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塑像上的唐代服装研究——7世纪的唐代服饰

作者:J.G. 马勒(美)


  2.3 7世纪的唐代服饰108
  由于乐师、侍从和仕女们在宫廷里的地位较低,在7世纪和8世纪早期的时候对克孜尔—龟兹服装样式的改造遂成一股风气,〔1〕特别是其中采用了巴斯克式腰身〔2〕(basque waist)、带波形褶襞的紧身外套以及泡泡袖等。在族属上属于吐火罗人而不是汉人的那个女骑马俑,上身穿紧身外套或窄袖紧身胸衣,下身着带有波斯艺术图案的长裙,头戴帷帽(即裙帽)(图版15)。这些俑像大部分较小,既没有上釉,也不带有隋代和初唐时期的那种米色浅釉,据此可按照它们的工艺和风格将其时代置于较早的时期。因此,通过对服饰的分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它们断代。
  2.3.1 带入中国的外来观念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知道在7世纪和8世纪早期,唐朝与龟兹和西方的贸易与外交关系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各种时尚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也进一步支撑了我们的论断。
  2.3.2 羃*(上罒下离)
  这种被称为羃*(上罒下离)的通体长斗篷无疑来自波斯。据《唐书·舆服志》讲,它在隋代和初唐时期就已经流行了。〔3〕“宫人骑马者,多著羃*(上罒下离)。永徽(650年)以后,皆用帷帽。……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4〕穿着羃*(上罒下离)的一个可爱例子可参见本书图版31以及罗振玉(Lo Chen-yü)的素描图。〔5〕我要感谢亚历山大·索珀(Alexander Soper)提供的大量有关羃*(上罒下离)的丰富参考资料;据说隋文帝之子杨俊(Yang Chün)“为妃作七宝罩(羃*(上罒下离))篱,车(重*(上罒下离))不可载,以马负之而行。”〔6〕
  我们曾提到在波斯阿契美尼德时期使用的一种宽松的长披风(16页);根据同时期的细密画来判断,这种披风晚至15和16世纪还在那里使用。〔7〕109
  敦煌137窟〔8〕中所描绘的供养人身穿通体的长披风;这些披风虽然带袖子,可是这些袖子实际上并没有用处。我们曾指出有一种来自波斯的类似服装见于高昌壁画中,〔9〕一些俑像身上穿的也是这种服装(图版12;图5)。这些服装也许也可以称为“羃*(上罒下离)”。
  2.3.3 帷帽
  650年以后,帷帽开始取代羃*(上罒下离);骑马的女子不再穿那种通体长斗篷而改戴“太阳帽”。在很久之前,巴克特里亚的君主们曾戴过这种帽子。〔10〕这种帽子后来又被吐火罗女子所接受,用以保护她们娇好的皮肤。从俑像来判断,她们好像是龟兹(图版15)和吐鲁番〔11〕的居民。这种明显将帽子与头巾结合在一起的戴法,便是唐朝人所说的“裙帽”(帷帽)。如此使用面纱原本就不是突厥的习俗,当然也不是穆斯林式的穿戴,因为其时代要早于伊斯兰教的产生。朱士嘉(Chu Shih-chia)却认为,〔12〕它无疑受到了后来突厥穆斯林妇女的影响,因为按照宗教习俗,她们要遮住自己的面部。幸运的是,有一些唐代俑像的帽子可以取下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头发在头顶打了一个软结,用来戴这种“太阳帽”,而面纱则从头上垂至脖子,有时甚至垂至后背。
  头顶高髻的这种发式在库车—克孜尔绿洲十分流行,甚至对宗教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影响。佛教众神中的女神(devatās)形象便是按照这种方式绘制的。〔13〕后来,唐代的菩萨(Bodhisttvas)也是这种发式,日本的也是如此。〔14〕110
  这种发式可能在隋代进入到汉人的世俗生活之中的,因为我们看到当时的女子们开始堆发,而不是像汉朝时那样将头发中分后端庄地梳在脑后(图版1和16)。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这种被称为“椎髻”(tui-chi)的时尚一直在不断改造的过程中继续流行;头发梳到头顶被绾成结状或环状后再手工固定。这样做有时可能是相当危险的。〔15〕而那些舞伎、乐师和青年女子则在脑后中分头发,并将它们在耳朵上面分别绾成两个结(图版7a和16)。
  2.3.4其他外国帽子
  如果发式过于复杂的话,那么帷帽就演变成戴在头上的一种连帽风衣式的风帽,就像一只盖在茶壶上的茶壶套(图版8,右1)。男子和女子一样也戴几种帷帽。正仓院藏品中的一张响弓上装饰有96个小人物形象。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耍把戏、玩杂技的以及舞伎、击剑的和乐师等,他们中有些人戴着一种镂空、硬边的“西式帽子”(图版41)。〔16〕而一件乐器上〔17〕则描绘了一些异域人乘象的场景,其中的男子和少年是乐师和玩杂技的,他们也戴着一种高冠帽子。该藏品中还有一个棋盘,〔18〕其中嵌入了一个骑马飞驰、弯弓搭箭的猎人以及一名骑在面带微笑的大象身上的男子的图案,这两个人都戴着一种西亚式的帽子。当然,所有这些藏品都属于750年前,因为它们是在圣武天皇退位并遁入空门前收藏的。
  在敦煌壁画中也可以见到很多这种高冠、帽檐笔直、新颖独特的帽子。在17窟〔19〕甚至佛陀涅槃图中,〔20〕里面的胡人一般都戴着奇特的帽子。晚至9—10世纪,类似的这种太阳帽仍然还在使用。〔21〕
  〔1〕参见图版7a、b;13;14 a、b、c。
  〔2〕汉译者按:巴斯克式腰身指的是一种服装设计的腰身,腰线起于自然腰处或略低,在中间处向下延伸成V形或U形。
  〔3〕向达:T’ang Tai Ch’ang-an Yü Hsi-yü Wen-ming.(《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p.41.
