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丝绸之路话来由

作者:李洁


  丝绸之路通常也简称为“丝路”,是古代世界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也是一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中华文明与欧、亚、非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在相互交流中不断碰撞与相互融合,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确切的概括性名称。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界定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他对丝绸之路的界定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这一名称很快得到东西方诸多学者的赞同。李希霍芬特别强调汉代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性,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定在西汉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并认为张骞访问中亚诸国时“其地皆无漆丝”(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1]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学研究专家。1833年生于普鲁士(今属波兰),1905年在柏林逝世。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868~1872年近4年的时间,在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4个省区)。1877年开始撰写图文并茂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他是近代来华考察的地学家中,经历时间最长、搜集资料最丰富、发表著作分量最大的地理学家,为中国地质、地理的研究作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对当时及以后的地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岩彩艺术/李洁著.-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