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军事文书考释

语言文字全文图书

唐行军镇戍以及战争时的军队编制文书简要说明

作者:王永兴



  本类文书共9件。唐代前期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卫士隶十二卫,平日属籍折冲府,折冲府制亦即军队的编制。《唐六典》、《通典》、《新唐书》等史籍都有记载。行军镇戍以及战争中军队的编制,《唐六典》、《新唐书》所记颇简略,但《通典》的记载颇详。《通典》的记载主要依据《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战时军队的编制实际上是战略战术的内容之一。这9件文书中记载有战队、西州营、庆州营、武城队、中军左虞候、大总管、总管。很显然,其编制的简单体系如下:大总管—总管—军—营—队。在这一体系中,“队”是基层单位,也是主要的战斗组织。如《通典》卷148《兵一》“立军”云: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
  中军四千人,内取战兵二千八百人。十五人为一队。计五十六队。
  战兵内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马军千人、跳荡五百人、奇兵五百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二千八百人,内各取战兵九百人,共计七十六队。
  战兵内每军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
  马军五百人,跳荡四百人,奇兵四百人。左右厢各二军,军各二千六百人,各取战兵千八百五十人。(兴按:此下应有“共计一百四十八队”,不知是否在传刻中脱漏?)
  战兵内每军弩手二百五十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兴按:“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2800人,内各取战兵900人,共计76队”,“七”字误,应作“三”。
  据上述,两万人中有战兵1.5万人,尚余500人。按《通典》卷157《兵十》“下营斥候并防捍及分布阵附”云:
  《卫公李靖兵法》曰:(中略)诸道狭不可并行者,即第一战锋队为首,其次右战队次之,其次左战队次之,其次右驻队次之,其次左驻队次之。
  据此,军队编制分为战锋队、战队、驻队。战锋队及战队可统称为战队,则上七军两万人之中,1.5万人为战队,余500人中大部分应是驻队,左右虞候二军5600人中,战兵只1800人,可以推知虞候军中应有相当多的兵士充当斥候及防捍营幕,故战兵较少。
  据《李卫公兵法》,唐代前期军队在行军镇戍及战争时的编制如上。读者可详读《通典》“兵典”中所载《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唐代前期,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富强唐帝国的支柱之一。李靖及其兵法对唐军事力量的强大起了重要作用。研究李靖及其兵法是唐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而本类文书9件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有用资料。
  本类文书第1件移录自《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第2~9件移录自《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八册。
  2.1 唐中军左虞候【1】帖为处分解射人事
  原编者说明:本件以为残案卷,骑缝前乃其他文件。
  (前 缺)
  (1) *(外□里依) 判 基 示
  (2) 一日
  ……………………………………………………………
  (3)牒检一月事至,谨牒。
  (4) 五月四日典杜栾(奕?)牒
  (5) 连道白
  (6) 四日
  …………………………………………………………〔1〕
  (7) 中军*(外□里左)□□□大总管【2】营
  (10) 将□检校,每下营讫,即教别为
  (11) 射手队,不须入大队者。帖至,仰
  (12) 营所有解射人立即具录姓名
  (13) 通送,待拟简定,仍准人数差解
  (14) 射主帅押领,限今日午时到者。
  (15) 火急,立待。五月四日典徐豪帖
  (16)并弓箭自随 兵曹李 训
  (17) 总管左金吾卫郎将【3】韩 欢
  (18)*(外□里牒)*(外□里检)*(外□里案)连□如前,谨牒。
  (后 缺)
  73TAM222:1(b)
  考释
  【1】原注:此5字是第7行墨渍印字。兴按:在第5、6行之间有“中军左虞候”墨渍字,因排印困难,未录。
  中军左虞候,按《通典》卷148《兵一》“立军”引《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云:
  中军四千人,内取战兵二千八百人(五十人为一队),计五十六队。
  (中略)
  左右虞候各一军,军各二千八百人,内各取战兵九百人,共计七六队。
  据此,文书“中军左虞候”即此是也。
  【2】大总管,按《唐六典》卷5“兵部郎中员外郎”条云:
  凡亲王总戎,则曰元帅,文武官总统者,则曰总管。
  《唐会要》卷78“节度使”条云:
  贞观三年八月,李靖除定襄道行军大总管。
  自贞观三年以后,行军即称总管,本道即称都督。
  《通典》卷149《兵二》“法则附”引《大唐卫公兵法》”曰:
  其大总管及副总管则立十旗以上。
  所谓大总管者乃统帅数总管之行军高级将领,如《通鉴》卷195“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云:
  十二月壬甲,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将兵击之。(兴按:伐高昌也。)
  大总管、副总管、总管乃行军总戎之官,非经常之制也。
  【3】左金吾卫郎,将按《唐六典》卷25“左右金吾卫”云:
  左右翊中郎将府
  中郎将一人
  左郎将一人
  右郎将一人(《旧唐志》、《新唐志》略同)
  据此,文书第17行“左金吾卫”之下脱“中”字,或脱“左”字,或脱“右”字。文书9~10行之“韩郎将”,可能为“中郎将”或“左郎将”或“右郎将”之省称,但第17行“总管”云云为正式署衔,不应省称,必脱“中字”或“左”字或“右”字,可无疑也。不知原卷如何?
  〔1〕此线意为古文书骑缝,全书同。——编辑注

敦煌吐鲁番出土唐代军事文书考释/王永兴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