  〔4〕汉译者按:此段引文见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第44页。本书此段引文将向达原书的论述以及所引《旧唐书·舆服志》中的内容杂糅在一处,并未加注明。
  〔5〕Ku Ming Ch’i t’u lu(《昆明池图录》),1916,p.7,fig.3;参见素描图5c。
  〔6〕据《续世说》(Hsü Shih Shou)卷9,一部有关早期奇闻轶事的宋代文集;见Soper,A.(索珀),Kuo Jo-hsü’s Experiences in Painting.(《郭若虚的绘画体验》)Washington,1952.p.125,note 160 and p.127,note 177.——汉译者按:《续世说》为北宋孔平仲(字)编撰的“世说”体文集,原书共12卷;今人吴平的译注本(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未收此条。本译文据(清)阮元辑“宛委别藏”本《续世说》,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392页。原文“羃*(上罒下离)”作“罩篱”。
  〔7〕Dimand,M.(戴蒙德),Handbook of Mohammedan, Art.(《伊斯兰艺术手册》)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New York,1944,figs.23 and 24.
  〔8〕Pelliot,P.(伯希和),Les Grottes,vol.III,pl.CXXXIII,cave 74,于阗王;vol.IV.pls. CCIII-IV and XIII,cave 17,于阗王(960—1001年在位)的三女儿李氏公主曾与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Ts’ao Yen-lu)联姻,所以该窟以及其他类似石窟的年代可以大致判定;参见Priest,A.(普瑞斯特),Chinese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雕塑》)New York,1944,p.65.vol.V,p.CCXCVI.
  〔9〕Le Coq,A.von(勒柯克),Chotscho,P.7.
  〔10〕Newell,E.(内维尔),Royal Greek Portrait Coins.(《希腊王室肖像钱币》)New York,1937,p.X,figs.10 and 11;Grusset,R.(格鲁塞),De la Grèce à la Chine.p.11.
  〔11〕Stein,Sir M.A.(斯坦因),On Ancient Central Asian Tracks.(《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p.121.
  〔12〕参见朱士嘉为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所作的书评,载《远东季刊》(In Far Eastern Quarterly),第七卷,1947年11月,第67页。
  〔13〕Le Coq,A.von(勒柯克),Bilderatlas zur Kunst and Kulturgeschichte Mittelasiens.(《中亚艺术与文化史图解》),figs.175-185.
  〔14〕Le Coq,A.von(勒柯克),Bilderatlas zur Kunst and Kulturgeschichte Mittelasiens.(《中亚艺术与文化史图解》),pp.90-92.
  〔15〕Toledo Museum Catalogue,(《托莱多艺术博物馆藏目》),no.27,p.12;no.107 and 237 on p.13.
  〔16〕Shosoin Catalogue.(《正仓院皇家珍宝目录》),vol. VIII,p.40.
  〔17〕Toyo Bijutsu Taikwan(《东洋美术大观》),vol.8,p.1.
  〔18〕Shosoin Catalogue.,(《正仓院皇家珍宝目录》),vol.I,p.57,58,59.
  〔19〕Pelliot,P.(伯希和),Les Grottes,vol.III,pl.CXXXIII,cave 74,于阗王;vol.IV,p.CCIII-IV and XIII,cave 17,于阗王(960—1001年在位)的三女儿李氏公主曾与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Ts’ao Yen-lu)联姻,所以该窟以及其他类似石窟的年代可以大致判定;参见Priest,A.(普瑞斯特),Chi-nese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雕塑》)New York,1944,vol.II,p.xlv.
  〔20〕Pelliot,P.(伯希和),Les Grottes,vol.III,p.CXXXIII,cave 74,于阗王;vol.IV,p.CCIII-IV and XIII,cave 17,于阗王(960—1001年在位)的三女儿李氏公主曾与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Ts’ao Yen-lu)联姻,所以该窟以及其他类似石窟的年代可以大致判定;参见Priest,A.(普瑞斯特),Chi-nese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雕塑》)New York,1944,vol,I,p.LXIV.
  〔21〕Le Coq,A.von(勒柯克),Bilderatlas.Fig.42.
  

唐代塑像中的西域人/(美)J.G. 马勒著; 王欣译.—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