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布文集

语言文字全文图书

蒙古语方言图说明

作者:道布





  一、蒙古语方言的分类
  在蒙古语言学界首次(1911年)提出蒙古语方言分类问题的是俄国学者鲁德涅夫(Rudnev,A.D.)。但是,他基本上是按照蒙古古代氏族部落或行政区划来划分方言的,没有注意到蒙古语方言土语的真正特征。所以,他的分类不能反映蒙古语方言的实际情况。
  符拉基米尔佐夫(Vladimirtsov,B.Y.)在他的代表作《蒙古书面语与喀尔喀方言比较语法》(1929年)中,把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划分为三个方言,即卫拉特方言(属于西支)、内蒙古方言(属于东支)和巴尔虎布利亚特方言(也属于东支)。但是,他当时还不掌握内蒙古和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蒙古语方言的详细材料,所以,没有就土语的划分提出具体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1955年和1956年两次大规模的方言调查,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清格尔泰(Chinggeltai)提出了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蒙古语实际情况的分类法。他把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划分为五个方言。方言下面又分出若干个土语。他提出的分类表(1957年)如下:
  1959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罗布桑旺丹(Lubsangvandan,Sh.)就蒙古语方言划分问题发表了一篇论文。他的分类法特点是在四个方言之下各自划分出若干土语;同时,在各方言之间又列出若干过渡性土语。他用这种办法显示出方言之间的差异是渐变的。他的分类表如下:
  1979年,清格尔泰修改了1957年的分类法,把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方言合并为一个方言,称内蒙古方言(见《民族语文》1979年第1、2期)。《蒙古语简志》(1983年)关于中国境内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分类同清格尔泰1979年提出的新的分类意见是一致的,即:
  二、蒙古语诸方言的特点
  蒙古语方言差别不大。各个方言之间通话一般无困难。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别,主要表现在短元音音位的分合以及塞擦音音位的分合上。对应规律比较严整。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的短元音音位有6个,比蒙古书面语元音音位还少。内蒙古方言由于多了一套前化元音音位,短元音音位总数一般达到10—11个。卫拉特方言只有一个前化元音音位,短元音音位数目介于二者之间,一共有8个。内蒙古方言的舌叶音在卫拉特方言和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都分化为舌叶音和舌尖音两组,不过,在卫拉特方言和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之间这两组音在发音方法上并不完全一样。内蒙古方言的*在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分化为舌叶音*和舌尖音dz,都是塞擦音。但是在卫拉特方言则分化为舌叶音*和舌尖音z,后者是擦音。内蒙古方言的*,在卫拉特方言分化为舌叶音*和舌尖音ts,都是塞擦音,但是在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却分化为舌叶音*和舌尖音s,都是擦音。在元音和谐方面,三个方言也各有特点。内蒙古方言有圆唇和谐。卫拉特方言没有圆唇和谐。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介于二者之间,阳性元音有圆唇和谐,阴性元音没有圆唇和谐。语法方面,三个方言也有一些差别,例如名词的主格形式,内蒙古方言与简化词干一致,卫拉特方言与原形词干一致。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内部分歧,有的土语与内蒙古方言相同,有的土语与卫拉特方言相同。卫拉特方言表示名词复数的附加成分比其他两个方言多。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离格附加成分形式比较特殊。此外,卫拉特方言和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在动词陈述式附加成分后面都可以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附加成分。内蒙古方言没有这样的语法形式。词汇方面,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与内蒙古方言一致性较强,特有的方言词不多。卫拉特方言和内蒙古方言之间差别较大,卫拉特方言有一些特殊的方言词。
  在每个方言内部,各个土语之间的差别就更小了。土语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个别语音的对应关系上。此外,在词汇方面略有差异,例如借词数量多少不等。语法方面差别不明显。
  三、人 口
  主要参考书目:
  桑席耶夫:《蒙古语和方言》,国家出版社,1957年。
  托达叶娃:《中国蒙古诸语言及方言》,东方文献出版社,1960年。
  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书面语与喀尔喀方言比较语法》,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1929年。
  道布:《蒙古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3年。
  清格尔泰:《中国蒙古语方言的划分》,《民族语文》1979年第1期,第13-20页;第2期第108-112页。
  罗布桑旺丹:《关于现代蒙古诸语言、方言的分类问题》,《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9年第3期,第123-135页。
  (原载《中国语言地图集》,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年,与查干哈达合作,道布执笔)

藏文书法精粹/道布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