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辑录

关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 方光华

 
  大唐西市在唐代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陕西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大唐西市在新的时代中必将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前不久,西北大学与大唐西市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一、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西北地区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就明确提出“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愿景,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祖国辽阔的西部。多年来,西北大学已经形成“扎根西北、放眼世界、创新知识、传承文明”的学术理念,以西北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根本依据,紧密结合开发西北的现实需要,紧密跟踪世界科学前沿,推动重大学术问题的解决,争取为开辟中华文明的新境界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围绕“丝绸之路”,开展了多领域、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和服务方向。
  一是关于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西北大学已经形成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相关保护技术、大型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的研究特色。其中,“东黑沟遗址考古发掘”荣获“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获批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5600多万元,是迄今为止国内人文社科领域获准经费最多的研究项目。2009年以来,由西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有关专家先后多次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这些国家的考古遗存进行了考察,为进一步与中亚国家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春天我们还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盆地合作开展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二是关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多种文明交往与融合研究。学校重点对早期丝绸之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西北大学早在1964年就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以西亚中东为研究对象的全国高校首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中东研究所。多年来,该所以西亚中东文明史、当代西亚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和宗教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西亚中东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彭树智教授归纳出的文明交往理论,被评论认为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三大理论体系之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东局势发展及我国战略对策研究”先后为中央提供各类政策咨询报告16篇;目前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开辟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新空间。
  三是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我校一批学者直接参与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论证、制定工作,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层面重点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连续9年对西部地区的热点问题进行系列追踪研究。该基地及时跟进“古代游牧部落聚落遗址发掘保护”大遗址保护项目,对新疆巴里坤大遗址所在地经济发展研究进行了有效探索。我校学者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堪萨斯大学、福特基金会等机构合作,运用国际前沿的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丝绸沿线地区开展了农村儿童营养、健康及教育干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他们提出的丝路沿线地区《减少贫困地区儿童贫血现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报告得到温家宝、李克强等同志的重要批示,《关注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得到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国教育报》进行了追踪报道,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丝绸之路沿线石油勘探合作开发研究。中亚地区经济历史条件和资源能源的分布规律,跟中国的新疆、内蒙古等地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校教授在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围绕“新构造与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资源评价”与“丝绸之路沿线多种能源的合作勘探开发”等方向,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合作开发工作。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西大地质系刘池阳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曾获得国家2400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是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2000年以来,学校已培养中亚各国留学生1000余名,是陕西省培养中亚留学生最多的院校之一。2008年以来,我校每年来自中亚各国的留学生平均在300名左右,占到留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石油地质勘探、国际汉语教育等几个专业。近年来,毕业于我校的中亚各国留学生纷纷就职于本国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他们在获得用人单位普遍认可的同时,也为中国和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西北大学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采取的主要举措
  今年1月份省政府在西北大学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和中亚学院。大唐西市集团也启动了“网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博览园、丝绸之路博览会、丝绸之路风情街”建设项目,迈出了新一轮推动新丝路建设的步伐。我们前一段时间与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先生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感到非常振奋,我们觉得双方都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西北大学愿意跟大唐西市精诚合作,不断探索合作途径,创新合作模式,做好、推动“四丝”项目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集中优势力量办好中亚学院。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已经组建了中亚学院,决定首先在中亚文明史、国际贸易、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装备与工程控制、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汉语言专业等7个专业和领域内培养中亚留学生。最近我校又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一些大学签署了联合发展中亚学院的协议,专门设立了中亚留学生奖学金,用于鼓励中亚各国的学生到我校学习。我校还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等单位进行了沟通,希望企业能够为中亚留学生提供奖学金,而学校也将为企业行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2月10日至18日,我校组团参加由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教育部、工商会等多部门共同主办的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教育展,举行了多场招生推介会,收效颇好。学校还将从在校学生中挑选一批学生,帮助他们熟悉中亚语言和文化,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输送沟通能力好、理论功底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二是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社会和市场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丝绸之路研究院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我们已做了安排部署,将着重开展以下研究工作:推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中亚文明史》《丝绸之路艺术考古丛书》《西天山西端地区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以及《中亚地区能源矿产形成特征、分布规律与资源评价》等研究成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为“四丝”项目注入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资源及动力;我们还将开展丝绸之路数字化的研究工作,为大唐西市集团的“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
  三是合作组织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学术会议。1月份,我们已经召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选择与陕西对策”研讨会。西北大学还将牵头举办“奥斯曼帝国与现代土耳其研究”“丝绸之路考古和文物保护”“宗教与丝绸之路”论坛等重大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将邀请大唐西市集团参加,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是在中亚筹备建设中国文化中心。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访问时专门提到,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希望撒马尔罕市与西安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主席的这项重要指示,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多领域的合作,我们将积极与撒马尔罕大学协商在该校设立中国文化中心,将大唐西市及“四丝”项目介绍给乌兹别克斯坦及中亚各国人民,全面展示中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以及能源开发、文物保护与规划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果,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
  三、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规划,既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各展所能,更需要各单位协同配合,相互呼应,省上更要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和引导工作。
  一是共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人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在人才。陕西省政府要加快设立“中亚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的中亚学子来陕留学,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了解中亚。高校和企业更要在中亚人才培养方面深度结合,使人才培养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符合事业发展需要。大唐西市集团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四丝”项目建设,为中亚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中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将为大唐西市集团及“四丝”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有一些工作至关紧要,如网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博览园和丝绸之路博览会,需要群策群力,调动各路资源,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
  三是共同建好丝绸之路研究院,使之成为我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咨询库。陕西要在向西开放战略中有更大作为,需要加强对中亚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文明交流乃至丝绸之路数字化技术方面的研究,需要引导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将国家战略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汇聚资源,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不久前,庄长兴副省长率团对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进行了友好访问,我有幸成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在与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泛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中亚人民对中国政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拥护,对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的热切期待。我们也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陕西省的科教文化资源优势也必将得以强劲释放,陕西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与中亚人民一道,让丝绸之路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富裕、和睦相处、坦诚相待的一道亮丽纽带。
  作者简介:方光华,男,汉族,1966年1月生,湖南益阳人,民建十届中央常委,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博士研究生学历,西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7月在湘潭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1993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12月晋升教授。1996年12月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5月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6年4月任西北大学副校长,2008年6月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2010年12月任西北大学校长。

“五丝”促“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论丛/吕建中,方光华主编.-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