察冀的乡村》、《荒村之夜》、《虎列拉》、《自家人认自家人》、《求雨》等剧。1942年冬,八路军一二〇师战斗剧社在延安演出过这些剧。欧阳山尊、朱丹(后改名为朱丹西)、成荫当时是该剧社负责人。
  〔7〕此信曾在196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信中“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做了此种工作”一句被删掉。这次全文发表。
  〔8〕指由杨绍萱、齐燕铭编导,延安中央党校演出的京剧(当时称为平剧)《逼上梁山》。
  〔9〕指周扬为他编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写的序言,后来发表在1944年4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上。《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选辑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及毛泽东关于文艺的论述。
  〔10〕指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1〕见蔡特金写的列宁回忆录。在1944年周扬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写的编者序言中,有关列宁这句话的那段译文是:“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的最深的根源,应该是出自广大劳动群众的最底层。它应该是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为他们所挚爱的。它应该将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联合起来,并把他们提高起来。”在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蔡特金《回忆列宁》中,这段译文改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它们。”
  〔12〕指艾青写的《秧歌剧的形式》一文,后来发表在1944年6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13〕指丁玲写的《田保霖》和欧阳山写的《活在新社会里》两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6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上。文章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合作社工作中的两个模范人物。
  〔14〕《反正前后》是郭沫若1929年写的反映自己1910年至1911年生活经历的作品,1929年8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后收入1947年上海海燕书店出版的《少年时代》(沫若自传第一卷),1958年又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六卷。
  〔15〕《第一步》是1944年冬肖三参加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及劳模大会后写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谈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的问题,发表在1945年2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16〕指毛泽东为《人民文学》创刊所写的题词:“希塑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原载《人民日报》1982年5月23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