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史研究

语言文字全文图书

(一)唐代以前的维吾尔族简况

作者:陈宗振


  维吾尔族自称“uy*ur”,公元4世纪时的《魏书·高车传》中出现的“袁纥”就是维吾尔的汉译。后来,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写作“韦纥”。还有人认为,《史记》《汉书》中出现的“乌揭”“呼揭”“呼得”等也是“维吾尔”的音译。
  关于维吾尔族名的由来及其含义,中外史书有多种说法:“联合和帮助的意思”(14世纪拉施特的《史集》);“依附、黏结、凝结”的意思(17世纪史学家阿布勒卡孜·巴哈杜尔汗的《突厥世系》);“自食其力者”的意思(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等等。
  《魏书·高车传》中称高车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六氏,还说:“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勅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这说明,作为高车组成部分的与袁纥氏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更古的狄(狄历)。2世纪出现于汉文史书中的丁零、铁勒、勅勒等都是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音译。
  7世纪初,漠北的铁勒受突厥统治。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诸部,集中各部首领几百人“尽诛之”。铁勒中的氏族韦纥“乃并仆固、同罗、拔野古叛去自为俟斤,称回纥。”这里的“韦纥”就是高车时期的“袁纥氏”,表明韦纥等一部分铁勒部属联合起来脱离了突厥的统治,将自己的联合体定名为“回纥”。
  总之,维吾尔族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它曾融合了漠北草原的一部分古代民族,在唐代以前已经形成名为“回纥”的部落联盟。

维吾尔语史研究/陈宗振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