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辑录

重塑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文化坐标

作者: 裴成荣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系统阐述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工作思路及“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举措。开启了新时期中国对西开放的新局面,为中国实现对西开放构建了重要的战略平台。
  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东西方两大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经贸往来的产物。从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缘起看,一千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东西方两大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经贸交往与文化交流,促使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形成了发达的区域经济带。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也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以及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书写了东西方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样板。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经济总量、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地提升。但同时,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与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发展缓慢,成为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之间巨大的经济凹陷区。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达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中亚国家在发展上一直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实现丝路沿线各国的合作共享与繁荣发展,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增长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持,而这也是沿线各国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利益诉求。
  大唐西市“四丝”项目,是西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文化坐标。建设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既要在新的起点上再造,又要充分尊重历史文化文脉的延续。大唐西市是隋唐长安城的商贸中心,大唐西市设计的“四丝”项目,其以丝绸之路文化符号为纽带,将极具地域特色的华美建筑串联聚集在一起,给大家集中呈现丝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商品,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体验和感受到多个丝路国家的文化和魅力。它既是一个大型的文化旅游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标性建设。对于西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形象的塑造,丝路起点的构筑等,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该项目的实施,将成为西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文化坐标。
  对于大唐西市提出的“四丝”构想,从目前的设计方案看,四个项目内容很庞大,虽有特色和定位,但还不够清晰,特色还不够突出,运营模式也还没有考虑。鉴于目前国内外的文化项目已经很多,尤其是主题公园已经很多,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出新意,是该项目在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时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国家及省市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方案都在制定中,企业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将项目融入到各级规划中去,以保障该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在经营模式上,考虑到“大唐西市”的民营化身份,建议能够引入国内外高水平的文化演艺院团参与进来,以利于项目的特色化与品牌化发展。考虑到目前中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丝网”项目的实施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维护市场形象。
  作者简介:裴成荣,女,1965年12月生,河南省义马市人。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陕西省“三五”人才、“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民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委,九届、十届陕西省政协委员。
  近年来,裴成荣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级各类重点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6项。其中,承担完成的《陕西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市场建设》《陕南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大关中经济区发展战略及财政体制调整政策研究》《陕西新农村建设与“一村一品”发展研究》《陕西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研究》《关中实施率先发展的路径研究》等课题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五丝”促“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论丛/吕建中,方光华主编.-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4;