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序言

马文瑞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她和毗邻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一样,虽然经常处在国民党重兵“围剿”的白色恐怖之中,但由于陕北党组织、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仍能巍然屹立于西北的黄土高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各个根据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一块红色根据地。后来成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并成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红军直接抗击日寇的出发点。陕北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有着巨大的贡献,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陕北革命根据地》一书经过党史工作同志们几年的辛勤工作,现在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本好书,它第一次全面地真实地再现了陕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鲜血和生命创建和巩固陕北这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业绩。对于弘扬这段辉煌的革命历史,启迪、教育后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一样,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历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一、党的正确领导是建立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先决条件。早在大革命初期,陕北即有了党的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到1928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建立的前后,党在陕北地区已有了5个县委、3个区委和一些直属支部。此后,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陕北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很快。其间虽然几次受到“左”倾路线的危害和国民党的破坏,但因各级党组织的多数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干部,同当地群众有着鱼水关系;加之陕北地方偏僻,地广人稀,不是国民党的重点防范区域,所以陕北党的组织能够多次排除“左”倾路线的干扰和国民党的破坏而取得自身的发展。中共陕北特委的负责人虽然几经变动,但多数同志在“左”倾错误面前能够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在同上级组织几次失掉联系的关键时刻,能正确地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战胜困难而取得胜利。可以说,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中共陕北特委对各地党的工作的指导,就不会有陕北这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二、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创建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保证。中共陕北特委建立的头几年,特委机关一直辗转于米脂、榆林、绥德等国民党统治严密的县城内,随时都有被破坏的危险,也不能有力地指导广大农村的革命活动。1931年特委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特别加强了对开展武装斗争的领导。在此前后,特委及各县委曾多次派党员团员到国民党的军队中搞兵运工作;晋西游击队入陕后,地方党委曾派去几十名同志参加,壮大这支革命队伍并取得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1932年3月,刘善忠、高朗亭在延川建立了游击队(名为红军西北先锋队)。不久,中共陕北特委将这支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后又改名为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这是中共陕北特委直接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翌年7月,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高起家坬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决定扩大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游击区域。会后,特委委员分赴各地,指导各地迅速开展武装斗争。在中共陕北特委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党组织的努力下,陕北各县的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和十几支游击支队及数百个赤卫队。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并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三、各级工农政权的建立,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全面形成并得到巩固的重要因素。工农政权是革命根据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随着陕北党组织的日益壮大和革命武装力量的迅猛发展,建立各级工农政权的任务迫在眉睫。1934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清涧县寺墕里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分配工作的任务。随后,在安定(今子长)、清涧、佳县、神木、吴堡、绥德、延川县新设了9个苏维埃县治,建立了县、区、乡各级革命委员会(后改建为苏维埃政府),1935年1月又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并普遍展开了土地分配工作,使广大贫苦农民第一次获得了土地。工农政权的建立和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拥护,使陕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在安定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陕北和陕甘边两块苏区的党组织和军事力量。随着国民党对根据地第二次“围剿”的被粉碎,使长期被分割的陕北、陕甘边苏区联成一片,形成了一个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0万,拥有20多个苏维埃县和5000多人的红军、游击队的统一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在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中,为民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白明善、张承忠、强世清、杨重远、毕维舟、王兆卿、崔明道、高庆恩、王守义、高禄孝等烈士,牺牲时都还那么年轻。他们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的奋斗目标,迎着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血洒黄土地,表现了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为革命呕心沥血,英年早逝,是我党和陕北人民的巨大损失。斯人已去,业绩昭然,浩气长存。我们应当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永远牢记他们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学习他们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完成先烈们未竟的光辉事业。
  1993年9月25日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