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布文集

语言文字全文图书

回鹘式蒙古文《云南王藏经碑》考释

作者:道布





  云南省昆明市西郊玉案山有一座古刹,名叫筇竹寺。寺内正殿保存着一块元代石碑。碑高4尺5寸,宽2尺5寸。正面刻有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于延祐三年(1316年)颁给筇竹寺住持玄坚和尚的圣旨。圣旨是用汉文写成的。石碑背面刻有云南王阿鲁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颁给筇竹寺的令旨。令旨是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令旨上方有八思巴字碑额,镌“云南王藏经碑”六字。一块石碑先后镌刻几道圣旨或令旨,这种情形在元代寺院中是常见的。筇竹寺这块石碑,由于背面刻有回鹘式蒙古文而特别引人注意。大家知道,写有回鹘式蒙古文的元代文物,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像《云南王藏经碑》这样保存得相当完好、文字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文物,对于研究蒙古语言史和蒙古文字史,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同时,令旨内容涉及“秃坚之乱”,对于研究元史,特别是研究元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云南王藏经碑》在《新纂云南通志》和《元代白话碑集录》中,都曾经间接提到过。《新纂云南通志》在介绍筇竹寺圣旨(即元仁宗颁给玄坚的圣旨)碑时,说“碑阴刻蒙古文”。1《元代白话碑集录》也说此碑“碑阴刻蒙古字”。2可惜,都只有寥寥六字,语焉未详。
  笔者在参考上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云南王藏经碑》和有关史料作了进一步探讨。下面分蒙古语原文的拉丁字转写及其汉语译文、词语简释、原文字母形式和拼写规则的特点等三部分叙述。同令旨合刻于一碑的汉文圣旨在附录中作简单的介绍。
  一、蒙古语原文的拉丁字转写及其汉语译文
  碑的蒙古语原文,是根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拓片(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第210页)录出的。
  令旨原文共20行,行款从左到右竖写。敬词抬写。遇“天”、“皇帝”等词和皇帝名讳时双抬。遇“双亲”、“大长公主”、“兄长”、“太师”、“大藏经”、“令旨”、“阿鲁”等词时单抬。但是,“阿鲁”一词有一处并未抬写。
  原文无句逗。转写时我们根据文意酌加了标点符号。
  现将蒙古语原文用拉丁字转写并用汉语翻译如下:
  二、词语简释
  三、原文字母形式和拼写规则的特点
  附录:汉文圣旨
  《云南王藏经碑》的正面刻有汉文圣旨,内容虽与云南王阿鲁的令旨无直接关系,但是,由于圣旨和令旨合刻一石,这里有必要把汉文圣旨附带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新纂云南通志》(卷93、金石考13、后期2,元)录有圣旨全文。蔡美彪的《元代白话碑集录》中也录有圣旨全文。前者舛误较多。现据原碑拓片,参照《元代白话碑集录》所载《1316年昆明筇竹寺圣旨碑》,补上残缺、遗漏的字,并酌加标点符号。
  原文共20行,行款从右到左竖写:
  [1]长生天气力里,
  [2]大福荫护助里,
  [3]皇帝圣旨:军官每根底,军人每根底,城里达鲁花赤官人每根底,来往使臣每根底
  [4]宣谕的
  [5]圣旨。
  [6]成吉思皇帝、
  [7]月阔台皇帝、
  [8]完泽笃皇帝、
  [9]曲律皇帝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温要
  [10]赐藏经与筇竹寺里。命玄和尚住持本山转阅,以祝
  [11]圣寿,以祈民安。凡不拣甚么休当,告
  [12]天祝寿者”么道有来。如今依先的
  [13]圣旨体例,教甚么差发休当,告
  [14]天祝寿者么道。云南鸭池城子玉案山筇竹寺住持玄坚长老为头和尚每根底,执把
  [15]大藏经帙与了。
  [16]圣旨宣玄坚,教修本寺里藏经楼并寺院房舍完了者。差发铺马祗应休当者。税粮休当者。但系寺院的田园、地亩、人口、头匹、铺面、解典库、浴堂,不拣甚么他的,是谁休夺要者。休倚气力
  [17]者。更者和尚每有
  [18]圣旨么道,没体例底勾当做呵,他更不怕甚么。
  [19]圣旨
  [20]龙儿年四月二十三日大都有时分写来。
  圣旨中提到的筇竹寺住持和尚,俗姓王,原名雪庵,法名玄坚,古滇龟城人。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拜雄辩法师披剃,受宗教禅师衣钵。大德四年(1300年)雄辩法师畀以山门法席,从此玄坚主持筇竹寺。延祐六年(1319年)玄坚示寂。
  筇竹寺僧定林,曾于至大三年(1310年)入京朝觐,请赐藏经。元朝遂于延祐三年(1316年)赐予藏经,并颁发圣旨,命玄坚护持。藏经分供筇竹、园通、报恩三寺。
  注释:
  1 见《新纂云南通史》卷94,金石考14。
  2 见《元代白话碑集录》第73页。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藏文书法精粹/道布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